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18722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中考》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 第一篇 系统复习(课件)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主题02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考点一:秦朝的兴亡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3.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4陈胜吴广起义,5.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考点二:大一统的汉朝 1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西汉成立。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的盛世时期,历史

2、上称为“文景之治”。,3汉武帝的大一统,考点三: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考点四: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点五:三国鼎立 1过程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形成,考点六: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点七:北魏孝文帝改革,【名师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

3、政府。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典例精析】 【例1】(2015,济宁中考)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选D。“虽死犹存”的含义是秦朝虽然灭亡了,但其制度却流传下来,抓住题干中“从政治上看”这一角度分析,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下来。A选项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B选项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C选项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对

4、点练习】 1(2016,安徽模拟)观察下图,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中得出 ( ) A皇帝至高无上 B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D御史大夫掌管监察百官,D,【名师点拨】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格局,从此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为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暴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秦朝的短暂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典例精析】 【例2】(2016,青岛中考)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5、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解析】选D。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对点练习】 2(2016,青岛中考)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B,【名师点拨】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6、,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秦皇汉武”。,【典例精析】 【例3】(2016,福州中考)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解析】选B。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就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对点练习】 3(2016,连云港中考)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B,【名师点拨】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匈奴采取了相同的策略,都派兵出击匈奴。两者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民族之间的纷

7、争。匈奴对秦汉的进攻,目的是掠夺,是非正义的;秦汉对匈奴用兵并大败匈奴,符合人民渴望过安定生活的愿望,是正义之战。无论正义与否,战争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损失和苦难。民族友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典例精析】 【例4】(2016,烟台模拟)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解析】选B。抓住题干中“经济方面”这几个字的限定,在经济方面,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汉武帝则是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五铢钱。所以,这两个人物在经济方面的共同措施是统一货币。,【对点练习】 4(2016,孝感模拟)董必武谒昭君墓

8、赞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这里的“胡”是指我国北方哪一古老的少数民族 (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B,【名师点拨】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成功的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措施符合当时的实际,行之有效,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改革者都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等。,【典例精析】 【例5】(2016,青岛中考)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解析】选C。

9、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向汉族学习,其中就有改穿汉服的措施。,【对点练习】 5(2015,长沙中考)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35422001)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D,(1)巨鹿之战:前207年,项羽率领军队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2)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4)淝水之战: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名师点拨】上

10、述战役虽都有以少胜多的特点,但胜败的原因各不相同。在分析战争胜负原因时,要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从双方力量对比、人心向背、战略战术、军队战斗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典例精析】 【例6】(2016,河南模拟)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解析】选D。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都与曹操有关,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项发生在东晋,C项发生在秦朝。,【对点练习】 6(2016,杭州模拟)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

11、”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C,【典例精析】 【例7】(2015,济南中考)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助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解析】选C。联系所学知识,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此后我国进入长达三百多年的政权分立阶段;前秦的统一和北魏孝文帝反映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趋势。,【对点练习】 7(2016,德州中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B,1

12、通过学习张骞出使西域,你有哪些启示? (1)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不辱使命、英勇顽强的精神。 (2)学习他矢志不渝的意志,培养我们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意识。 2通过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与对外交往的史实,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1)中外交流是促进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 (2)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3)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

13、长。,3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认识? (1)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发展。 (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符合人民意愿,促进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4你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 (1)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大唐的开放繁盛奠定了基础。 (3)中华

14、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1与秦的兴亡相关的战役分别是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2秦朝特指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朝代,它是一个朝代。秦国是指秦朝建立前的一个诸侯国。 3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 4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个“压制”,一个“弘扬”,但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在对待匈奴的态度上是相同的,都派兵出击匈奴。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虽然得开发,但是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北方地区。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汉化”,即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其改革目的是学习汉族文化,以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请完成考点跟踪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