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439094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部分自然地理2行星地球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行星地球学案 3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识记太阳系的组成、太阳活动的标志、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外文明存在的条件和原因。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天体(1)概念:宇宙中不同形态的物质存在形式。(2)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等。22天体系统(1)形成: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形成了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2)层次。1总星系是否就是宇宙?答案:总星系只是目前

2、人类能够观测到的一小部分宇宙。二、地球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八颗行星的分类及运动特征(1)八 颗 行星 分 类 类 地 行 星 : A水 星 、 B金 星 、 C地 球 、D火 星巨 行 星 : E木 星 、 F土 星远 日 行 星 : G天 王 星 、 H海 王 星 )(2)运 动特 征 同 向 性 : 绕 日 公 转 方 向 都 是 自 西 向 东近 圆 性 : 绕 日 公 转 的 轨 道 形 状 近 似 圆 形共 面 性 : 轨 道 面 几 乎 在 同 一 平 面 上 )3从上面分析可知,无论是在运动特征方面,还是在结构特征方面,地球都没有特殊之处。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分析

3、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4(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3)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范长范围 0.154.0 微米之间A 区 B 区 C 区分布紫外区 可见光区红外区(4)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能

4、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有同学结合教材内容作出结论“太阳辐射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不正确。太阳辐射虽然对地球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正面影响,但也有一些负面作用,例如太阳辐射中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等。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5(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2)太阳活动的表现: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 对 地 球的 影 响 太 阳 黑 子 影 响 气 候 变 化 扰 动 电 离 层 , 影 响 无 线 电 短 波 通 信 扰 乱 地 球 磁 场 , 产 生 “磁 暴 ”

5、现 象 高 能 带 电 粒 子 流 冲 进 两 极 高 空 ,产 生 “极 光 ”现 象 )3(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强还是晚上强?(2)何时何地比较容易观察极光?答案:(1)白天较强。(2)在高纬地区的夜晚容易观察极光。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6(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分类:图中 A 表示横波(S 波),B 表示纵波(P 波)。(3)特点:A 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 波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4)不连续面及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界面 C:莫霍界面,A 波和 B 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界面 D:古登堡界面,

6、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5)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2地球的外部圈层(1)三大圈层:7A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B 水圈 组 成 : 地 球 表 层 的 地 表 水 、 地 下 水 、 大 气 水 和生 物 水 等 各 种 形 式 的 水 体特 点 : 连 续 而 不 规 则 的 圈 层 )C 生物圈 两 大 构 成 : 地 球 表 层 生 物 及 其 生 存 环 境三 大 范 围 : 大 气 圈 的 底 部 、 水 圈

7、的 全 部 和岩 石 圈 的 上 部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答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均是由无机成分构成,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组成的。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生物圈。一、选择题(2015山东卷)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 12 题。81该流域日

8、照时数在 7 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特征,图们江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 月份处于雨季,云量大,日照时数少,A 项正确。答案:A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 3 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 B62%C70% D78%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地球运动。3 月 22 日,太阳直射赤道,昼长为 12 小时,3月份日均理论日照时数以 12 小时计算,月日照时数约为 372 小时,读图可知,3 月份实际日照时数约为 230 小时,230/37262%,B 项正确。答案:B美国前太空人卢杰指

9、出,足以毁灭城市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学家早前预期的还要高。据此完成 34 题。93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可能来自于()A和之间 B和之间C和之间 D和之间解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图中分别是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答案:B4小行星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最大的区别是()A公转方向不同 B质量和体积不同C公转周期不同 D组成物质不同解析:小行星与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组成物质也有相似性,小行星数量众多,有些公转周期很可能与八大行星接近或相同;小行星带里的小行星质量、体积小,这是与八大行星最大的区别。答案:B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 1 平方厘米面积上

10、,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被称为太阳常数。结合下图完成 56 题。105关于太阳辐射和太阳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量的大部分能够到达地球大气上界B地球上各地太阳常数永远是相同的C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D太阳常数是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最大值解析:太阳辐射能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能量巨大,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只占其总辐射能量很微小的一部分,这些能量可维持地球上的温度,是地球大气、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根据太阳常数的定义可知,太阳常数并不是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最大值,它会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6据科学家观测,近年来太阳辐射强度增大了,这给我国带

11、来的影响是()A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B紫外线增强,增加人们患皮肤病的几率C我国各地温度都会有大幅度的上升D我国的无线电通信一定会受到影响解析:太阳辐射强度增大,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增强;太阳辐射增强会使紫外线增强,从而增加人们患皮肤病的几率;太阳辐射增强,我国各地温度并不一定都会大幅度上升;太阳辐射强度增大不一定会影响无线电通信。答案:B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读下图完成 78 题。117下列关于四个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不连续也不规则B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C圈层由所有生物组成D圈层是厚度最大的圈层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圈层

12、为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圈层为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答案:B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物质进入圈层主要依靠水汽输送B圈层通过光合作用为圈层提供氧气等气体C圈层有机物进入圈层依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圈层的矿物质进入圈层的主要过程是风化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圈层为水圈,圈层为大气圈,圈层为生物圈,圈层为岩石圈。水圈物质进入大气圈主要依靠蒸发和植物蒸腾,生物圈通过光合作用为大气圈提供氧气等气体,生

13、物圈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岩石圈中获取无机物,将有机物释放至岩石圈中,并改造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主要通过侵蚀、搬运过程进入水圈。答案:C(2016武汉模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12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回答 910 题。9此恒星耀斑爆发时()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B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C是一个增亮的斑块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10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行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行星上出现大潮行星上出现“磁暴

14、”现象A BC D解析:第 9 题,耀斑是在恒星大气层中发生的一种局部辐射突然增加的活动,可以观察到亮度增加。此恒星在太阳系外,耀斑爆发影响到地球的可能性不大。第 10 题,耀斑爆发喷发出大量带电粒子,形成一股强烈的“风” ,对行星大气层具有强烈的吹拂作用;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行星磁场,使行星产生“磁暴”现象。耀斑爆发,恒星辐射增强,行星表面温度应有所上升;大潮是海水受天体引力所致,与耀斑爆发关系不大,而且行星上也很可能没有水。答案:9.C10.D读下图,完成第 11 题。1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13C地壳下部 D地幔解析:据图可知展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

15、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答案:D二、综合题13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14(1)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是()A大兴安岭北部 B台湾岛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2)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耕作制度有何影响?为什么?(4)请说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对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利用方式。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地形图可确认,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最贫乏。第(2)题,从地势(海拔)与大气的密度、天气等对光照的影响方面回答。第(3)题,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热量差异,从而使耕作制度从南向北,由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地区北部仅一年一熟。第(4)题,人们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太阳能汽车、温室、塑料大棚等。答案:(1)C(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