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428548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4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技法训练》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意象意境,1、两首诗各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各自的景物特点如何? 兩首诗都按空间顺序写景。 王诗先写雨过天晴,阴云半开,次写浓云欲雨,再写青山盘曲,云雾缭绕,行路难辨,最后写江面千帆隐现。全诗景物朦胧而幽远。 董诗先写水天一色,澄江如镜,白鸥飞翔;再写柳树婆娑。景物雄阔而明净。,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 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 待汝成阴系钓舟。,2、两首诗分别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诗意境显得宏大而迷蒙,作者的情感由沉重转为开朗; 董诗的意境阔大而明净,

2、可见作者的情感恬静中稍有惆怅。,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 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 待汝成阴系钓舟。,3、王诗“低徊”一词描绘出“晚云”怎样的情状?董诗的第二、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表达效果如何? “低徊”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样子。 董诗第二句中“镜天”、“飞雪”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高气爽,天空明净澄澈,白鸥展翅飞翔,忽高忽低,如同飞扬的白雪的情景。 第四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明明是作者自己眷念家乡不愿离去,却对柳树说要系住自己远行的小舟,极写诗人

3、不愿离乡又不得不离的矛盾心理。,二、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苏溪亭 杜甫 戴叔伦 迟日江山丽, 苏溪亭上草漫漫, 春风花草香。 谁倚东风十二阑? 泥融飞燕子, 燕子不归春事晚, 沙暖睡鸳鸯。 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解: 迟日:即春日,因春天白昼长,日落迟,故云。 1、这两诗都描写春天,但抒发的情感是不同的,请略作分析。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喜悦之情。 第二首诗则抒发了作者无端的惆怅,莫名的哀愁。,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状物的名句,你以为呢?请稍作赏析。 这两句,一写空中燕子翩飞,一写沙滩鸳鸯慵睡,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飞燕的

4、繁忙勤劳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对比鲜明,描写生动传神。 而泥土的湿润、沙洲的温暖则从触觉角度细致地描绘出了风和日丽春光融融的景象,给人以春光旖旎,令人陶醉之感。,三、抒情方式,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末?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释: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 黄花地:菊花满地。“芭蕉”雨:刘光祖昭君怨:“疏雨听芭蕉,梦魂遥。” 、“清江引”是 ,“秋怀”是 。 曲牌 题目,、试分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此曲乃游子怀乡之作,极写接到家信后内心悲愁。 前两句以拟人手法,借西风问归期道出作者自

5、己的怀乡之情。 这种情感有多深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而是在下面的诗句中选取了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厚的秋意,抒发了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整首诗以景写情,以情驭景,物我交融,细腻动人。,四、语言风格,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春分前后。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笑得很美。 逢迎:碰头。

6、疑怪:难怪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 、这首词上阕写 ,下阕写 。 上阙:生动自然的初春情景; 下阕:灿烂春光中活泼可爱的女孩形象。,、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上阙“燕子”、“梨花”的对仗充满动感,而“碧苔”、“黄鹂” 对仗工巧,有声有色。语言清新自然。 下阕叙事简洁自然,女孩的一问一笑,意趣盎然,生动地写出了一种闲情逸致。语言婉丽活泼又不失优雅。,五、结构,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揉搓之意。 、这首词处处表现作者生命历程。作者对“赏梅”的感受因生

7、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 写出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是作者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情景;“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赏梅时的伤心落泪;“应难看梅花”则写作者晚年没有心思赏梅。,、这首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说明。 整首词采用了对比手法。 作者早年因生活欢乐闲适而醉心于赏梅,中年因生活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落泪,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三个不同阶段赏梅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对比。 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六、诗眼炼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漫书 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

8、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有人品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作简要分析。 “恨”字看似无理,实在情中。 作者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把听不到乡音的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身上(移情),使抒发的思乡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七、描写方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愁风月 贺铸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注释:熏麝:指熏炉中的香料。寒虫:即蟋蟀。词人点香吟诗,借以排遣愁情。 1、起笔写“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的作

9、用是什么? 起笔写“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月白风清如此美景却不能使人欢悦,可见其愁之浓了。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的表现手法。,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曾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请就此分析一下这首词结尾的妙处。 “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描写了主人公因想念意中人而不得见,内心焦灼不安,于是想到还是上床睡觉,指望以此抛开痛苦烦恼。可是这也不行。想解带脱衣,反而结成了死结。 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活脱脱写出一个烦恼人的烦恼心态。 这首词的结尾以动作结情,以细节描写表现心理活动,显得巧妙、新颖。 、词中情景交融,表现心情之焦虑与凄苦的诗句是 “

10、 , 。”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八、动静关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题目。 舟夜书所见 田园乐 查慎行 王维 月黑见渔灯, 桃红复含宿雨, 孤光一点萤。 柳绿更带朝烟。 微微风簇浪, 花落家童未扫, 散作满河星。 莺啼山客犹眠。 、舟夜书所见前两句中“孤”、“一点”、“萤”突出了 。 渔船灯火的微弱,周围的黑暗和宁静。,、田园乐“乐”在哪里?请稍作分析。 雨后桃红柳绿、白烟袅袅的自然风光,让人悠然、恬然。 3、从动静的角度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舟夜书所见前两句写静态: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后两句写动态: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

11、起层层细浪,萤火虫似的一点光亮散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动静相应,妙不可言。 田园乐描写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景象。借花落、莺啼的动态和声响衬托出了“山客”居处的幽静与心境的宁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创造出了静美的意境。,九、修辞方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解释刑部侍郎晔:李晔,李白的族叔,曾任刑部侍郎,乾元二年被贬到岭南边远地区任县尉。中书贾舍人至:贾至,曾任中书舍人,乾元年间被贬为岳州司马。南湖:指洞庭湖。耐可:怎么能够。且:姑且。

12、赊:借取。 、“耐可乘流直上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一个什么特点?这句写出了什么景色特点? 这是诗人见到月下南湖的澄澈明净而产生的联想。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一个特点: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而这眼前之景让诗人异想联翩,可见此刻洞庭湖湖水、月光之美丽迷人。,、“且就洞庭赊月色”中“赊”用得极妙,请你作简要赏析。 赊有“赊借”的意思。 作者不仅表现了自己对洞庭月色的陶醉之情,还将洞庭湖想象成了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色、清风明月这无价之宝,而且还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客人美好的月色。 一个“赊”字使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真是别出心裁,高人一筹。,十、映衬烘托

13、,谢 亭 送 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请分析第二句中的“急”在写景抒情上的作用。 “急”字既写出流水的迅疾,暗指行舟远去,又写出了诗人因不忍友人离别而觉水流太急,舟行太快的烦躁不安的心理。,2、二、四两句写景色调不同,表达的感情是否一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第二句写送别之时所见江上景色,色彩鲜艳,以明丽之景反衬出了别离之情。 第四句以风雨凄迷的暗淡景色正衬诗人萧瑟凄清的离愁别绪。 二、四两句都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但同中有异,显得笔法灵活多变。,十一、虚实,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

14、花寒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从“黄昏”到“斜月”初升,明写 , 暗写了 。 明写(实写)思妇伫立楼头,远望良人的时间之长,暗写(虚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2、“一双燕子”是思妇眼前所见之景,这里运用 的表现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 更表现出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 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这一句运用虚写手法,展开想象,写远方的丈夫正在思念自己:想家乡的妻子是不是仍像旧时那样,眼如秋波,眉若春山。 这一想象,使笔

15、锋突然落到对方身上,这样,意境开阔,情思委婉,更深切感人。,十二、典故,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关。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1、这是一首送友之作。“不应弹铗为无鱼”句用了什么典故?言外之意是什么? 用了战国齐人冯谖的典故,当时作为孟尝君门客的冯谖嫌生活供应菲薄,弹其剑而唱歌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此句意谓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长铗归来”了。同时又似乎是说尽管上党地方艰苦,但也不必像冯谖弹铗使气那样计较个人待遇。,2、“时平不用鲁连书”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曾游赵,史记给他很高评价。因上党是赵地,当时宋辽正议和,故云时代承平,梅庭老即使有鲁连奇策,也无所用之。 此句既有劝勉梅庭老随遇而安之意,又有对其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