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 色 摄 影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35299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   色   摄   影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彩   色   摄   影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彩   色   摄   影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彩   色   摄   影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彩   色   摄   影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彩 色 摄 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 色 摄 影(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彩 色 摄 影通过色彩知识的学习、研究、探讨,在系统掌握彩色摄影原理的基础上,自觉运用视觉思维和艺术的新理念,观察和感受世界,拓宽彩色摄影的艺术氛围。在法国拉斯考克斯的早期洞穴内,曾发现一万七千多年前原始人用红、黄、黑、白等自然物质所创作的公牛之廊壁画。这些壁画颜色逼真,形象生动。说明原始人在早期用勤劳和智慧创作的作品,能够保存年限如此之长和如此的完整,是极具后人研究的。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前,中国古代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烧制出令人惊异的黑、红彩陶。这些,无不表现了人类早期对五彩缤纷世界的执着追求。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彩色摄影的发明与发展一、彩色摄影的萌芽期二、彩色摄影的发展期三、彩色摄影的成熟期

2、四、彩色摄影的转型期1939 年,由公牛之廊的后世同袍,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首创银版法摄影术。摄影术诞生后,人们固定影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虽然黑白摄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它毕竟只能是黑、白、灰影调构成的影像,却不能把景物天然色彩真实的反映出来。即使美术家通过精心细致的着色,也难以满足人们希望逼真地再现异彩纷呈的自然界的愿望。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彩色梦”不断激发着摄影的发明者与专家们的创造热情。一、彩色摄影的萌芽期1861 年,距离摄影术发明仅仅 22 年,便由英国物理学家 J.C 马克斯韦尔在伦敦皇家学院公布了他的彩色摄影理论。他认为红、绿、蓝为色光的三原色,由这三原色可构成白色和其他各种不

3、同颜色。实践证明,分别把装有红色、绿色、蓝色液体的玻璃容器放在镜头前,拍摄三张画面相同的底片,在制成三张透明的正片,然后使三张红、绿、蓝透明正片重叠放映的方式,就产生与原景物影像相同的影像这就是方格花领结 ,世界上第一幅彩色照片就这样诞生了。马克斯韦尔制作彩色照片的方法是以加色法原理为基础,把三原色按比例混合形成了彩色摄影最早期的组合系统。18 世纪 70 年代,法国科学家也是多才多艺的钢琴家豪伦,提出了彩色摄影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加色法”与“减色法”.原理1877 年豪伦拍摄的“安古伦风景” ,因为当时感光材料中除去紫感色性尚好外,对其他颜色的感色性均很低,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色彩不稳定,我们看

4、到,人们要实现“彩色梦” ,还有相当遥远的路程。“减色法”彩色组合最早是由路易.迪克.迪奥隆和法国人夏尔.克罗提出来的。2他们彼此是独立工作,却在同一时期宣布这一发现。迪奥隆集中研究实际应用,夏尔.克罗主要研究理论。“ 减色法”使用三原色的蓝、绿、红色滤色镜在不同的黑白胶片上进行三次不同的曝光,利用这些底片制作出正片,然后把正像的乳剂膜剥掉,使用明胶层涂上燃料。迪奥隆使用了蓝、绿、红的补色,对于通过蓝色滤镜曝光制作的底片,使用黄色颜料,对于通过绿色、红色滤色镜曝光制作的底片,使用品红、青色颜料涂匀,使明胶吸收每种颜料与底片密度成比例。正如这幅 1879 年完成的照片,迪奥隆主要摄影贡献是验证了

5、如何使用“减色法” ,把青、品红和黄色颜料混合在一起产生色彩。虽然大部分早期成功彩色照片,是使用加色法“制作的,但是最终迪奥隆的 “减色法”得以推广。彩色摄影发展到今天,所有彩色感光材料都是以”减色法“为基础制作的。迪奥隆是功不可没的。路易迪克奥迪隆使用“减色法”制作出最早的彩色照片,他的方法很有影响力,并且多年来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彩色工艺,其中包括碳溴印像法等。不幸的是早期的”减色法“工艺制作复杂,并且数度慢,曝光时间长等缺点,拍摄活动的动体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的彩色梦想还需耐心等待。并非所有的早期彩色摄影研究都集中在“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原理上,法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大学教授加

6、布里埃尔.李普曼公布了不用染料的新颖彩色摄影方法。他是以干涉原理为基础,通过氯化银乳剂对反射的光波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色彩。他在 1891 年推出的制作工艺产生了相当好的自然色彩,但是由于没能解决困扰早期试验的许多问题,如曝光时间长,制作方法复杂,笨柮的取景方法等,最终这一发明无法普及。美国画家艾夫斯,是彩色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三原色“加色法”以及“减色法”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有助于柯达克罗姆彩色胶片的研制。这张静物照片是 1896 ,利用从分色底片制作的三张正片创作出来的。 每一张底片都是通过蓝色、绿色、红色滤镜拍摄的,把这三张正片重叠在一起,然后通过立体观片器观看。后来他还发明了

7、观看彩色立体影像的观片器和供彩色幻灯片用的投影观看装置。从 1861 年马克斯韦尔率先公布了他的红、绿、蓝三原色的彩色原理,直到1900 年近 40 年的时间里,为了实现人们的“彩色梦” ,想,很多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探索,马克斯韦尔的“加色法” 、豪伦、奥迪隆的“减色法” ,到李普曼的反射光波干涉原理、艾夫斯的分色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实现人们彩色梦想,这些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彩色摄影的发展期在全力争取使彩色片问世的机构中,美国柯达公司、德国的爱克发公司最有实力,他们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1902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真正彩色底片” 。被世界摄影史上公认为这

8、是彩色摄影 的 “革命性大事” ,被誉为摄影器材的伟大发明家。他们研制的是(奥托克罗姆微粒彩色干板)。3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革命性的发明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1、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版,是第一个实用的单片干版法彩色摄影。2、解决拍摄中单独使用拍摄屏和取景屏的繁琐拍摄过程。1907 年他们正式将这种微粒彩色干版推向市场。进行商业性销售。这种干版主要通过加色合成法,在玻璃板上涂上双层染色淀粉颗粒,作为红、绿、蓝三色滤光片,又加一层全色性乳剂及在淀粉颗粒空隙中填入碳粉。因此,曝光时未经过滤的光线不会损伤影像,而被摄物体经过滤层的分光与全色性乳剂冲洗后,成为黑白负象,在反转为透明正像。透过乳剂正面观看时,

9、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微粒彩色干板感光速度非常慢,阳光明媚的天气,使用 f/16 光圈拍一张照片也要用 4 秒钟,这是因为乳剂固有的速度较慢。而且底片制作过程也需一、二天的“漫长”时间。由于整个冲洗过程由工厂来处理,所以可以大量生产和销售微粒彩色干版。到 1894 年每年产销彩色干板 200 万张。 尽管如此,彩色摄影带着人们早期的“遗憾” ,慢慢的流行开来。卢氏兄弟二人不到 20 岁就创办了一家摄影器材厂,聪明好学,努力上进。不但在摄影方面有所贡献,对电影事业的发展也成就卓著。因为在电影方面的革新而闻名世界。 1895 年 2 月 28 日卢氏兄弟发明了比爱迪生的电影机与放映机更为先进的设备。他

10、们发明了即轻便又能移动的摄影机、放映机。将影像投射到一张大白幕布上,可供很多人观赏。于是,电影很快得到了普及,电影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纪念卢米埃尔兄弟对电影事业的非凡贡献,把每年的 2 月 28 日定为“世界电影日” 。由于竞争者不断推出新的工艺,彩色胶卷的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 (1910)年,杜菲彩色反转片研制成功(使用一种可弯曲的片基)而不用玻璃版。(1916)年,爱克发彩色胶卷研制成把彩色颗粒填塞进比较紧凑的图案中,但是这些研发技术到 1929 年前都没有能够上市。尽管“加色法”彩屏产品越来越成功,但是,对实用的“减色法”研究,科学家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科学家由于发现

11、一种叫做成色剂的化学药品可以加入感光材料中,便产生彩色影像, “减色法”原理经过实验证明,变得更加实用了。重大突破“减色法”原理是由德国科学家鲁道夫.菲舍尔取得。菲舍尔在 1912 年获得专利。从此“减色法”彩色原理成为当代彩色摄影的基础。菲舍尔的方法最大优点,可以在任何照相机上使用。由于大多数早期的彩色摄影使用专用的拍摄器材,所以他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他的“减色法”原理涉及五个乳剂层,即感蓝光、感绿光和感红光乳剂层。还有两个隔离层,待显影激活了成色剂,从而在每层中生成互补的颜料色。即感蓝层生成黄色颜料,感绿层生成品红颜料,感红层生成青色颜料。这三个乳剂层重叠,便产生彩色影像。菲舍尔的发现非常

12、重要,然而它却让美国人抢先一步,制造出实用的产品。4宝丽来照片也叫一次成像波拉片20 世纪 40 年代问世的一种一分钟成像系统也叫一次成像。埃德温.兰德是宝丽来的创始人,他是通过研制和销售偏振镜开始他的摄影事业的。兰德的方法是以扩散转印为基础的,扩散转印是早期复印机上使用的技术。这种技术包括一张负片和一张正片接受片,曝光后,照相机中的滚轴把这两张胶片滚在一起,以求影像转印。 (相机里单有片盒)在此期间银染料转移到正像接受片上,只需要等待一、二分钟,快速显影干燥,一张彩色正片就完成了。宝丽来一次成像波拉片,虽然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问世,但是直到 1963 年前,公司还没有推向市场,这幅照

13、片就是早期试验期间拍摄的,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的广告。从色彩、反差都不错。70 年代至 80 年代末期,一次成像在世界各地非常盛行,它不断推出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胶片供给消费者。他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通常适用于快照,广告、风光看样片,旅游纪念照等,销路非常好。不足之处是没有底片,不能复制,容易褪色。宝丽来的寿命只有 30 多年就退出市场。钢琴家豪伦和奥迪隆奠定了彩色摄影的理论基础:“加色法”与“减色法”的色彩还原理论,令人意想不到的,竟然又是优美的音符再次放飞了彩色的翅膀,并终于织就了人们的“彩色”梦想:两位同样具有音乐天赋的人物,合力将彩色摄影推向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据美国柯达公司文献记载,美

14、籍立陶宛人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和美国人达姆罗什利奥波德曼内斯,他们对彩色摄影的贡献意义非凡,在柯达公司里,同事们称他们为“神人” 。是最早发明柯达胶片的人。戈多夫斯基和利奥波德曼内斯, 两人青少年时期就喜欢摄影和音乐方面的知识,1916 年他们因观看电影短片海军 ,萌发了改进彩色胶片的兴趣,他们用从事音乐教学和演出的钱来从事研究彩色感光材料,他们对当时已颇为流行的卢氏兄弟的,奥托克罗姆工艺生产的彩色感光材料的影像效果不满意,决心研制出在色彩表现上更加理想的彩色胶片。1930 年,两人正式加盟柯达公司研究室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与其他科研人员一道,成功研发出代有内置染料成色剂胶片,由于色彩不够准

15、确,他们又通过进一步研究将感光片制成五层乳剂膜, (其中三层分别是红、绿、兰乳剂层,另外两层为稳定滤光剂层。经过实践和改进,获得成功。1935 年 4 月 15 日,这一天是摄影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日子,柯达公司终于成功的将柯达“彩色胶卷”推向全世界摄影者手中。让摄影者舒心的冲洗出色彩逼真、影像自然的彩色照片。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柯达彩色胶卷冲洗条件要求严格,摄影者拍摄好的胶片必须寄回柯达总部、或极少数有实验室的地方能够冲洗。无疑,这又给摄影5者带来诸多不便。1936 年,德国爱克发公司针对柯达胶卷这一缺憾,成功研制出三补色显色快速冲洗程序法,让彩色摄影的冲洗与印制一次即可完成。从此,摄影者可以更

16、为方便地自行冲洗彩色照片了。虽着彩色感光乳剂膜的不断改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彩色胶片,这为人们真实记录彩色世界带来极大方便。经过 3 年的实验和完善,1939 年爱克发公司正式推出了爱克发彩色胶片,这是历史上第一种发色法电影胶片。三年后的 1942 年,柯达公司推出柯达彩色负片。彩色负片一问世就受到摄影者的青睐,它具有宽容度大特点,能够制作出较好质量的彩色照片。早期的彩色负片比早期的透明片感光速度快,胶片的感光度 ISO 32 度,比早期的柯达克罗姆速度快 4 倍。这在当时是速度最快的胶片了。进入 70 年代中期,胶片的感光乳剂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使胶片的感光度有了大幅度提高。日本的富士公司、美国柯达公司,爱克发公司相继研制出高感光度的彩色胶片,先后制作出 ISO400 度、ISO800/1000 /1600/3200 彩色胶卷投向市场。这对摄影人是极好消息。无论摄影者在什么恶劣的光线条件下,或在高速运动的体育、舞台、航空、医疗等不同行业的摄影中,都能够拍摄出影像清晰、色彩 真实的彩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