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38685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达标限时自测( 十三)(对应学生用书第 119 页)(限时 45 分钟)A 组基础过关1(2013郴州高一质检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胞吞和胞吐【答案】B2如图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解析】由题图知,该离子进入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且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答案】C3如右图所示,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够表示的是()A抗体的分泌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C小泡内的物质穿过

2、 2 层磷脂分子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解析】图示为细胞通过胞吐向外分泌物质。抗体的分泌、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 酶等,都是通 过细胞膜的胞吐实现的;小泡内物质通过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面,没有穿过磷脂双分子层(即 0 层)。【答案】C4(2013瑞安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A和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 ATPB只有 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有关【解析】由题图示分析可知: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为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实例。协助扩 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顺浓 度梯度运输,需要 载体协助,A 项错误;大分子

3、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胞吞,不能通 过 主动运输,C 项错误;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有关, D 项错误;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B 项正确。【答案】B5(2013长沙一中月考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 O2 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 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 K是要消耗能量的B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该植物就不能吸收 KCab 段限制吸收 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O2 浓度Dbc 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 O2 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 K的吸收速率【解析】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氧气浓度与载体,本题以氧气浓度为主

4、要的研究对象,当氧气浓度达到饱和后,其他因素就成为限制因素,包括载体。没有氧气,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 K的吸收提供能量。【答案】BB 组能力提升6(2013镇江模拟 )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 MN 段和 AB 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

5、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 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的数量相对较多。据图可知,当细胞外浓度大于细胞内浓 度时,也能吸收两种离子。曲线 MN 段和 AB 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 态,而不是抑制细胞的吸收。【答案】B7(2013淄博高一检测 )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Na BKC胰岛素 DCO2【解析】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细胞外的浓度小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 ATP,

6、为主动运输过程。只有 K与图乙符合, Na在细胞外的浓度大于细胞内,胰岛素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CO2 的运输不需要载体和 ATP。【答案】B8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答案】AC 组探究交流9(2013杭州师大附中月考)Na K泵是一种常见的 ATP 驱动泵(如图所示) ,是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蛋白,也是能催化 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 1 分子的 ATP,就逆浓度梯度将 3 分子的 Na泵出细胞外,将 2 分子的 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 )A该载体蛋白不一定能催化 ATP 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转运BNa通过 NaK

7、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K通过 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 Na和 K通过 NaK泵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DNaK 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析】该载体蛋白可以促进 Na和 K的跨膜运 输过程。葡萄糖以 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而 Na和 K通过 Na K泵的跨膜运输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NaK泵对维持动物 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答案】D10(2010山东高考 )右图中曲线 a、b 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 a 运输B与方式 a 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

8、表面C方式 b 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a 和 b 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解析】由图可知,曲线 a 表示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 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 a 表示的是自由扩散;曲线 b 表示在一定范 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 质 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 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 b 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方式 a 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b 的转运速率有影

9、响,而对方式 a 的转运速率无影响。【答案】C11(2013潍坊模拟 )图甲是物质 A 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物质 A 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_,判断理由是_。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表示。如果物质 A 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填“”或“”)。(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_( 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3)图甲中物质 B 指的是_,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4)图乙中曲线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有关,曲线Q 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物

10、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质 A 从低浓度向高 浓度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其中 B 物质为载 体蛋白,蛋白 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图乙中,曲 线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 A 相同。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图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图乙中曲线反映的是自由扩散,而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主要是膜两侧的浓度差;曲线反映的是主动运输,而影响主 动运输的主要因素有能量和载体数量。【答案】(1)主动运输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2)电子显微镜流动镶嵌模型(3) 载体蛋白氨基酸(4)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载体数量和能量12下图

1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途径排出被转运物质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3)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实验步骤: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

12、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 K的溶液中。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c_。实验结论:a若两组植株对 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 _;b. _。【解析】(1)“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证明细胞膜组成成分中有脂质分子,结合图示分析该物质应为甲磷脂分子。 (2)途径是一个离子通道,鲨鱼体内多余盐分可通过这种通道蛋白的协助由高浓度的细胞膜内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细胞膜外一侧,因此其跨膜运输的方式应为协助扩散( 或被动运输)。 (3)主动运输和被 动运输相比,前者需要消耗能量,后者不需消耗能量。本实验可通过控制供能的多少来确定柽柳吸收无机盐的方式。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无机盐的吸收不需消耗能量,应为被动运输;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则说明柽柳从土壤中中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1)甲磷脂分子(2) 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 )(3)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c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 K的吸收速率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主动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