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533234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春区二中20102011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从中可以看出推动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上下层贵族之间矛盾 B上层贵族对王权专制构成了威胁 C上层贵族与下层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D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此起彼伏 2、梭伦语:“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材料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 B公平原则 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 3、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履

2、亩而税”政策,实质上是: A根据土地的多少收税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D按公亩的数目收税,C,D,B,4、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国变法 D井田制瓦解 5、某宿舍管理员公布了一项晚休处罚的措施:“10点后宿舍内一人说话,所有舍员打扫整层楼道一周。”全体学生哗然,有同学大叫,该宿舍管理员简直就是: A管仲再世 B魏文侯“显灵” C商鞅重生 D吴起“复活”,A,土地逐渐私有化,“公田不治”现象增多,生产力的提高,私田开垦增多,A,C,6、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

3、: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 B变法遭到反对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7、“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魏文侯变法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A,D,8、孝文帝改革与下列某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这一现象指的是: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 9、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

4、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租调制 D汉化政策 10、北宋诗人苏舜钦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之,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B,D,D,11、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的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

5、的负担 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 B C D,A,12、下列对社会变法或改革的评价不属于下面四个人物的共同点的是: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打击了保守贵族势力 A B C D,B,14、“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13、英国宗教改革与德国宗教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否定教皇权威 B依靠王权自上而下改革

6、C坚持基督教信仰 D宣扬信仰得救,B,B,15、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和铁路里程对比表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1861年俄、英、法铁路里程对比表,以上表格反映的差距说明:俄国实行的农奴制是俄国贫困落后的根源 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的生铁产量和铁路的兴建落后于英国、德国等国家 农奴制阻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是俄国重工业落后的原因 A B C D,A,16、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也叫“解放”法令。所谓的“解放”指: A农奴制度的废除彻底解除了俄国工业发展的枷锁 B农民只是有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C农民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雇佣劳动者 D农民获得了土

7、地,基本满足了农民们的愿望 17、右图为1803年任驻埃及的奥斯曼主力军队指挥的穆罕默德阿里,他在1805年建立起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他所领导的改革: A未采取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B改革中创办的工业以民用工业最为重要 C是一次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D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一个最重要和最令 人惊异的成果是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B,C,18、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 D欧洲列强的干涉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横滨到东京的铁路建成通车 19、右图反映了日本明治

8、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文明开化”政策 B“殖产兴业”政策 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横滨到东京的铁路建成通车,C,B,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1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其相同的历史条件是: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借鉴别国受辱教训 C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 D当权者腐朽与无能 22.1895年,维

9、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D,C,C,2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皇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24、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以下所列能说明此观点的有: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提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采

10、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A B C D,D,B,25日本有明治维新、中国有戊戌变法,两国变法的施政纲领分别是: A五条誓文、应诏统筹全局折 B劝农局处务条例、新学伪经考 C“四民平等”、孔子改制考 D五条誓文、变法通议 26、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D,B,2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

11、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28、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 C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 D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力,C,D,29、一战后,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而成立的新的民族国家主要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匈牙利 A B C D 30、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A,B,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9分) 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1)商鞅变法;(1分)废除井田制;(1分)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分),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

13、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均田 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5分),(2)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准买卖。(2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或提高农民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推动北方经济的发展。(3分),材料三: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

14、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3) 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改革教育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4分),材料四:(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材料五: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4)材料四、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又有什么相同的局限?(2分),(4)作用:都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2分) 局限:都不彻底,在后来都阻碍工业化的迅速发展。(2分),(5)土地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 的原因的认识。(2分),32、阅读下列材料(8 分) 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据材料一、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英国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地位下降,但海外殖民势力进一步扩大(2分),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