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10394 上传时间:2017-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况汇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情 况 汇 报(2011 年 7 月 20 日)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不断显现,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群众利益得到了落实,由此引发的各类矛盾正在逐步化解。现将解决我区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区失地农民基本状况据统计,目前全区因各类项目建设共征占农村土地2915.2 亩,涉及 7 个乡镇、街办(赛管局、开发区)的 20 个村共 2856 户、8645 名农民,其中完全失地的农民达 1892 户、5843 人。失

2、地农民中具备劳动能力的有 4375 人(男 2093 人,女 2282 人),目前已转移就业的 3500 人,实现劳务收入 3500万元。另有 264 名身有残疾和 2189 名 55 岁以上的失地农民丧失劳动能力。调查了解,失地农民目前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就业安置难度大。因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受文化、年龄、体力等限制,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部分失地农- 2 -民认为政府占地后应一管到底,消极地等待政府和社会援助。同时部分失地农民缺乏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意识, “走出去” 就业的意愿不强,本地企业安置就业有限,就业困难较大。二是生活两级分化严重。部分失地农民安置房地理位置优越

3、,通过出租房屋可获得一定收入,生活大都基本没有问题,绝大部分和失地前相比生活条件均大幅提高;而所处地理位置较偏的失地农民,单纯依靠有限的安置费用,坐吃山空的问题十分严重,有一部分陷入生活无着落的困境。三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全面,虽然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有一部分失地农民在参加养老、医疗保险时不够积极主动。加上有些村组因集体经济困难,社保补贴无法到位,参保率不高,而参加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更是微乎其微。四是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部分失地农民因征地拆迁补偿相互攀比,外嫁女、空挂户索要拆迁补偿资金,部分失地农民拆迁安置居住地没有落实到位等非正当上访时有发生;少数村干部认为农

4、村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存在畏难情绪,采取回避态度,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二、 “17 份文件 ”贯彻落实情况2004 年以来,区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办、开发区按照 17 份文件的相关要求,着力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上下联动,标 本兼治,为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 3 -献。1、救助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困难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先后将 1856 户 3160名失地农民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981.6 万元。困难失地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得到落实,对患有重大疾病入院治疗的困难失地农民,累计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 615 人次 97

5、.8 万元。扶贫帮困措施有效实施,通过开展“双联双助,结对共建” 等活动,17 个区直单位、 142 名区直机关干部对口帮扶 14 个失地村和 142 户失地农民,落实帮扶资金 87.8万元。2、教育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得到显著提高。农业、劳动、扶贫等部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就业援助计划、雨露计划等专项措施,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免费开展职业介绍,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力促进转移就业。目前,全区已转移就业失地农民 3500 人,其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225 人次,安排职业技能补贴 73.5 万元;创业培训 185 人次,帮助实现创业 56 人,带动就业 254 人;

6、安排公益性岗位 48 人,发放岗位补贴 100 万元。3、社会保障措施不断落实,失地农民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多方筹措资金,切实缓解了失地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困难。按照国家政策对失地农民子女学杂费落实全免政- 4 -策。累计补贴住宿生生活费 19.4 万元。社保机制进一步完善,为 1000 名灵活就业失地农民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加新农合的特困失地农民享受了区财政 10 元个人缴费补贴,住院起付线较一般农民降低,并给予了一定补贴。4、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拆迁群众安置小区 22 个,配套建设安置小区文化体育设施、市容环卫设施,8000

7、 余名群众喜迁新居。认真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累计投入资金 300 余万元,将 14.25 公里失地村组道路改造纳入通村公路建设范围,全部如期完成。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 区 失 地 农 民 主 要 集 中 在 东 城 开 发 区 工 业 园 区 、茅 塔 河水 库 、马 家 河 水 库 ,以 及 近 年 来 城 市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用 地 所 带来 的 。全 区 人 均 现 有 耕 地 面 积 0.37 亩 。从 02 年 开 始 进 入 建 设用 地 高 峰 以 来 ,区 委 、区 政 府 高 度 重 视 建 设 发 展 所 带 来 的 失地 农 民 问 题 ,先 后 出 台 了

8、 17 份 文 件 ,在 解 决 失 地 农 民 生 产 生活 问 题 中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但 随 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国 家 及地 方 性 政 策 法 规 的 变 化 ,有 些 问 题 都 得 到 了 彻 底 的 解 决 ,如 :在 解 决 失 地 农 民 负 担 的 问 题 ,国 家 涉 农 的 税 费 已 全 部 取 消 ;特 因 失 地 农 民 救 助 的 问 题 ,民 政 部 门 已 将 全 部 纳 入 低 保 范 围 ;失 地 农 民 子 女 就 学 学 费 问 题 ,教 育 部 门 已 按 国 家 政 策 全 部 免- 5 -除 ;其 它 交 通 、供

9、 水 、供 电 、培 训 等 问 题 均 已 得 到 了 全 面 落 实 。经 调 查 目 前 存 在 的 问 题 或 者 是 说 通 过 几 年 的 发 展 又 出 现 的 新情 况 新 问 题 。主 要 表 现 在 住 宅 、就 业 、社 保 三 件 大 事 上 。1、失地农民住宅安置问题。从 03 年开始全区 3000 余户均以还宅基地安置的办法,这个办法虽然在安置的过程中也出现还一些不顺利或者说不合理的现象,但这也是拆迁农户最容易接受的办法。近期由于提出上楼安置的办法农户难以接受,到目前为止还有近千户拆迁户在临时过渡,最长的近两年时间,有农户提出,由于物价的上涨,原定的过渡费都不够支付

10、房租,这些问题对拆迁户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失地农民就业的问题。区劳动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多年来通过争取项目、加大培训转移就业力度,使 3500 名失地农民实现了稳定就业,占失地农民劳力总数的 80%,另有近 500 人有季节性工作岗位。区劳动、农业部门每年还组织失地农民创业培训 100 余名,鼓励失地农民创业,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小额贷款,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对失地农民特困家庭落实公益性岗位,鼓励辖区企业吸纳等办法,使就业人员稳定、收入增加。但还有少量的失地农民没有实现就业或完全就业,其主要原因是 55 岁以上的 2189 人和身有残疾的 264 人难以实现就业,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有

11、近年来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有一小部分没有就业,主要原因是家庭生活条件逐步好转,- 6 -对进工厂、出力气的工作岗位不能接受,高不成、低不就现象。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一是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全覆盖,特别是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的人员。二是失地农民失业保险、生育保障等其它保险大部分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水平较低,虽然财政补贴的交费比例和住院补偿款顶线得到了提高,但因失地农民的愿望和现实情况还有差距。4、失地农民生活问题。在失地的 20 个村中有 75 公里的村、组 道路需要改善,要求编入“十二五”规划,分年度实施;新建小区的物业管理,环境卫生条件还需提高;村组集体经

12、济发展较慢且不平衡。四、相关工作建议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我区目前建设任务重、拆迁量大,失地农民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关系改革、发 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长远生计。尽快调整区失地农民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失地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服务,抢 抓“十二五”规 划编制机遇, 认真做好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关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取政策、- 7 -资金支持,让失地农民居住有房、保险有份、就业有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2、进 一 步 探

13、 索 失 地 农 民 住 宅 安 置 办 法 。由 于 拆 迁 物 补 偿标 准 较 低 ,上 楼 安 置 的 难 度 非 常 大 。区 直 相 关 部 门 和 被 拆 迁 的失 地 农 民 所 在 的 乡 、镇 、街 办 、开 发 区 、管 理 局 尽 快 按 照 国 家 政策 研 究 出 台 更 为 合 理 的 宅 基 地 安 置 办 法 ,借 鉴 外 地 的 先 进 经 验做 法 ,尽 快 落 实 失 地 农 户 宅 基 地 ,确 保 失 地 农 民 的 生 产 、生 活稳 定 。3、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议各乡镇、街办(赛管局、开发区)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结合辖区实际,制定自身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相关工作方案并严格落实。主动协调区农业、民政、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为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提供服务。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问题隐患苗头,确保社会安定和谐。指导村组村组合理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和推广失地农民中创业致富典型,从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多途径增加失地农民收入,确保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