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415978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66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ol(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道路交通灾害防治技术,张 韡,2,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1、交通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1)交通灾害的定义 道路交通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对道路正常运营产生巨大影响,并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生活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如重大人身伤亡、财产严重损失或公害) 。,3,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2)交通灾害分类,在所有的道路交通灾害中道路交通事故是最为被人们关注的。,4,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2、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 (1)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 车辆在道路上,因为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件被称之为道路交通事故。,5,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2)构成道路交通事故

2、的要素 A、有车辆存在 车辆包括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B、在道路上 这是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主要的特征。 C、在通行中 是指车辆不是静止不动二是在行驶中。,6,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D、具有交通事态发生 要有发生与道路事故有关的现象。 E、事故发生是由于过错或意外 。 F、有损害后果 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要有人、畜伤亡或车辆、货物损毁的后果,7,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3、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 (1)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分: 轻微事故 R1=12人或M3或R212人或M30000元; 重大事故R2310人或R312人或M3000060000元; 特大事故R32人且R25人或R31人且R28

3、人或R211人或R3=3人或M60000元。,8,第一节 道路交通灾害概述,(2)按照车辆的事故形态可分为: 车辆间事故 即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碰撞事故;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摩托车事故,是我国城市事故的主要形式; 车辆对行人的事故,在我国占总事故的1/4,发达国家为1/5; 单车事故 是指单个车辆翻覆、失火等事故; 车辆与固定物碰撞事故; 其它事故。,9,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组成的,故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10,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一、人的因

4、素 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为主要的因素。统计表明有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或者说与人的因素有关,其中有7080%左右的事故属于驾驶员责任,行人事故责任大约占15%左右。,11,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人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汽车驾驶员驾驶操作过程框图,12,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1、驾驶员的原因 (1)违章驾驶 由于驾驶员违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整个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50%),其中超车、超速、超载、不按规定让行、违章占道行驶以及疏忽大意等是最为主要的原因。,13,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超车、超速一方面增加了交通的冲突

5、点,另一方面也易导致驾驶人出现操作失误,而且还会增加事故的严重程度。 超载增加了车辆各总成或部件的负担,易导致车辆总成或部件失效,从而导致车辆失控。 不按规定让行或违章占道增加了事故的冲突点。 疏忽大意增加了驾驶人的误操作。,14,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2)操作反应技能失常 A、不能正确获取道路交通信息。 B、大脑中枢判断失误。 C、不能正确操纵车辆。,15,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3)驾驶员生理技能下降 A、视觉机能下降 在与行车有关的各种信息中,有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下降(视力下降、视野变窄、色觉不敏感、视觉适应力下降)将会

6、严重地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性。,16,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在视觉机能中,动视力对交通安全影响最大,同时视觉适应的下降、色觉的不敏感,也容易使驾驶员做出错误判断。,17,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B、酒后驾车 一方面,由于酒精的作用,驾驶人的反应能力明显降低,反应时间明显加长。 另一方面,由于酒精的作用,驾驶人的安全感受明显降低,胆子越来越大。 酒后3040分钟,开车肇事率大约为60% ,而且而且致死率高,是事故平均致死率的2.3倍。,18,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C、疲劳驾驶 由于疲劳驾驶,驾驶人会出现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情绪躁动

7、、忧虑、倦怠等典型特征 ,从而使得发生错误动作的概率急剧增加,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19,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4)驾驶员心理活动失常 A、接受信息特性 如果驾驶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中的凸显信息、先兆信息、微弱信息和潜伏信息不敏感、接受程度低,则不可避免地会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0,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B、视觉反应特性 视觉特性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有着非常重要影响。 C、驾驶员的安全感 一般而言,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道路的安全条件成正比,与驾驶员的安全感成反比(如果安全感过低引起驾驶员恐慌时,也不利于安全行车)。,21,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

8、析,2、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和乘客的原因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一般都缺乏交通法规观念和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即使知道也不加以重视 ,由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导致的交通事故大约占到总事故数的10%左右。,22,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二、车辆因素 1、车辆设计安全性不足 汽车在设计制造阶段必须加以安全考量,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否则将会形成事故频发的安全隐患。 目前汽车强制性安全法规是各国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而采取的普遍做法,我国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大了汽车强制性安全法规的实施。,23,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2、车辆车况不良 (1)车辆性

9、能差 车辆的性能差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实施车辆控制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制动性能和转向性能最为关键 。 车辆制动性能差主要表现为制动力不足和制动失效。,24,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2)车辆设施不全 车辆设施包括一般设施和被动防护安全设施,当车辆设施不全时,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到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另一方面会加大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程度。,25,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3)车辆超载超限 所谓超限就是指车辆的总质量、轴载质量、外形尺寸(长、宽、高)三者之一超过国家规定限值标准的现象,这些车辆就被称之为超限车辆。 超载是指车辆的载质量超过车辆设计

10、限值的现象。,26,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首先,超载会加大紧急制动时的制动距离; 其次,会在长达下坡路段由于能量转换过大,易于导致制动失效现象发生; 第三,超载还会使得车辆转向沉重,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按照驾驶员的主观意愿实现方向控制。 另外,超载还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易使钢板弹簧、转向横拉杆等安全部件受过大冲击折断以及车架严重变形。,27,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三、道路及交通环境因素 虽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由于道路条件缺陷导致的事故比例极低,还不足10%,在我国甚至还不足1%,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只是统计方法上的原因,我们将大量由于道路交通环境缺陷导致的事故都算到

11、了驾驶员的身上。,28,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1、道路条件 (1)道路几何线形 A、道路平面线形 道路平面线形主要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加宽。 B、道路纵断线形 道路纵断线形主要包括: 最大纵坡、平均纵坡、纵坡长度、竖曲线,29,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C、不同线形间的组合与协调 不同线形的组合 平曲线和竖曲线即使都符合设计规范,也会由于组合不良而导致事故发生。 不同线形的协调 不同线形间的协调对驾驶人行车的心理、生理反应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技术标准间的协调,30,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2)视距 视距是指驾驶人在行车期间能够清楚看到的

12、前方道路某处的最远距离。视距分为: 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 错车视距 超车视距,31,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3)道路构造物 A、横断面及车道数 B、行车道宽度与分车带 C、路基高度与坡度 D、路肩,32,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4)路面 路面的附着系数、路面的不平度、路面的抗滑性能。,33,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5)交通安全设施 A、交通标志和标线 B、道路安全净空 C、护栏 D、路障,34,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2、道路交通环境 (1)交通流量与交通畅通状况 道路上交通流量过少时不利于交通安全,太高也不利于安全,当饱和度为0.

13、2时,行车安全度最高,当饱和度为0.5时,行车危险性最大,进一步增加流量,饱和度0.6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急剧降低。 (2)交通组成(是否混合交通),35,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3)气候 下雨天气 下雪天气 下雾天气 大风天气,36,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3、交通管理因素 (1)对交通事故处理不及时 (2)交通管制失误 (3)执法不力,37,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可以预防性 1、道路交通事故是典型的人文灾害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诸要素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集中反映。 由此可知,非自然因素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

14、原因。,38,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行为主要为: (1)交通参与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 (2)车辆、道路在供交通参与者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 (3)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与车辆、道路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的复合状态。,39,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原因分析: 由事故致因理论可知,通过教育改善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车辆和道路的安全性,以减少或避免其存在的不安全状态,由此可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故道路交通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40,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2、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的目的 (1)最大限度

15、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最大限度地减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造成的危害程度。,41,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3、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的“4E”策略 (1)教育培训策略Education (2)工程技术策略Engineering (3)法制与管理策略Enforcement (4)紧急救援策略Emergency Care and First Aid,42,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二、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交通安全培训和教育 (2)机动车辆的安全设计和使用维护保养 (3)道路的安全设计和养护 (4)管理理

16、念和管理技术的革新,44,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三、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对象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 机动化时代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活动过程中所需的正确、安全的交通行为方式及其避险措施和遇险后的自救能力。 (2)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对象为全体社会公众,45,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2、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 道路交通安全的启蒙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的社区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制普及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的驾职业道德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驾驶人技能培训教育,46,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处罚轻教育 (2)重机动车驾驶人轻其他交通参与者 (3)重城市轻农村 (4)重建设轻管理,47,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技术,4、交通安全态度和意识的教育 (1)概念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是指:交通参与者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对保证自身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