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417990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8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失灵与娇治》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矫治,市场机制在协调供求关系、配置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表现出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降低了民众的福利享受水平。这就要求政府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来予以弥补和矫治。,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理论阐述也常被称之为信息经济学。2001年,美 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1940- ),斯彭斯(Spence,1943-) 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42-)因“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做出的拓 荒性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 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

2、二、逆向选择与市场信号 (一)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典型的代表是旧车市场。 由于信息不对称,高质量旧车难以完成交易, 需要高质量旧车的消费者和想要出售高质量旧车的 车主的效用都受到了损害,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 效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市场上存在“劣质 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逆向选择:旧车市场 1970年。阿克尔洛夫发表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一文,最早提出最为经典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旧车市场上:买主与卖主信息不对称;高质量与低质量的车;低质量的车驱逐高质量的车,市场出现失灵。,(二)逆向选择分析 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 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 使对

3、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作 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 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 降低。,旧车市场简化模型: 根据不同的条件,旧车市场模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揭示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为何不同于信息对称的一般均衡。 1、买卖双方偏好相同,质量分为两种,各占一半,只有劣车成交. 优车价格V1=60000, 劣车V2=20000 如买主不知道车的质量,则买主对旧车的期望值E(V)=600001/2+200001/2=40000(买主的需求价格) 好车退出市场,只有劣车成交。,2、双方偏好相同,旧车质量均匀分布,则无车成交。 假定旧车质量V在20000

4、 60000区间均匀分布,密度函数为1/(60000-20000)=1/40000 那么,买方对旧车质量的预期值为E(V)=平均质量=需求价格P=40000.,3、双方偏好不同,旧车质量均匀分布,将有车成交。 (1)买卖双方偏好不同 (2)卖方偏好不同 结论:旧车市场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不仅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而且市场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取决于质量的分布函数和双方偏好的差异程度。,(三) 信号显示与信号甄别 1.信号显示 信号显示是指为了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信 息优势方通过某种方式向信息劣势方发出市 场信号,以表明自己的物品或自身属于优良 或较好等级的行为。 2.信号甄别

5、信号甄别是指在进行市场交易之前,信息 劣势方首先以某种方式使得信息优势方不得 不发出表明自身特征、品质、类型等的信 号,以供信息劣势方辨别、解读,从而改变 自己在市场交易中所处信息劣势地位的行为。,案例 包公断案,妓女张海棠从良,嫁与马均卿为妾,生有一子寿郎。马 均卿之妻与郑州衙门赵令史通奸,合谋毒死马均卿,并诡称 寿郎为己子,企图霸占全部家产。 包拯审理此案时,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一个阑圈,让寿郎 立于圈中,命马妻与张海棠从两边同时拽寿郎,谁拽出圈 外,谁就是亲娘。结果,寿郎被马妻发力拽出。包拯由此断 定,不忍心用力拽的张海棠为亲娘,并审出全部案情,将马 妻与赵令史处以死刑。 包拯未必懂得信号甄

6、别,但他却诱使罪犯基于自身利益 显示了其私人信息。 资料来源:黎诣远、李明志微观经济分析(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P369.),三. 道德风险与委托一代理问题 (一)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的是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契 约后,信息优势方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 时损害了信息劣势方的利益,而自己并不承 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的行为。,道德风险举例,为了解决在契约中难以明确规定的道德风险问题,不知情者总是诱使知情者基于利己“不偷懒”,选择对知情者最有利的行为,使知情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不知情者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机制设计”。,1、参与约束 Participation const

7、raint) 如果一个理性的知情者有兴趣接受不知情者的“委托”和相应的报酬方案,参与到博弈过程中去的话,知情者在不知情者设计的方案或机制设计中所得到的期望效用必须大于或等于知情者不接受该委托时的最大期望效用。这就是机制设计中必须考虑或坚持的第一个约束 :使知情者有利可图,积极参与。,2、激励相容约束 (Incentive-compatibility) 给定不知情者知道知情者的真实信息(或类型)的情况下,知情者在所设计的机制下必须有积极性选择不知情者希望他选择的行动 。这种契约能使知情者的利己行为,有利于不知情者的目的。 如果一个机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这个机制是可行的可实施机制。不知情

8、者的问题就是选择一个可行的可实施机制S(Y)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或收益,(二)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一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 息劣势的委托人难以观察、了解代理人的全部和 真实行为,代理人则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凭借 信息优势实施违背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条件有三个: 1、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的目标不一致。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代理人的业绩不仅取决于其活动和努力程 度,还取决于一些其他的不可预测、不可抗拒的 因素。,委托人想使利己的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选择活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人的活动,能观察的只是另外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活动和随机

9、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察到的信息签定最优契约,以非价格手段诱使代理人从利己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活动。,委托人-代理人模型说明这样一类问题: 委托人想使利己的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选择活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人的活动,能观察的只是另外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活动和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察到的信息签定最优契约,以非价格手段诱使代理人从利己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活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一)从官本位、企本位到人本位 1、官本位源远流长 自殷商到民国,我

10、国的官本位一脉相传; 解放后以至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官本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2、企本位必由之路 传统经济学以企业为本位,将企业看作原子式的“黑箱”,只是一个生产函数,所有者投入资金和劳动,就能创造利润。我国在改革之后,蒋一苇便针对官本位提出“企业本位论”,3、人本位治企之本 信息经济学打开“黑箱”,深入到企业内部,以人为中心,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企业“黑箱”变为行为科学,传统企业变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 现代企业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由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构成。三者利益不同,信息也不同:所有者追求利润和资产,管理者追求地位和待遇,劳动者追求收入。由于后者依次比前者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就产生了一

11、系列委托-代理问题。必须进行正确的机制设计。,(二)我国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 1、所有者 国家委托国务院行使所有权,国务院又委托委、部、局和省、地,县市行使所有权,这些部门再授权资产经营公司、企业集团、控股公司分别经营,形成所有者之间的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链。由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条块分割成为国有经济的顽症。,2、管理者 从公司来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国家成为所有者,经理、职能部门及其科室和工厂、车间、班组属于管理者。由于所有者“虚位”,缺乏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往往从所有者变为管理者,导致“内部人”控制,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3、劳动者 从劳动者来看,劳动者与管理者也存在一系列委托

12、-代理问题。但体力劳动是否出力、智力劳动是否精心,难以全面监督,导致“大锅饭”。,在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私人信息,难以观察到代理人的偷懒程度情况下,解决办法是: (1)固定收入 (2)剩余利润 (3)分享利润 (4)经理市场,代理成本:因为委托代理关系而使委托人产生的利益损失和相关的费用支出(如对代理人的监督费用等)。 内部人控制问题:企业内部人员合谋,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其特有的管理、专业和操作等优势,在事实上控制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行,并不惜损害外部人利益而为自身牟利的现象。 一些公司和单位的管理层欺上瞒下、合谋勾结、集体 犯罪便是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一种表现.,(三)委托代理问题的应对 1利益激励

13、机制 2信息疏通机制,第二节 外在不经济、公共产品与收入不均 一. 外在不经济 所谓外在不经济是指某项活动使得社会成本高 于个体成本的情形,也可理解为个体活动使其他社 会成员蒙受损失而未得到相应补偿的现象。 所谓外在经济是指个体的某项活动使得社会 或其他某些社会成员无需付出相应代价而从中受益 的现象。,治理措施 以治理污染为例,政府可采取的主要政策 措施有: 1. 向企业征收污染费。 2. 向减少污染的企业予以一定财政补贴。 3. 征收产量税,约束造成污染的企业的产 量和规模。 4. 强制性管理。政府运用立法手段对企业 进行制约。 5. 政府直接投资,以治理污染。 6. 产权的确定和交易。,美

14、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认为,如果当 事者之间谈判协商的费用即交易成本为零, 就可以通过确定产权,由当事人双方就产生 的外在不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谈判,最终结果 会达到资源的有效率的配置。而且这与产权 的初始界定状态无关。科斯的这一观点被称 为科斯定理。,吸烟的产权交易 假定一个旅行团乘坐一辆豪华大巴从南宁前往桂林, 旅行团中有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三个烟民. 如果车内明 确禁止吸烟, 即车内乘客有享受清洁空气的产权, 那么烟 民就不能吸烟. 但这三个烟民的烟瘾很大, 如果一路上不 吸烟, 会十分难受. 他们可以同其他乘客协商, 三人合起来 给其他乘客每人譬如15元, 以换取路上三次抽烟的权力. 其他乘

15、客既然答应, 也肯定认为这个交易是值得的. 这样, 大家各得其所, 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如果车内是允许抽烟的, 其他乘客可以同三个烟民协 商, 合起来给他们每人譬如250元, 以换取他们不抽烟或只 抽三次烟. 只要协商是自由的, 最后达成的“协议” 肯定是 双方都能接受的. 这种情况下, 资源也得到了有效配置.,以上两种情况下, 抽烟都大大地减少了, 而且双 方都感觉“满意” 或者没有太大的不满. 但如果车内 是否可以吸烟的产权不清晰, 豪华大巴的管理部门 的解释很模糊, 那么哪一方都不愿意出钱, 而且很 可能还会引起纠纷. 结果是大家都不高兴, 吸烟次 数也很多, 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16、二、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公共产品则是指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交易实现有效配置的 产品。 非竞争性是指在任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 出水平,向一个额外的消费者提供该产品不 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人数的 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共享 性,难以或不可能排除、限制任一消费者对 它的消费。,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的区别: 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特征的 产品属于纯公共产品。 只具备一定的非竞争性但不具备非 排他性的称为准公共产品。 具备非排他性但不具备非竞争性(或 只具备一定的非竞争性)的属于公共资源。,案例 鄱阳湖水域的捕鱼活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该水域盛产鲢鱼、鲑鱼、鲫鱼等许多淡水鱼,被誉为“鱼米之乡”。但长期的滥捕使鄱阳湖水域的鱼类数量自上世纪80年初期开始明显减少。一些渔民为了能捕到鱼,使用的鱼网的网眼越来越小,从而使小鱼也难逃厄运。有的渔民甚至在水中使用电网,将鱼电击而死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