《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74608676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原真菌》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一节 真菌概述1. 什么是真菌? 大多数真菌的个体很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已描述的约10万个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真菌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的三种。大多数真菌

2、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植物病害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是第一大植物病原物。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2. 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mycelium)。菌丝呈管状,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不同的真菌苗丝粗细差异很大,多数直径在56m之间。大多数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

3、菌丝称作有隔菌丝,如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菌丝的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有些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称作无隔菌丝,如低等真菌的菌丝,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多核的细胞。3. 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或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常见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繁殖过程中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的无性繁殖体在脱离母体后,在适宜

4、条件下可以萌发形成新的个体。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多数真菌都具有性生殖阶段。真菌进行有性生殖时,营养体上分化出性器官或性细胞,有性生殖就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完成的。真菌的性器官又称配子囊,性细胞称为配子。 大多数真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以连续重复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真菌的有性孢子大多在侵染植物后期或经过休眠期后产生,如些子囊菌越冬后次年春天才形成成熟的有性孢子。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同时,有性生殖的杂交过程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

5、的后代,有益于增强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4. 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过程、内容和意义。 真菌的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是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和产生单倍体。而准性生殖是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通过产生非整倍体后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的。半知菌是一类末发现有性生殖的真菌。其中有些是以准性生殖的形式起着类似一般有性生殖

6、的作用。准性生殖对于没有有性生殖的半知菌的遗传重组具有重要意义。5. 真菌生活史的含义及生活史类型。植物病原真菌无性繁殖阶段的特点及其与植物病害蔓延的关系。 真菌的生活史(1ifecycle)是指真菌孢了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真菌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就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这是它的无性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无性

7、繁殖阶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独立地多次重复循环,而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所需的时间较短,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作用很大。6. 在传统的“三纲一类”分类基础上,Ainsworth分类系统在高级分类单元上做了哪些调整? Ainsworth传统的“三纲一类”分类基础上,在高级分类单元上做了调整,取消了藻状菌纲,将相应的纲提升为亚门,这就是目前普遍采用的5个亚门系统。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an)、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n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

8、tina)五个亚门。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1各类群鞭毛菌的营养体、无性繁殖与有性生殖有哪些共性及差异? 鞭毛菌的营养体形态变化较大,从比较原始的原质团,具细胞壁、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或单细胞具假根,到很发达的无隔多核菌丝体(coenocytic mycelium)。 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真菌的营养体为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真菌的营养体形态变化很大,从呈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比较低等的壶菌是多核的单细胞,具细胞壁,大多呈球形或近球形,寄生在寄主细胞内的,其营养体在发育的早期没有细胞壁,有的单细胞

9、营养体的基部还可以形成假根;较高等的壶菌可以形成发达或不发达的无隔菌丝体。 卵菌纲(Oomycetes)真菌的营养体是很发达的、没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低等的是多核的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与其它真菌有明显不同。2卵菌与其它鞭毛菌的主要区别。 卵菌纲(Oomycetes)真菌的营养体是很发达的、没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低等的是多核的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与其它真菌有明显不同。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中产生多个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3鞭毛菌

10、亚门及其代表目的主要形态特征与习性。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是较低等的真菌,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鞭毛菌。鞭毛菌大多为水生真菌,少数是两栖的或接近陆生的。鞭毛菌有腐生的和寄生的,有的为专性寄生。寄生的鞭毛菌常寄生于水生植物、藻类、蕨类、种子植物、昆虫及其它真菌上,引起严重的植物病害,如猝倒病、疫病和霜霉病。由于鞭毛菌具有水生的习性,只有在高湿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游动孢子囊和释放出游动孢子,而且大多数鞭毛菌主要是以游动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侵入寄主植物的,因此由鞭毛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潮湿、多雨、低洼积水、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条件下发生普遍,为害较严重。

11、 水霉目(Saprolegniales) 水霉目真菌一般称作水霉,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菌丝体,少数营养体简单,是与壶菌相似的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呈丝状、圆筒状或梨形。孢子囊有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游动孢子具有两游现象(diplanetism)。有些水霉还具有多游现象,即肾形游动孢子休止后又萌发释放肾形游动孢子,可以如此重复多次。 霜霉目(Peronosporales) 霜霉目真菌的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专性寄生的和寄生性较强的霜霉目真菌,菌丝体多在寄主植物细胞间隙扩展,并产生吸器进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游动孢子囊大多呈球形、卵形、梨形或柠檬形,少数为丝状,大多产

12、生在形态上有特殊分化的孢囊梗(sporangiophore)上,这种孢囊梗的形态与菌丝有明显差别;较低等的霜霉目真菌的孢子囊着生在菌丝上或着生在与菌丝形态相似的孢囊梗上。游动孢子囊成熟时释放出多个肾形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没有两游现象。有些种类可以产生厚垣孢子。藏卵器多呈球形,里面有一个卵孢子。卵孢子的细胞壁厚,壁的表面平滑或有瘤和皱纹。4鞭毛菌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鞭毛菌。鞭毛菌大多为水生真菌,少数是两栖的或接近陆生的。其中寄生高等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霜霉目真菌,如腐霉菌属、疫霉菌属、霜霉菌属、假霜霉菌属、

13、白锈菌属等。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休眠孢子游离分散在寄主细胞内,许多休眠孢子堆积在一起呈鱼卵块状。粉痂菌属(Spongospora) 休眠孢子聚集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多粘霉属(Polymyxa) 休眠孢子堆不规则形,产生在草本植物根表皮细胞内;寄生植物上,但不引起寄主组织肿大。节壶菌属(Physoderma) 营养体为有细胞壁的膨大细胞,其间有丝状体相连;休眠孢子囊扁球形,有囊盖。绵霉属(Achlya) 孢子囊合轴分枝,新的孢子囊从老孢子囊的基部侧面长出;游动孢子第一个活动时期很短,休止孢在孢子囊顶部孔口处聚集成团。腐霉属(Pythium) 孢囊梗与菌丝无明显区别;孢子囊成

14、熟后一般不脱落,萌发时形成孢囊,游动孢子在孢囊内形成,雄器侧生。疫霉属(Phytophthora) 孢囊梗与菌丝有一定差别;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形成孢囊;雄器侧生或包围在藏卵器基部。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孢囊梗主轴粗短,顶端不规则二叉状分枝;藏卵器壁与卵孢子壁愈合。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末端平钝。霜疫霉属(Peronophythora) 孢囊梗主干明显,上部双叉状分枝一至数次,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即某些分枝上可以长出新的孢囊梗,可如此重复多次。兼性寄生。霜霉属(Peronospor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锐。假霜霉属(Pseudop

15、eronospora) 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盘梗霉属(Bremia)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白锈属(Albugo) 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短棍棒形;孢子囊串生;卵孢子壁有纹饰。5本节介绍的各重要代表菌的生活史及其为害寄主植物的特点。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根肿菌属的特征是休眠孢子游离分散在寄主细胞内,不联合形成休眠孢子堆。该属真菌都是细胞内专性寄生物,寄主范围很广。为害植物根部引起手指状或人参块状的膨大,称为根肿病。根肿菌属真菌的生活史还不十分清楚,现以芸薹根肿菌(P. brassicae)为例做一简要介绍。芸薹根肿菌的休眠孢子萌发时释放出一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与寄主的根毛或根表皮细胞接触后,鞭毛收缩并休止形成休止孢。休止孢萌发时形成一管状结构穿透寄主细胞壁,将原生质注入寄主细胞内,发育成原质团。这种原质团成熟后分割形成薄壁的游动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可释放48个游动孢子。这种游动孢子具有配子的功能,质配是由两个游动孢子配合形成合子。合子侵入寄主细胞内发育成原质团,原质团内的细胞核发生核配,紧接着进行减数分裂,随后原质团分割成许多具厚壁的单核休眠孢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