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601862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吸虫防治知识讲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ntroduction to Trematoda,吸虫概论,1、掌握吸虫成虫的共同形态特点 2、掌握肝吸虫与肺吸虫的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特征、 生活史要点、实验诊断方法。 3、熟悉肝吸虫和肺吸虫的致病机制、临床分型及临床症状、 两种吸虫病的传播、流行与防治原则。,教学要求,一、分类,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trematoda): 单殖目 Order Monogenea 复殖目 Order Digenea 盾殖目 Order Aspidogastrea 寄生人体吸虫属于复殖目故称为复殖吸虫,二. 成虫的形态特点,1.外部形态,(1)大多数复殖吸虫呈叶状和长舌状(血吸虫除外),虫体背腹扁平, 左右对称,

2、不分节。 (2)虫体的固着器官:口、腹吸盘。,体壁结构: 体被 肌层 体表分布有体棘、感觉乳突、嵴、鳞片等结构,2.内部结构,(1)虫体无体腔 (2)不完整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3)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4)消化系统: 口 咽 食管 肠(分2支 ,末端分别形成盲端),(5)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图 2个腺体 梅氏腺 可分泌形成卵壳物质 卵黄腺 可分泌形成卵黄细胞物质 雄性生殖系统:图,多数具有卵盖 (血吸虫卵除外) 内含物:含毛蚴或1个卵细胞及数个卵黄细胞,二. 虫卵特点,1.需要1-2个中间宿主,是生物源性蠕虫 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 2.幼虫期进行无性增殖,成虫期进行有性生殖

3、。 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发育过程中,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交替进行,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世代交替。,三. 生活史特点,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肝吸虫),一、形态,(一) 成虫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 (二) 虫卵形态特征,(一) 成虫形态特征: 1. 外部形态: (1)形状:狭长、前窄后圆钝、葵花籽状; (2)大小:长10 25 mm,宽3 5mm; (3)颜色:活时淡红,固定后灰白; (4)口、腹吸盘位置及大小比例: 口吸盘:顶端,似漏斗,略大于腹吸盘 腹吸盘:前1/5处腹面,2.内部结构: (1)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前后排列。 雄性生殖系统:

4、1对睾丸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分叶状,子宫管状弯曲盘绕、内含虫卵 (2)消化系统:(同概论)但2支肠管较直,(二) 虫卵形态特征: 1.形状:前窄后圆钝 2.大小:29m 17m,最小蠕虫卵 3.颜色:淡黄色 4.卵壳:较厚、卵盖、2个肩峰、小疣 5.内容物:毛蚴,二、生活史,(一) 发育过程:,虫 卵,粪便,入水,豆螺,毛 蚴,胞 蚴,雷 蚴,尾 蚴,出螺入水,淡水鱼虾,囊 蚴,( 肝胆管) 成 虫,人食入,童虫,成虫,第一中间宿主 (无性增殖),第二中间 宿主,终宿主 (有性生殖),(二)生活史要点,1.宿主关系: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豆螺 沼螺 涵螺 第二

5、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食肉动物如猫犬等,食草动物如兔等 2.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肉而感染 3.寄生部位:小肝胆管内 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三、致病,(一) 病变部位:肝的次级胆管 (二) 病因:虫体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致胆管管腔狭窄阻塞, 胆汁潴留。 (三) 所致疾病: 1.阻塞性黄疸 2.胆管炎及胆管肝炎 3.胆汁性肝硬化 4.肝胆管结石 5.原发性肝癌 6.发育不良-侏儒症(严重感染儿童) 临床表现: 常见体征: 肝肿大 临床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但无特异性。 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四、实验诊断,(一)病原检查

6、: 1.检查阶段:虫卵 2.取材: 粪便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 3.方法:(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检出率低 (2)集卵法 如水洗离心沉淀法 醛醚离心沉淀法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离心沉淀检查 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 (二)免疫学诊断,五、流行及防治,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2.中间宿主: 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广泛存在 3.流行关键因素: 当地人群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 4.防治关键: 勿生食淡水鱼、虾 勿用生鱼喂猫、狗等动物 生、熟食菜板要分开,分布 世界范围: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以中国和日本最多见。 中 国:除西北地区的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 西藏外,流行于22个省、自治区, 以广东地区感染最严重。,(三)防治原则 1.防止虫卵下水(加强粪便管理) 2.忌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 3.控制传染源 治疗药物: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