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51900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141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1.1 矿区概述11.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1.1.2 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11.1.3 矿区气象21.1.4 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21.1.5 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21.2 井田地质特征21.2.1 煤系地层21.2.2 区域地质构造41.2.3 井田地质构造51.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101.3.1 地表水概况101.3.2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101.3.3 含水层特征111.3.4 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141.4 煤层特征151.4.1 煤层稳定性评价151.4.2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181.4.3 煤类的确定及煤类分布181.4.4 煤的化学性质及有害

2、元素182井田境界和储量202.1 井田境界202.2 井田工业储量202.3 井田可采储量213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243.1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43.1.1 确定依据243.1.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43.1.3 矿井服务年限243.1.4 井型校核253.2 矿井工作制度254井田开拓274.1 概述274.1.1 地质构造274.1.2 煤层赋存状况284.1.3 水文地质情况284.1.4 地形因素284.1.5 综述284.2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294.2.1 确定井筒形式、位置、数目及坐标294.2.2 工业场地的位置314.2.3 采(盘)区划分314.2.4

3、主要开拓巷道314.2.5 方案比较324.3 矿井基本巷道434.3.1 井筒434.3.2 井底车场及硐室474.3.3 主要开拓巷道504.4 开拓系统的综述515采煤方法和盘区巷道布置535.1 煤层的地质特征535.1.1 带区位置535.1.2 带区煤层煤层特征535.1.3 开采煤层的瓦斯及煤尘情况535.1.4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535.1.5 水文地质555.1.6 地质构造555.1.7 地表情况555.2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555.2.1 采煤方法的选择555.2.2 回采工艺575.2.3 工作面设备选型605.2.4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635.2.5 支护方式645

4、.2.6 正规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方式665.2.7 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及搬运685.3 开采巷道和生产系统725.3.1 概述725.3.2 带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725.3.3 带区形式745.3.4 带区带区划分745.3.5 带区储量及回采率745.3.6 带区生产系统745.4 带区车场设计及硐室755.5 带区采掘计划775.5.1 带区巷道的断面和支护形式775.5.2 带区巷道的掘进方法和作业方式775.5.3 带区工作面配备及三量管理775.5.4 工作面推进速度、生产能力、盘区回采率786矿井运输与提升796.1 概述796.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796.

5、1.2 煤层及煤质796.1.3 运输距离和货载量796.1.4 矿井运输系统806.1.5 矿井提升概述816.2 盘区运输设备的选择826.2.1 设备选型原则826.2.2 盘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826.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846.3.1 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846.3.2 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856.3.3 运输设备能力验算866.4 主井提升876.4.1 主井提升原始数据876.4.2 提升容器的确定876.4.3 钢丝绳的选择886.4.4 提升机的选择896.4.5 提升电动机的选择896.4.6 提升机相对井筒的位置906.4.7 提升系统的总变位质量906.4.8

6、对防滑性能的分析956.4.9 提升机提升能力的验算956.5 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966.5.1 选型依据966.5.2 罐笼的选择966.5.3 钢丝绳的选择966.5.4 提升机的选择977矿井通风与安全987.1 矿井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987.1.1 矿井地质概况987.1.2 开拓方式987.1.3 开采方法987.1.4 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997.1.5 工作制、人数997.2 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997.2.1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997.2.2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997.2.3 矿井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选择1007.2.4 盘区通风系统的要求1017.2.5

7、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1027.3 盘区及全矿所需风量1027.3.1 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1027.3.2 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1047.3.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1047.3.4 硐室需风量1057.3.5 其他巷道所需风量1057.3.6 矿井总风量1057.3.7 风量分配1067.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1077.4.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087.4.2 矿井最大阻力路线1087.4.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1087.4.4 矿井通风总阻力1107.4.5 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1107.5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1117.5.1 选择风机的基本原则1117.5.2 选择主要通风机1117

8、.5.3 电动机选型1147.6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1157.6.1 预防瓦斯的措施1157.6.2 预防粉尘的措施1167.6.3 防止井下火灾的措施1167.6.4 防水措施1177.6.5 顶板管理1187.6.6 防突管理1188矿井排水1198.1 概述1198.1.1 概况1198.1.2 排水系统概述1198.2 排水设备选型1198.2.1 初选水泵1198.2.2 管路的确定1218.2.3 管道特性曲线及工况的确定1218.2.4 检验计算1248.3 水仓及水泵房1258.3.1 水仓1258.3.2 水泵房1258.4 技术经济指标1269技术经济指标12810经济

9、技术综述130感 谢132参 考 文 献133138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某矿位于邢台市西南约38km,南部与邯郸地区武安市相接。东距京广铁路褡裢车站25km,煤矿外运铁路专线从矿山村铁路专线权村站接轨,延伸到矿工业广场。井田内有两条主要公路邢(邢台)渡(渡口)、邢(邢台)都(都党)及通向各村的简易公路,交通极为方便(如图1.1)。图1.1 某矿交通位置图1.1.2 矿区地形、地势及河流某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拨在194.10339.6m之间,地表起伏较大,基岩裸露面积较小,属山前冰碛台地地形。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

10、,仅有中关小溪、栾卸小溪和紫牛湾小溪3条季节性小溪,均属北洺河支流,雨季时出现水流,旱季断流。该矿区最高洪水位+114m。1.1.3 矿区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沙河赵泗气象站19821992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497.0mm,雨季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13,多年平均蒸发量1719mm。风向以北、北东及南为主。1963年8月1日10日连续10天降雨为1264.5mm,造成百年以来的特大洪水。邢台地区蒸发量为14532172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冻结期从11月至翌年2月,冻土深度约0.44m。全年最多的风向为南风,最大风速为16.7m/s 。1.1.4 矿区地震震级及裂度邢台

11、地区于1966年3月8,在隆尧县白家寨发生6.8级地震,余震不断,东庞矿区距隆尧县45公里,有三级震感。同年3月22日在宁晋县发生了7.2级大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办19921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使用规范的通知”,邢台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1.1.5 矿井井田内小煤矿情况某井田周边共有正在生产的小煤窑20个,分别属沙河白塔镇或武安邑城镇,详情见后某周边小煤矿井口坐标附表。开采下组煤的主要集中在井田西部的刘石岗地区和井田北部的上关、新村附近以及井田东部章村井田内,开采上组煤的主要分布在井田的西部和南部。小煤窑的非法开采和越界开采给该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2、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另外工业广场附近分布有古小窑,开采年限及开采情况已无法考证。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煤系地层某井田地表全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所发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奥陶系中统峰峰组()、马家沟组(),现简述如下:(1)第四系(Q)下部为冰碛红色泥砾、冰水沉积的杂色粘土、细砂、亚粘土及砂砾石等,一般厚40m;中部为冰碛粘土砾石层、透镜状砂层及红色亚粘土组成,一般厚30m;上部为多种成因的黄土,具垂直节理和大孔隙,一般厚210m。(2)二叠系

13、(P)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以灰绿色、紫斑色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夹有数层中细粒含砾砂岩和铝土质泥岩。平均厚度307.4m。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以灰色、灰绿色、紫斑色粉砂岩和含铝土质的砂质泥岩为主,中部和下部夹有23层中细粒砂岩。平均41.1m。下二叠统山西组():由灰色、深灰色、黑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中下部含煤24层,平均83.8m。(3)石炭系(C)上石炭统太原组():由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灰至灰白色中细砂岩、46层灰岩和69层煤组成。平均厚度135.5m。中石炭统本溪组():主要由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灰岩组成,夹不稳定薄煤一层,平均厚度17.56m。(4)奥陶系()中

14、统峰峰组():由厚层状致密灰岩、结晶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按岩性特征分为三段,总平均厚度167m 。中统上马家沟组():黄、浅红色白云质角砾状灰岩、蜂窝状灰岩、灰色致密块状灰岩及泥质灰岩组成。按岩性分为三段,总厚度平均246m。中统下马家沟组():由角砾状灰岩及蜂窝状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按岩性分为三段,厚度大于144m。(5)煤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其次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煤层与含煤地层对应关系如表2-1及附图某矿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表1.1 煤层与含煤地层对应关系表煤层编号地层地层平均厚度(m)稳定性、可采性1#山西组下部45.10主要可采煤层2#3#太原组上部14.73层位稳定不可采4#太原组中部80.30不稳定局部可采5#不稳定不可采6#不稳定局部可采7#不稳定局部可采 续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