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22488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5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标研读报告》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研 读 报 告 Doctor,对比读完实验稿和修订稿的所有内容,本人觉得:,修订稿 的多数修订高屋建瓴。,一、增补部分针砭时弊,二、修改部分务实求真,三、删除部分科学合理,四、个别修订还需商榷,一、增补部分针砭时弊 一是“民族精神”、“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重新回归,既彰显了纲要的要义,又弥补了语文教育理想的缺失。 前言部分确定了核心价值观,一是指导思想中明确增添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二是唱响“以人为本”,并且在始终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三是确定了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四是旗帜鲜明地强调“

2、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以上四点是修订稿的伟大创举,既宏观科学地贯彻落实了纲要,又微观细致地指导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没有淡化“时代精神”的前提下,针砭实验稿中“民族精神”、“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象,振聋发聩,高屋建瓴。 这些修订有利于击破“旧的被颠覆,新的未确立”的尴尬现实,有利于清醒教师“无所适从”茫然状态,有利于从容“被创新的狗撵的没有撒尿的时间”,理性地传承与创新。,二是“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的回归,既健全了作为课程的语文内涵,又弥补了语文教学现实的缺失。在实验稿中,对于语法知识有两点(即前言部分使用否定句“不宜刻意追求

3、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与阶段性目标之第四学段“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相互照应,导致许多语文课堂淡化甚至回避语法知识。既然语文是重要的工具,理应强调工具的用法,木匠精通锯子的用法,铁匠精通锤子的用法。当下语文为什么要淡化语法?修订稿及时地作出增补,而且在附录部分专题例举了必要的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善莫大焉。,三是针对现实生活,特别是网络世界中,不规范汉字、不规范拼写日益突出的现象,在阶段性目标之第四学段增补“在语文运用中,学会识别、纠正错别字;使用汉语拼音,注意拼写规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二、修改部分务实求真 修订稿在总结教育得失的基础上,明晰了实验稿中某些“淡”“玄”、“虚”概念的内

4、涵。,一是变“淡”为“浓”。本该强化的概念,实验稿却“淡”描述。比如实验稿(二)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所以修订稿把“还应考虑”修改为“特别关注”。这不仅仅是词语的替换,而是内涵的革命。,二是变“虚”为“实”。本该务实的概念,实验稿却“虚”描述。比如实验稿实施建议三教学建议“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导致 “人文价值浮华”,“假大空”充斥语文课

5、堂。“人文价值”与“语文学习”形成“两张皮”。修订稿对此进行如是修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虽然只多了寥寥26个字(“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却让人文价值落地生根。,三是变“玄”为“真”。 前言部分(二)将实验稿“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修改为“对语文材料的感受、理解”;(三)将实验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修改为“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阶段目标之第四阶段写作“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修改为“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

6、的表达方式” 诸如这些修改,化“玄妙”为真实,使修订稿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和切实的操作性。,三、删除部分科学合理 修订稿在总结10年来的经验教训,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科特点,结合当下的教育实际对实验稿有些语句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删除。,一是依据科学的客观规律,进行删除。比如删除实验稿前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实验稿的描述夸大了语文教育的功能,导致“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现状。,二是依据中国人理解的陋习,防止矫枉过正,进行删除。比如删除实验稿前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二)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近几年来

7、,由于歧义理解这句话,许多地方、许多教师放弃必要的语文知识,导致语文课堂没有抓手,浅而无根。,三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删除了阶段性目标之第四学段“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四、个别修订还需商榷 一、修订稿中“教材”与“教科书”描述不一致 第三部分之一“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第三部分之一“教学建议”(五)具体建议。2,关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第三部分之三“教科书编写建议”,批注: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修订稿)“教材”与

8、“教科书”是同一概念还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描述不明确。 建议使用统一的说法。,二、修订稿中“记叙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说明性文章”与实验稿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什么本质区别? 修订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第四学段(79年级) (三)写作:“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 “记叙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说明性文章”是不是有意淡化文体呢?,批注:修订稿与实验稿比较,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即明确提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前言部分)当下学生写作中“四不像”的文章泛滥成灾,传统的文体知识得到必要强化

9、,是遏制“四不像”现象的最有效手段。 同时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第四学段(79年级)(二)阅读部分修订稿变实验稿“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为什么在“写作”上不保持连贯性、延续性,在作文指导和学生习作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呢? 建议恢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界定。,三、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之第四学段(79年级)(二)阅读,第7、8、9条,分类标准不一致,有交叉现象,感觉比较混乱。 第7条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第8条强调的是“议论文、新闻、说明文、科技作品”;第9条强调的是“古代诗词、文言文”。,批注:各条根据不同的文体,分别就某

10、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了重点阐释。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比如古诗文也是文学作品,他也应该参照文学作品的要求进行教学,但修改稿却只强调“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教学中是否会淡化“情境和形象”。科技作品也有部分属于文学作品范畴。 建议统一的分类标准。,四、关于“课程性质与地位”的表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口水战从来就没有停留过。当前基本认同“工具性”“人文性”处于并列位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线的语文老师无所适从。 所有的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指向“人的培养”、“人文关怀”。不同学科殊途同归。那么为什么唯独语文学科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口水战? 愚以为还是语文

11、学科的性质不够透彻。 因此笔者用自己的“大白话”的方式来回答“语文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语文是在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陶养智慧、提升人格的普及性基础型学科。 “语言文字”是载体,“学习语言文字”是途径,“掌握和运用”是物质目标,“陶养智慧、提升人格”是精神目标。“普及性”一方面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大众化、平民化,另一方面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被同等重视。“基础型”强调学科符合学生年龄、生理特征,学以致用,不拔高,语文不是培养作家的学科。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建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变换表述方式,以此淡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对立。,质言之,语文是学生终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源头。是学生终生不断娴熟运用语言文字的甘泉,是学生终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上人格臻至完美的甘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