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08148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窦蛾冤公开(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天动地窦娥冤,更多资源,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

2、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

3、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三、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

4、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拆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

5、宫调。,1、在第三折戏里,旦角共唱了几支曲?从这些曲中,你看出窦娥做了几件事?,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子。 窦娥告别婆婆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四个曲子。 窦娥发下三大誓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四个曲子。,2、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 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

6、,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3、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4、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为什么要罚下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7、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5、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6、明传奇金锁记

8、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举夺魁。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色阴暗,寒风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得团圆”。 比较金锁记与窦娥冤的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谈谈你的感想。,练习: 1 、 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

9、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拆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解答D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2、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

10、,解答 C分析 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3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外 云 净 科 唱 卜儿 鲍老儿 倘秀才 叨叨令 正旦 正宫 A B C D,解答:A,4、对下列句中红色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刽子磨旗、提刀:摇旗;锣三下科:戏剧称角色动作叫“科”,又称“介”;行动些:行动起来;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这边那边,这里那里;不提防遭刑宪:拷打; 兀的不痛杀我也:这;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往往 A B C D,答:A,5.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B念窦娥伏侍婆婆

11、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C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D.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D,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A,7.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

12、一项是( ) 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霜亢旱三年 A邹衍苌弘燕惠王东海孝妇 B邹衍庄周燕惠王窦娥 C杜宇苌弘邹衍东海孝妇 D杜宇庄周邹衍窦娥,C,8.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B,一、中 国 古 典 戏 剧 概 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

13、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1、宋 元 南 戏,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

14、,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2、元 代 杂 剧,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称。元杂剧虽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用一套曲。除四折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楔xi子。所谓楔子,即填补的意思,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

15、限制。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 旦本”,由末旦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元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元杂剧的脚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净,花脸,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角色。杂,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洁郎(和尚)等。,3、明 清 传 奇,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其主要特点有:剧本分出并加出目;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集曲的广泛使用;曲律更为严格;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南洪北孔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4、清 代 花 部,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由弋阳腔衍变而来);梆子腔(即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柳子腔(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