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3780321 上传时间:2019-01-2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郭彩萍 文水县东南街示范幼儿园,区域活动起初叫做活动区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一些幼儿学校,70年代开始流行于美国幼教界。20世纪90年代前后这种教育思想传播到我国。开始仅作为集体教学的一个补充,被安排在教室的角落称为“活动角”“区角活动”等。,背景,1.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创设若干活动场所,投放安全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和自我表现,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满足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获得发展。,内涵,2.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创设活动内容,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

2、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3. 教育者以教育目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4.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内容和进度,开展适合个别需要的活动。相应地,教室空间分割成几个“活动区”,教育活动在区域中完成。,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域、区角活动等,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在活动室内或外划分出一些区域,投放相关活动材料,制定相关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与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

3、性化学习与发展。,概念,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什么要设置活动区,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出

4、“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3.陶行知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解放孩子的手 解放孩子的脚 解放孩子的身体 解放孩子的口 解放孩子的心智 解放孩子的头脑,4.陈鹤琴先生 “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怎样的印象” 5.皮亚杰认知理论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操作活动是儿童最重要的活动,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 6.维果茨基 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三、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关系 集体教育活

5、动的内涵:以某一教育目标或内容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需要与兴趣,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的比较,区域活动 集体教育活动 互补关系,案例1:在开展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教师在语言区为幼儿投放了各种图文并茂的图书、挂图、录音机等。幼儿自由地听录音学故事、玩着根据图片找字或根据文字找图片、连线等游戏。同时,幼儿随时自愿选择在各区域活动。本次语言活动结束之后,幼儿又纷纷涌向语言区,有的幼儿找到了散文上的字,兴奋地大叫:“老师,我找了那些字,我认识!”有些幼儿刚刚跟录音机学了一遍就迫不及待地向同伴

6、炫耀:“我读会了,你听”爱画画的幼儿来到美术区,自由地发挥着他们的想象:“看!我把小蝌蚪画下来了,这是我给小蝌蚪穿的衣服”这时老师来到幼儿中间,及时给予他们支持(把幼儿的话记录下来,给每幅图配上相应的文字)。同时,引导帮助幼儿把图画装订成书,并加上封面。告诉幼儿:“这就是你们自己编的书了,一定要爱惜哦!”幼儿很认真地装订着自己的书,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写好的句子贴在图画下面。订好的幼儿迫不及待地找到听众,并兴致勃勃地讲着,四、区域活动的类型 1.常规区域 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阅读区、 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运动区、 自然养殖区、生活自理区、角色扮演区等幻灯片 29,2.特色区域 可以结合

7、乡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特色、班级特色的体现 3.主题区域 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五、区域活动设置依据 (一)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班:以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为主。以生活活动、感官训练、建构、装扮与美工等为主设置区域活动。如:娃娃家、串项链、手镯等。 中班:加强区域的目标化。以装扮、建构、美工、音乐等为主设置区域活动。 大班:注重活动的探究性和区域的学习功能。以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自主性等能力培养为主设置区域活动。,(二)根据目标来设置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 2.同一目标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区域活动来实现。 3.区域活动的目标应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 如:“我爱吃的食

8、物”娃娃厨房 “美丽的蝴蝶”美工区 “有用的水”探索区,(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层次性) (四)注意动静分开,避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干扰幻灯片 15 (五)注意空间上的挖掘 (六)注意环境自治因素,六、区域活动的设计 (一)拟订区域的种类与数量 1.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据此决定区域活动种类。 应尽量满足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这需要教师清楚了解各活动区的功能,及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功能表),2.幼儿人数与活动室面积-据此决定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 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是45人,因此在设计活动区时,必须考虑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室可能提供的

9、空间,不能过于拥挤。,(二)活动区的布置 1.确定各区的空间位置 (1)动静尽量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2)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以免儿童产生拥挤、碰撞情况 (3)最好留有一块供集体活动用的场所 (4)避免出现死角-教师的视线不能随时看到的地方 (5)区域之间有适当的“封闭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产生消极影响(区域之间要有明显的界限),活动区之间要界限明确 平面界限 立体界限 挂饰界限,2、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 应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 (2)自理问题 (3)心理氛围问题自主、宽松、和谐 (4)规则问题,(三)活动区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根本 1.目的性和适宜性

10、(1)目的性与教育目标的一致(幻灯57) (2)适宜性与儿童年龄特点相符(案例3) 2.丰富性和层次性 (1)提供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 (案例4) (2)提供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的材料 (案例5),3.探索性、操作性(案例6) 4.自主性 5.趣味性 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可操作、有趣的、自然的、生活性的材料最能吸引孩子。 6.整合性、开放性(案例7) 7.动态性 不断替换、更新材料(案例8 ) 8.安全性,(四)制定区域活动计划 1.制定区域活动目标 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水平,围绕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本班幼儿特点制定区域目标。 2.确定区域活动内容具体各个区域“做什么” 依据

11、近期领域活动内容或开展的主题活动确定;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生成内容;根据各区域开展情况,及时调整。,3.制定区域活动方案 突出要点:材料的投放和指导要点 (1)与教学活动相似的模式:标题目 标活动准备过程; (2)表格模式; (3)结合主题活动计划中。,模式1:标题目标准备过程 语言区(小班) 目标: 1.色彩缤纷的画面,主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页一页地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准备:一块色彩缤纷的地毯、一张小小的桌子, 设置充分展现图书封面的书架。 过程指导:1.指导孩子如何取放图书。 2.如何一页页地翻。 3.在图书区要保持

12、安静。,模式2:表格,七、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介绍与体验 1.先介绍,后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 2.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介绍的同时,给幼儿提供实际练习与体验的机会。 4.帮助幼儿做好进区计划。,(二)制定活动区规则 1. 规则分类 一般性规则: 能自选活动区,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用完后放回原处;不拿玩具到处走动等; 各活动区细则: 美工区: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姿势和用眼卫生等 语言区:爱护图书,及时归类等。,2.如何制定与遵守 (1)规则可由教师直接交待,也可由教师与儿童一起讨论

13、、制订;一次交待的规则不宜太多。 (2)运用图示法让幼儿遵守规则。 (3)将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如小脚丫、胸牌、摘果子等),案例:师幼共商规则 在活动前,我们采取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的方式,讨论: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让幼儿做到心中有数。 如:“10多个小朋友都想玩雪花片,但雪花片没那么多,小朋友就抢雪花片,撒了一地,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办?”我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讨论。孩子们商讨出了“如果一个区里人太多时,要协商、谦让、轮流玩”,“不争抢玩具”,“玩具撒到地上要捡起来”等; “玩区域活动时,小朋友把椅子拖来拖去,发出很大的声音,对吗?应该怎么做?”孩子们通过讨论,就知道“活动中

14、应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我又提出“有的小组长收拾玩具时动作很慢”,孩子们讨论出了“收拾玩具时全班小朋友一起动手,动作还要又轻又快”,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会将上一次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一遍,使幼儿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加上教师的指导,幼儿就能进一步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三)幼儿自主阶段(观察+指导) 主要任务:一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区;二是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实施指导,观察先行,观察 1.观察内容 对活动区的观察与评估包括: 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幼儿间的冲突与环境的关系;事故与环境的关系。 对幼儿的观察

15、与评估包括: 幼儿的兴趣;活动参与情况;社会交往水平;认知发展水平;遵守规则情况。,2.观察与记录方法 全面观察(扫描观察法):对班级整体活动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幼儿的活动状况,以便进行阶段性小结、整理,预设下阶段目标和计划。运用表格法和图示法记录。幻灯片 64 重点观察(定点观察法):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个或几个区域进行有目的、有侧重的详细观察。运用实况描述法或实况记录法记录。幻灯片 66 个别观察(追踪观察法、定人法):对12个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整体发展水平及个体特殊性进行观察。运用图示法和实况记录法。幻灯片 65,活动指导 1.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 (1)游戏者 平行游戏和共同游

16、戏 (2)旁观者 言语的方法:建议、评论、描述、询问、重述、提问等。 非言语的方法: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 (3)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案例12 兴趣的关注者、兴趣的激发者、思考的合作者、愿望的支持者、关系的协调者、喜悦的分享者,2.以活动材料为影响媒介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改变设备与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幼儿,让幼儿的活动过程充满生机。 3.以幼儿伙伴为影响媒介 区域中的自由活动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幼儿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的自选活动的有效开展。,(四)分享交流、总结评价 1.评价的形式 小组型 集体型 个别型 2.评价的主体 幼儿自主评价、同伴互评、师幼共同评价。,3.评价的视角 幼儿的兴趣如何 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幼儿的参与情况 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之间的互动 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4.教师的自主反思性评价幻灯片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