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74485048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张玉祥21世纪即将到来,建设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们从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研究在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产生的新现象、新特点,到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规律,提出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经济理论。以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和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及智力为支柱的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正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从根本上说,站在知识经济背后的是创新、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知识的不同层次的人,而人的背后则是教育。(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在下世纪中叶赶上和超过中等发

2、达国家的宏伟目标,使建设事业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建设事业的巨大影响, 坚持科教兴国,科教兴业的战略,将使建设事业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此,建设教育应与建设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为建设事业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3)全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是教育战线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和新形势,要与它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

3、作用相适应,改革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建树。面对知识经济 ,面对未来建设事业的繁重任务,面对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对建设事业和建设教育来说,就要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全行业劳动者素质,培养和造就现代科学技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培养大量的各级各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大批适应现代生产的工艺操作人才,要造就出一个具有现代知识和能力的建设队伍。教育与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知识保障,同时,又要适当超前于经济社会生活,建设教育也不能例外。这样,随着21世纪的来临,建设教育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总结历史经验,适应这种变化,全面系统地考量建设教育,研究21世纪初的建设教育发展

4、的战略思想、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用以指导建设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21世纪初的建设教育发展战略,我们建立了包括建设教育主管部门 、建设教育协会、高中等专业学校和企业有关专家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鉴于建设事业和建设教育的历史资料比较缺乏,统计资料更不完善的状况,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方法。本课题经建设部科技司批准立项, 1999年11月课题组进行阶段成果讨论,12月中旬完成了21世纪初建设事业发展与人力结构关系的研究、建设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21世纪初建设教育战略思想和战略重点的研究和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措施的研究等4个子课题,在此

5、基础上12月下旬完成了21世纪初建设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一 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人才和教育工作的需求(一)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建设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建设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固定资产、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后,建设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队伍不断壮大。1978年建设事业城镇从业人员年末总数为939.5万人,到1998年末已达3564万人(不含市政),其中建筑业从业人员,达3327万人,是1978年的近4倍。20年间,建设事业城镇从业人员数量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0.5%。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7

6、8年的2.34%增长到5.09%。建筑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截止1998年底,建筑业的村镇建筑企业职工人数已达1633.8万人,是1978年235.6万人的近7倍。(以上据和)在这个期间里,建设事业专门人才的数量增长幅度也比较大。据1983、1989、1993、1995和1998年全国建设事业人才现状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专门人才占职工队伍总数的比例,在队伍总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由1983年的4.8%增加到1998年的22.32%。同时,专门人才中有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由1983年的76.55%提高到1998年的80.13%;有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由1983年的79.3%提高到1998年的85.4

7、8%;既无学历,也无职称双无的管理(二)随着职工队伍的发展,专门人才结构和生产操作队伍素质发生了变化1 专门人才行业分布结构建筑业和城建行业专门人才比例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队伍的素质较低,而房地产行业队伍素质较城建、建筑则稍好一些,科研规划、勘察设计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队伍素质最好。从表2还可以看出,行业内部各子行业的专门人才分布结构逐渐趋向合理,以建筑业为例,1989年各行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相差幅度较大,机械施工行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最高(13.66%),建筑施工所占比例最低(7.11%),两个行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相差6.55个百分点。到1998年,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专门人才所占比例提高到21

8、.26%,超过了从事机械施工行业的专门人才所占20.68%的比例。 表12 专门人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表3列出了1989年以来,专门人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专门人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也有较大改善。研究生和本科生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中专生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专科生基本没有变化。职称层次也是高、中级职称比例有所增加,初级职称有所下降。表4列出了1998年专门人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可以看出,专门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1/5左右,专科和中专各占2/5。专门人才中,高级职称人员不足6%,中级职称人员占30%以下,初级职称占60%以上3 专门人才年龄结构1998年专门人才的年龄结构

9、(表5),可以看出,40岁以下的人员占近50%。建工行业中,30岁以下的人员较多,占24.35%,40岁以下的人员占一半左右,但是,主体仍是41到50岁的人员,近30%。勘察设计行业专门人才年青人较多,30岁以下占22.86%,40岁以下人员占60%。4 生产操作队伍素质状况约占建设事业从业人员90%以上的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只有444万人,其余是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其中集体建筑企业311万人,乡镇建筑企业1633万人,还有大量的农村建筑从业人员。农村建筑从业人员中,放下锄头拿起瓦刀的农民工占大多数,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业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根

10、据对一些地方的调查,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自有队伍中真正在一线从事施实际操作的技术工人已寥寥无几,现场施工任务主要由农民工承担。农民工队伍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较低,其中5060% 仅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同时,对大量这类操作人员缺乏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操作技能又低。这是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城市管理方面操作人员的素质要好一些,特别是公交、水、气、热方面的操作人员,大多数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一定的职业或岗位培训。如上所述,建设事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队伍素质有了提高;专门人才行业分布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建设事业职工队伍的

11、整体素质远不适应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创新人才极为紧缺,一线施工和操作人员的低素质,已经制约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影响了行业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很不适应面向21世纪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三) 建设事业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1 据有关预测,“十五”期间,国民经济总产值将从2000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将从2000年的3.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万亿元。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2005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5%,2015年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6.3亿左右。城市

12、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是中国经济建设也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新增长点。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必将导致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建筑业将以高于整个国民经济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促成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事业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对建设事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地下城市与地下交通、海底隧道、高速公路与铁路、结构抗震、定向爆破、设备整体吊装、大体积混凝土,集中供热供气,大规模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技术都已广泛应用于建设事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建设事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更将发生重大变化。据专

13、家分析,未来建筑要向智能化、生态化、节能化发展,建筑设施将由陆地推向海洋,核工程也将有较大发展;随着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建设事业,必将带来材料的革命性发展,给建建设事业产品功能和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兴起,打破了信息流通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建设事业的速度,必将带来生产手段现代化,使建设事业特别是建筑业的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CAC技术将广泛用于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建设事业特别是建筑业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会发展成为综合运用各种高新科学技术的新型产业。3 建设事业的体制改革,产业

14、组织结构的调整,使建设事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城市建设、管理等各项事业的现代化和民营化改革,建筑业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促进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独立施工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即大型骨干建筑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将成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管理水平高、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综合建筑企业,独立施工企业将成为专业分包企业 。建筑企业将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打破产业界限,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向多产业拓展。以工程承包为主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跨产业拓展;教育、科研、设计、估价、监理和项目策划与管理等知识型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在建筑业中占据越来越

15、重要的地位。4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产业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实际上,外国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局面已经出现,我国建筑业已逐步走向国际化。大力开拓国际建筑市场,逐步提高我国建筑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份额,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四) 21世纪初建设事业对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的要求及其对建设教育的影响1 管理层知识化、操作层技能化是建设事业人力素质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对建设事业贡献率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管理层和操作层的分离,是建设事业人力结构的重要特征。构成建设事业主要是建筑业

16、人力结构“管理层”的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两大类,分为行政管理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系统和以科研、设计、教育为主的辅助生产管理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建筑生产对象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走向知识化,向知识型和技术、技能型发展。构成建筑业人力结构“操作层”的从业人员,随着生产专业化、协作化、自动化的发展,操作工人将逐步实现工种专业化、技能化和知识程度的提高。只有操作层工人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操作工人实现技能化,生产秩序和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劳动生产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这对建设事业特别是建筑业的人力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决定建筑和工程质量的是人力素质。21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