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试卷(5.10)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74276999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5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试卷(5.10)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地理试卷(5.10)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试卷(5.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试卷(5.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利川一中利川一中 20132013- -20142014 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地 理理 试试 题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 读图,完成以下 12 题。 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甲处多锋面雨 B乙是赤道低气压 C气流性质冷干 D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2若此图表示大西洋大洋环流,则( ) A甲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海域,乙位于南美西部海域 B洋流是北赤道暖流 C沿岸海域盛行上升流 D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

2、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 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 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 3。据此回答 34 题。 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B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大气的温室效应 D大气的热力运动 4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D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读“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回答 56 题。 5. 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

3、. 温带季风气候 6. 与重庆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2013 年 11 月 20 日,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一个小岛,据此完成 78 题。 7日本频繁发生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D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8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增高 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 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4、,使昼夜温差变小 冬奥会上的冰壶也称“冰上溜石”, 其形状为圆壶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 据此完成 910 题。 9.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制作冰壶的岩石 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0. 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 同一类型的是( ) A. 玄武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大理岩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 1112 题。 1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C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12

5、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 1314 题。 13洋流 E 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暖流 D向北,寒流 14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 下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 据有关知识回答 1516 题。 15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16图中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

6、回答 1718 题。 17. 关于图中 P、P最佳人口规模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的合理容量 C. 最大的环境承载力 D. 最小的环境承载力 18. 图中反映了( )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B. C. D. 下图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非洲、欧洲、 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 图完成 1920 题。 1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1970 年

7、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B1950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C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199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20图中代表亚洲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 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完成 2122 题。 21该年,图中所示各省区中(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C江苏新增人口最多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22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A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B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D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下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

8、化分布图,读图回答 2325 题。 23. 该城市发展进入( )。 A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4. 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 26%左右,主要是 由于近郊区( )。 土地价格高 环境质量好 交通通达度提高 人文环境好 A B C D 25. 该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C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D城市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 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 2627 题。 26.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27.年份的人口年龄结

9、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 B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 C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D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 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读图完成 2829 题。 28N、O、P、Q 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因素, 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 AN 处 BO 处 CP 处 DQ 处 29O 处地租较 N 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O 处距离市中心远 B O 处人口密度大 C O 处交通通达度高 D O 处位于工业区 30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水葫芦原产于南 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 60 多个国

10、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作为盆景置于庭院, 不比荷花逊色。它生命力旺盛, 90 天内可分出 25 万棵新株。自上世纪 60 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 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称它为“紫色恶魔”。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 危害健康。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 B C D 1950 年 1970 年 1990 年 2010 年 世界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死亡率() 50 40 30 20 10 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20 30 30 20 10 0 人 口 出 生 率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