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18707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5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与课堂》ppt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与课堂 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 方元山,本次课程改革时代背景的主要特点:,1、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 的人才;,2、社会的科技化和科技的社会化, 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3、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日趋明显,需要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关注课堂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 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关注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一、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

2、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的功能: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 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 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从“人”是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传统的教学目标: 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 只作为接受主体的积极性、 主动性; 没有作为形成性主体的独立性、 创造性。,现代的教学目标: 强调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全人” 理性、感性、灵性 认知领域、技能领域、 情意领域、品德领域 认知掌握

3、目标、技能达成目标、 心理发展目标、品德养成目标,新研制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首先,要强调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听、说、读、写、算的基础;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 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基础; 卫生常识、简单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英语基本能力; 信息意识与能力。,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说过: “学习是未来人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不善于学习,那你将被时代抛弃。,“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

4、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1、培养孩子原意学主动学的习惯;,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几点建议:,2、养成孩子勤于独立学习的习惯;,3、关注孩子学习的“认真”的态度;,4、培养孩子怎样质疑问难的习惯;,5、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香港学生的优秀标准是:,第一,良好的智力水平;,第二,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主动 同情关心需要受帮助的人们;,第三,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

5、,有一篇文章讲得好:,“构思过度对创造是一种危害,营养过度对健康是一种摧残,而江河湖泊水质中的营养过度,实际上是一种污染,智能也是一样,过分地运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就会导向灾难。”,文中还写道:“在这处处讲究智能的世界里,该如何来识别和对待各种各样的人呢?,我想,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是 仁慈的天性,这远比聪明重要;如果缺乏仁慈的天性,就应该通过艰苦修炼来叩击良知;如果连良知也叩击不出来,那就要以长期的教育使他至少懂得敬畏,恪守规矩;如果连这也做不到,那就只能寄希望于他的愚钝和木讷了;如果他居然颇具智能又很有决断,那就需要警觉,因为这样的人时时进入一种可怖的梦魇,并把这种梦魇带给别人。”,有人对“德

6、、智、体、”进行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只红不专”“次品”;,一个人“只专不红”“毒品”;,一个人虽然“又红又专”, 但缺乏健康的身体“废品”。,素质教育: 着眼于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的教育, 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 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北师大教授康健说: “我们现在在对人的认识上还带有大量的工具主义意识,把人的工具主义的价值看得很重。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个世界越来越把人的健康、人的人格的完善、人的素质发展看成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7、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它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1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表明: 学生很少有以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初中学生反映没有

8、或很少经历这种学习方式的人数比小学生还多些(见表1)。,表1 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使用频度(%),只有4%的教师认为上述方法有道理而且自己时常这样做。,对教师的调查显示:,62%的教师认为这种方法虽有道理,但教学大纲、教材、应试制度等不具备这种条件。,另有30%左右的教师认为“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更多的知识”“不值得这样做”或“对中、低年级不合适”,甚至认为“浪费时间”。,一则幽默讽刺对话(上课睡觉):,老师:你为什么在上课时睡觉? 某生:我没睡觉哇! 老师:那你为什么闭上眼睛? 某生:我在闭目沉思! 老师:那你为什么直点头? 某生:你刚才讲得很有道理! 老师:那你为什么直流口水? 某生:老师

9、你说得津津有味!,对课外作业形式的调查表明: 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见图1)。,一位社会人士在问卷的开放答题部分也呼吁道:“要纠正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精讲多练。有条件的学校应多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个案调查:,一位农村初二年级的男生在自己的调查问卷上用大字赫然写着:“(老师上课)按照参考书读,讨厌;上课说话啰里啰嗦,烦!烦!烦!”,问:“你上课时一直在看连环画,不怕老师看到你?” 答:“老师看到也不管。” 问:“你不喜欢这门课?” 答:“不喜欢。” 问:“为什么不喜欢?” 答:“老

10、师讲的不好,太平淡了,没意思一点 活力也没有。考试的时候把老师要求背的东 西背下来就行了,不用仔细听课。”,调查人员访谈其中的一名“差生”时:,2、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5%的小学生和57%的初中生回答“没有”或“很少有”。,在回答“课上,同学们有无发表与老师不同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时:,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课上没有把握答对的题目选择“想答,但担心答错”。,“根本不想回答”的学生人数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3、为数众多的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

11、,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道相关的题目: 在下列11种学习方式中,即“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运用电脑、与朋友聊天”中,你最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 : 实验(25.9%)、 用电脑(21.2%)、 读课外书(12.3%); 而学生评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则是: 听讲(21.9%)、 作业练习(18.5%)、 实验(17.0%)。,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

12、学习”概括为: 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所谓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 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获

13、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建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 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结:一个肯定,两个思考。,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是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呢?,是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广度来进行呢?,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的方面 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用引导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探求能力。,在学的方面 强调自学、自化、自得的自强思想,

14、在多学、多思、多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 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教师的教学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

15、效果:,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联;,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三、关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传统的教学: 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现代的教学:,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化为: “你不想学,我要你学” “你不会学,我教你学”,只考虑到知

16、识本身的: “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不愿重视甚至完全忽视学生是否: “乐于接受” 和“能够接受”。,“乐学” “苦学”刻苦地学 痛苦地学,苦学会使人得出片面的结论: 教育是一种外在的强迫行为, 学习是一件折磨人的苦事。,王东华在其新大学人书中所描述的一个校园绕口令一样: “不学不厌,不厌不学。边学边厌,边厌边学。越学越厌,越厌越学。学厌厌,厌学学。何时学了不厌,厌了不学。”,案例:宁波一学子自缢身亡 (东南商报2002、7、25),22日晚,浙江宁波某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李明(化名)在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与自己的估分相差甚远时,自感对不起父母与老师而自缢身亡。 24日晚,记者来到李明家,据李明的父亲说,21日高考分数揭晓,儿子获知自己的考分只有486分,与他原先估分560分相差甚远,他非常惊讶与伤心。当时他沉默了好长时间,但看上去一切还正常。第二天,儿子还与他一起查询志愿,并打听是否还可再读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