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18627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前言教师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古汉语中“哲”是“圣哲”、“贤明”,现代汉语中的“哲人”,是指“有智慧的人”。 英语中Philosophy,源于拉丁语philosophia,最早来自希腊语 philosophia, philo-爱+ sophia -智慧。 本意是哲学、哲理、人生观,又有达观、镇静、泰然自若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对知识的热爱,现在是“哲学”的意思。,“哲学”一词是新造的,古代汉语中没有。最早是日本学者用起来的。直到19世纪末,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者学习和大力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热潮中,才把西方哲学连同“哲学”这个译名一起引进中国思想界。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蔡元培。他在1903年把日本人下田次郎译述的德国科培尔在日

2、本讲哲学的讲稿转译成汉语,以哲学要领为题出版。中国学者在把西方哲学介绍到中国时也把它一起引进, 为中国学界接受,从此这门学术连同“哲学”一词就在中国传播开来。,清华大学的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源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天行健”一语道破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道理,“自强不息”中的不息强调了人的持续不断地发展。而“自强”一词则强调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因,揭示了个人的发展关键是靠自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辩

3、证关系原理。,“蚤跳蚁举” 的启示 跳蚤不愧为动物中的“跳高冠军”,其跳跃高度为其体长的500倍,且实验证明,跳蚤每小时跳动300次,可连跳3天3夜,究其奥秘,是其腿肌弹力特别强。蚂蚁是动物中的“举重冠军”,能举起超过其体重10倍的东西。运动仿生学家根据“蚤跳蚁举”的绝招,研究跳高、举重运动员训练的具体方案,对如何提高成绩,大获裨益。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因果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运动仿生学家通过对“蚤跳蚁举”招数的研究,找出是其腿肌特别强的原因,并应用于跳高、举重运动员如何提

4、高成绩的训练中,这恰恰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毛泽东语)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否则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无法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反复印机”的启示 如今,复印机、打印机等已成日常的办公用品,然而它却耗费了大量的纸张,既不经

5、济又不符合环保要求。对此,日本理光公司不久前推出了一种“反复印机”,其大小与一台打印机差不多,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上面的图文即会消失,还原成为能够再次复印的白纸。如此,一张复印纸可以重复使用10次左右。这种“反复印机”的出现适逢世界各国日益重视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提倡节约用纸之时,故而深受用户欢迎,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反复印机”的面市和畅销,给我们有益的哲学启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地遇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站在前进的立场上,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不断创新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要创新,必须

6、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对于研究消费动态,分析市场行情,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掌握经营渠道和经营对策,具有独特而又不可低估的作用。,前言对哲学的赞美,拄着哲学的文明杖 到思想的风景地去参观 举起哲学智慧的火炬 把自然、社会和思维 知识的疑问解答 教会你思考的方法 理清你心中的乱麻 啊!哲学 你是人类得力的认识工具 你是人类精神灿烂的玫瑰之花 来吧,让我带你去看一个新世界 访问一种新生活,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习方法:,“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五环节系统学习法。 归纳起来为:先预习,后听课

7、; 先复习,后作业; 学完一段有小结。,1.课前自学 不动笔不看书。 眼、口、手三到。 学会读书,圈、点、批、划、注。 精读、泛读、跳读、代读。,2.专心上课 听讲,思考,笔记,专注投入,参与活动,第一、有目的、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课前自主学习中自己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认真听老师讲解。听课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当堂理解和消化新知。,具体要求如下:,第二、纠正自己自主学习中对知识理解的错误。将自己的课前自主学习,对新知的理解与老师对新知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对新知理解的错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主要是记录老师讲课

8、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老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下面介绍四种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一)记录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板书的文字。 (二)记录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板书的图表。 (三)记录老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板书的公式等。 (四)记录自己在听课过程中,脑子里闪出来的对某个问题的思路以及弄不懂的问题。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包括提问、讨论和其他课堂活动),3.及时复习 课后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时间的长短,可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决定。 课后复习的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独立思考,以达到完全理解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正确的进

9、行作业练习。 第二、抓住新课的重点,对照自主学习提纲和课堂笔记,进行分析比较,深刻理解教材中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关系。 第三、对重要的基本知识,应通过复习,强化记忆。 第四、在复习的基础上,整理修改课堂笔记,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4.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使知识转为技能的过程。 独立作业的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仔细审题。其要求有以下三点: * 看准题目,弄清题意。 * 分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 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归纳起来就是“看得准确、分得清楚、联得起来”。

10、,第二、认真做题。基本要求有以下四点: * 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 解答正确(表达准确、论述严谨)。 * 书写规范。 (1)在簿本居中位置书写课题,作业日期。 (2)按格式留天头、留地头、留边头。 (3)主、次题号显著,段落层次分明,解题步骤完整,书写工整规范。 * 解题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就是考速度)。,第三、细心检查。 自己判断作业正确与否,增补遗漏字句,删去多余的字句,纠正答案错误。 第四、巩固提高。 * 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要认真阅读,对老师指出的解答中的错误要分析原因,予以订正。 * 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做一些课外习题(课外习题单独用一个簿本)。每一单元结束,交课代表送老师批改

11、。 要借鉴高考状元的经验:平时做作业象考试一样,考试象做作业一样。,5、系统小结 系统小结是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全面归纳整理基础知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 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结一般分为单元小结和阶段小结两种。 第二、依据教材、自主学习提纲、课堂笔记、书面作业,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第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对比、分类、抽象、概括),对单元知识进行思维,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用简要的提纲,简明的图表,准确地表达出来。 使知识系统化、

12、概括化的三种形式:一是横的体系,指的是性质相近的基础知识之间联系;二是纵的体系,指的是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综合体系,指的是单元知识形成的知识结构。 第四、在系统小结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准备,预习本:一、知识点罗列 二、我能理解的知识点 三、疑难点札记 笔记本:一、课堂要点摘录 二、解决问题思路 三、经典题型记录 复习本:一、课堂笔记整理 二、作业疑难记载 三、错题整理归类,预习,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预习第一课,哲 学,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发展,哲学的作用功能,认识世界,世界的本质,认识世界的原因,认识世界的目的,思想方法,如何正确看待世界,正确看待世界意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树立创新意识,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