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38121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会计研究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研究论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摘要 真实与公允是公允价值的渊源和根本特征。回避公允价值(现值)不但无济于治理盈余操纵,还会带来一系列会计准则的前后矛盾,始弃终乱的后果。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大势所趋,有助于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关键词 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 我国于 2006 年 2 月发布了一系列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新准则最大的亮点。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疑虑,有人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会造成信息质量的失真。在公允价值会计成为国际潮流,我国新会计准则发布之际,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对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进行澄清,探究公允价值的渊源和本质,

2、有利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施行,有利于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内涵 1相关性与可靠性 一般而言,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条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质量特征的争议也集中于此。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决策相关,是服务于投资者经济决策,面向未来的质量要求。可靠性是指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可靠性是面向过去的质量要求,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 2可靠性和相关性关系的重构 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本质,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基础,二者必须兼顾。

3、传统观点认为,它们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无法做到协调一致。我们认为,会计主要信息质量的关系权衡应服务于会计目标并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 第一,提供财务信息不是盲目的,是服务于会计目标的。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决策有用观认为应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资本市场成为企业主要筹资场所以后,决策有用观得到更多的认同,相关性受到更多的重视。 第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大量涌现

4、,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从可靠性转向了以可靠性为前提的相关性。 基于以上分析,应将相关性放在第一位,但若缺乏可靠性作保障,信息仍然无用,相关性仍然需要可靠性的保障。可以将相关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质量标准,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质量标准,以相关性统领可靠性,以可靠性作为相关性的保障,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和谐统一,打破两者矛盾对立的局面。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 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并不完全一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当前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一项资产(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换言之,该项资产(负债)是在非强迫或清算拍卖

5、的情形下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我国新颁布的基本会计准则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从各国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定义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而不仅仅是与其它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它是其它属性成立的一个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 关于公允价值与其它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公允价值概念是会计环境变

6、化的产物,它绝不仅仅只是现有几个会计计量属性的简单统称。一般认为,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立的复合计量属性,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公允价值不包括历史成本;第二,公允价值可包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几种,它与现行价值概念十分接近。但从上述各种定义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不是对立的。第一,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历史成本(收入)作为已经发生的交换价格,就是过去那个时点的公允价值,因此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现行市价,短期的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没有实际交换价格的情况下,是通过模拟实际交换价格来实

7、现公允价值的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这些计量属性就是现行价值。现行价值包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包括历史成本。第三,具体而言,公允价值概念与上述各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符合公允价值定义、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上述计量属性才是公允价值。由于对公允价值的争议和疑虑,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范畴中现值的运用及其与历史成本的对比上,为满足下文分析的需要,我们将其称之为“狭义的公允价值”,用“公允价值(现值)”的形式表示,而将包括现值和历史成本在内的公允价值称之为“广义的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现值):基于会计信息质量

8、的分析 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如何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发挥作用,我们可以明显地从会计计量的目的中得出。以货币计量来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往往由于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运用不当而影响会计要素计量的结果,从而造成会计要素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偏差。因此,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正确选择和有效运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公允价值(现值)计量的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 公允价值(现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而公允价值(现值)的变化,也反映了市场对资产或负债所认可的价值变化。在完善的市场中,市场定价反映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期望值,是一个统计上具有无偏性的指

9、标,这个指标中包含了所有影响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信息。现阶段,企业的某些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在现有的计量模式下遇到了难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至少在一些方面满足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了较为相关的财务信息。相对而言,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者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而市场只有在资产转让或负债偿还时才反映其价格的变化,即被确认为利得或损失。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是格格不入的,更何况,转让或偿还并不是导致损失或利得发生的事项。所以,公允价值(现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

10、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力。 关于公允价值(现值)的应用范围,不少学者认为只限于或主要限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中国目前没有什么衍生金融工具,所以没有必要研究公允价值(现值)会计问题。但实际上,作为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现值)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传统财务报表内外的几乎所有交易和事项都可能涉及公允价值(现值)计量问题,例如固定资产,通常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但事实上,按照国际会计惯例,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而用于偿债或投资的固定资产则应按公允价值(现值)计量。所以公允价值(现值)的应用有助于从多方面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公允价值(现值)

11、计量的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 在公允价值(现值)信息的质量特征方面,最大的挑战来自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计量的可靠性是决定能否采用公允价值(现值)计量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针对公允价值(现值)计量的两种主要反对意见进行论述,一是认为公允价值(现值)计量技术较难掌握,涉及许多估计,误差较大,因而造成信息可靠性降低;二是认为公允价值(现值)会导致利润操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欺诈。 1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公允价值(现值)计量难度较大,但可以做到可靠 首先要澄清的是,公允价值(现值)确实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任何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绝对可靠、一致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第

12、86 段提到: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一部分,这并不会贬低其可靠性。 第一,公允价值(现值)会计主要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特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仅是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并没有否定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取得的账面价值。这些确认、计量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市场价格还是比较可靠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也基本具备了公允价值(现值)应用的土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 第二,公允价值(

13、现值)会计虽然涉及到未来的交易的预测,如金融衍生产品的未实现损益,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传统会计所倡导的收入/实现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表面上看是不可靠的。但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金额巨大,如果不及时地在表内反映它们的价值变化,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而且有些金融产品,如美式期权是随时可以交易的,如果在报表截止日不及时反映其价值,那么也会发生传统的利得交易,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既不相关也不可靠。何况现在许多金融产品也有许多成熟的估价技术,如著名的 B-S 期权定价公式,根据其计算出的价格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只要公允价值(现值)会计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信息,就是会计计量的一大进步。 第三,公允价值(现

14、值)计量表面上是为了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实际上,它是通过提高真实性来提高相关性。真正的(不是被故意歪曲的)公允价值(现值)的本质就是真实与公允并存、合理可靠和相关并重。公允价值(现值)计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折现率做出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可核性可能不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而且由于公允价值(现值)是市场的无偏定价,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计量技术都是一致的,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及时性、中立性、一致性也大大增强,足以用此弥补可核性不足之所失,况且历史成本会计下的再度计量所涉及的主观判

15、断也并不比现值少,其可核性也值得怀疑。 2公允价值(现值)和利润操纵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 在我国、面对经济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1998 年曾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现值)、但时隔不久、由于企业滥用公允价值(现值)严重影响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披露、在后来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取消了公允价值(现值)。所以有人说,由于会计准则有经济后果,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现值)操纵利润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就要回避公允价值(现值)。但事实是,公允价值(现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

16、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即问题不在于公允价值(现值)本身的问题在于政策的执行运用,公允价值(现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根源、只有消除根源才能杜绝利润操纵,这是公允价值(现值)能合理使用的一个必要前提。公允价值(现值)作为一项技术,既可以用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也可以用来扭曲会计信息,做好做坏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诚信水平。另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对公允价值(现值)作了审慎的改进。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它相关信息,能对公允价值(现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才可以运用价值计量属性。可见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现值)在我国就会真的做到公允。 四、结论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发布之际,发掘并深刻领会公允价值(现值)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正视它的技术规范,是当前需要正确认识的问题。在 F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