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18222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地理教学目标的研究 对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韦志榕 2014年12月,百度百科有效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 关键,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2、是什么?,厘清三个目标的层次与联系,教育目标人的发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立德树人) 课程目标学科素养(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学习素养(学会、会学、乐学),教学目标学习素养(学会、会学、乐学),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学生水平,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依据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一个“抓手”深化课程改革 五项任务(五个统筹) 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第一项“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

3、、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依据二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指导思想: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原则: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

4、堂教育与实践教育形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24个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平、法制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依据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1. 教育部对课标修订的四点要求,第一,落实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第二,突出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的基本 要求 第三,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社会发展和 科技进步的新成果 第四,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学生的课 业负担,2

5、. 地理课程标准组提出的修订思路,以纲要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为指导; 突出地理课程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勇于探索创新和善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公民方面有独特价值; 很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巩固和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指导思想,几个不变,文本框架结构保持不变; 地理课程体系结构保持不变; 课程内容和目标的表达方式不变(行为动词)。,地理课程的内容结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概况,认识区域,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中国地理,概况,认识区域,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资源,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

6、异,环境与发展,乡土地理,修订重点,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 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形成的课程目标。 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增减。 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调整。 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改写。,3. 课标修订的“亮点”,亮点一 关注地理课程功能定位,第一次提出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P39),1. 通过地方、地方间和尺度间的透镜观察世界的地理学方法; 2. 穿越地理学的三个综合领域; 3. 应用图

7、形像的、语言的、数学的、数字的和认识的空间表述方法。,地理学视角矩阵图,亮点二 强调选择“有用”的地理课程内容(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内容; 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视角的知识; 选择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知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条和第二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关键词 有用,(1)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衣,杭州丝绸享誉国内外,桑蚕养殖,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浙江杭嘉湖平原 广东珠三角,地理背景,食,主食方面:我国传统上有“南米北面”的习惯

8、(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住,北美因纽特人住“冰屋”;林区木屋;草原上的蒙古包 (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地理技能方面,会辨方向、用地图、估算距离、了解地形 会看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 对自然灾害有防御意识,并有自我保护技能 会简要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 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并理解异域文化 ,(2)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内容,地理学习意识:遇到新的地理事物时,马上想到要去了解、要去探索,也就是主动学习地理(运用地图的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地理学习能力:从各种地理知识载体获取信息的能力、领会地理信息的含义并表达的能力、发现

9、地理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等,(3)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的视角”的知识,“地理的视角”就是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地理基础知识(核心概念的重要性:位置、分布、地方、区域、空间联系、景观等) 地理基本观念(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化观念等),(4)选择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知识,爱国主义精神 审美情趣,地理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我想,最根本的是它的研究对象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奇妙!我的女儿曾经对我说:“妈妈,你看自然界怎么那么有规律,地图上显示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真是太有意思了

10、。”你们可能也有同她一样的感受吧?其实,地理告诉我们的不仅是地理环境的规律之美,她还告诉我们地理环境的变化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地理环境很难在实验室中模拟出来,地理的复杂性也就在此。地理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种因素本身又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何尝不是地理的又一个魅力所在呢?!当然,你们现在学习的中学地理课,还是一些最基本的地理常识,但是,你们认真回顾一下所学习的内容,可能也能感受到地理的这种魅力吧?,地理课程的“基因” (新中国成立之前地理课程的目标表述),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 1研究地理与人生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自然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知道适

11、应环境的方法。 2说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互相依赖的实况,以扩充民族及国际的同情心。 3认明本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培养自助,自决的精神。 4利用自然的景物,培养审美的观念。,1929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课程标准 1本国地理 阐明今后建设计划大纲所依据地理背景之意义,确实了解建国方略及三民主义中一切方案,而收笃信力之实效。 2外国地理 阐明我国在国际上所处地位及有关重要各邦经济、商业、政治、外交、军事、交通等所受地理环境支配之原则;国际间分离合作之关键趋势,使知如何可以达到恢复我国国际地位之平等,并应取何种态度,以促进世界大同之责。 3养成学生研究时事应付时事之能力与习惯。 4使学生明了地理

12、学科之性质与应用,增进其研究地理之兴趣。,(最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2011年义务教育7-9年级地理课程标准摘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摘录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亮点三 强调开放的地理课堂,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三条),

1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课程内容的开放(教师同样是课程内容的建设者) 课程形态的开放(分科、综合、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的开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分析,教材编者的角度 教师的角度,能力为重,科学适宜,德育为先,以能力为导向,落实“四基”要求,有效地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教材的容量、难度、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教材编写者的角度:我们的思考,以学生发展为本,跳出过分注重以学科体系架构的框框,跳出过分注重以描述知识为主的框框,从公民教育角度构建教材的宏观框架,从方法论的角

14、度构建教材的微观结构,实现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教育目标,构建教材体系结构思路的调整,逻辑结构,教学结构,知识结构,教材最终呈现的逻辑结构,一定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科知识结构结合的特点来考虑的。,一是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结构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教材的教学结构是教材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是教材最具活力的部分 。,教材结构的梳理和调整,教材突破口的选择(需要坚持的),教学内容编排的探究性,教学内容表达的多样化,教学内容选择的有用性,教材语言的通俗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教学内容的选择,(1)满足基本要求 把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相应部分,以

15、保证新教材对课程标准的适切性。 从提高公民地理素养的角度选材,弱化地理知识的系统性。 (例1:中国的地形),人教版两套地理教材“中国的地形”片断设计,(2)突出学习方法 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过分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 强调探究:基本的地理规律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特色的成因 精选区域:对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选择,不追 求“量”,而要求“质”(特色) 世界: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五个地区、北京、港澳台,例1 七年级上册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内容的设计(地理规律),目标设定:认识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内容设计:,从自然景观图文入手,感受世界

16、气候的差异,描述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阅读气候类型图,实证并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例2 七年级下册“现代化的畜牧业”内容设计(要素之间的联系),目标设定:了解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内容设计:,从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引入,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畜牧业的地位和生产特点、过程,例3 八年级下册区域的选择举例(区域特色),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农业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