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203626 上传时间:2017-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李成杰摘要:一、什么是音乐大课堂。二、从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谈音乐大课堂。三、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四、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关键词:资源 构建 音乐 课堂一、什么是音乐大课堂。狭义的课堂指的是在课室进行的教学活动。而事实上,教育不只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课室是一个课堂,校园是一个课堂,家庭是一个课堂,社会也是一个课堂。我所提出的音乐大课堂,是指在学校课堂的基础上,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其他一切可用的资源,进行音乐教育。音乐大课堂不让音乐教育局限于学校的音乐课室,而是走出音乐教室,走向课室以外广阔的空间,翱翔于天地之间,尽情感受音乐之乐、领略

2、音乐之美。二、从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谈音乐大课堂音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音乐的起源来说,音乐直接产生于人类的劳动生活。歌唱的产生比语言更早,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生活状态中,人类没有语言之前,是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的。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歌唱的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原始时代的人类,他22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直接产生

3、于人类的劳动生活。2、为什么有了语言还需要歌唱?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出现了,人们可以用语言为媒介,传递信息,交换思想,表达感情。为什么有了语言还需要歌唱?歌唱是在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语言无法再表达深邃的感情时,歌唱却能让你为之笑、为之哭、为之动情、为之手舞足蹈。随着歌唱的发展,歌唱的表演形式更多、更丰富。歌唱中的歌词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简炼,琅琅上口;歌曲的丰富的旋律性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歌唱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绪丰富的活动;歌唱的配器和伴奏更让歌唱具有美感;歌唱是一种情绪的渲泄和感情的抒发。3、从音乐的功能来看音乐。音乐可以传递感情,具有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4、等作用。好的音乐甚至可以起到战斗的作用。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人们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多层次、多角度、从感性到理性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欣赏音乐,还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求知欲,33对于人的个性和意志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欣赏音乐,可以达到情智互补,使人的感情、理性均衡发展,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三、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现状。一 、好的方面: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

5、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引进学习了多种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说,目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二 、存在的问题1、从师资力量来看,音乐师资力量没有合理

6、利用。现在各个地方的中小学都存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科老师兼教音乐,而音乐教师又去兼教语文、数学或英语的怪现象。这导致教学人才的浪费,不能让教师人尽其才,也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另外,教师素质不均衡,教师从大学毕业后就不再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闭门造车,缺少教学交流与合作,无法提高自身教学44水平。2、因为比赛而忽视音乐课堂教学。各种文艺比赛是为了给有才能的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可以得到锻炼,得到提升。文艺比赛和文艺表演都是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是说,因为比赛或者表演就放弃其他孩子的教学。教育是平等的,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如果因

7、为比赛而影响其他大部分孩子的音乐教育,这种思想和做法就值得批判。3、素质教育的改革,还是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实质是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和 “应赛”教育。学校对音乐课的忽视,认为可有可无,随意减少课时量,或更改音乐课为其他课;家长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太过于强调对语数英等文化类主科的重视,而忽视音乐孩子的音乐教育;因教材内容或其他原因,让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社会价值观导致家长、学生、老师的教育观、人生观不重视音乐教育。只注意音乐课堂里的教学,而忽视家庭、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因为应试教育的问题,让音乐成为我们眼中的“副科”而松懈教学。即使现在提出了同样,因为如此,从小学到初中

8、,再到高中的音乐教育缺乏连续性;从学生歌唱水平来看,小学生歌唱水平较好,初中次之,高中再次之。因为如此,让一些有着良好音乐素质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不能持续发展。4、尚未建立健全科学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评价制度,学校音乐55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脱节,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分离。5、中小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喜欢唱歌而不喜欢唱教材上的歌,喜欢听音乐而不喜欢听教材上的音乐。这些因素导致了老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弱,教法单调,教学缺乏吸引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需要,留下了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实用性差等问题。让我们一起听听学生们说些什么,有些学生说:“我平时爱听音乐,但觉得音乐课不过瘾。 ”

9、另外一些学生说:“音乐课就是干巴巴的唱歌,喉咙都喊得冒烟了,太没意思。 ”还有一些学生说:“我很羡慕歌星,爱唱他们的歌,很有乐趣。但音乐课太扫兴,上不上都是一回事。 ”6、音乐教育缺乏连续性。音乐教育的连续性,是指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连续性。有时候,在小学一个很喜欢唱歌的学生,到初中就不唱歌了,有些在小学就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升学后,由于学业的压力,甚至逐渐放弃了乐器的再学习。教材的设置也有缺点,比如小学到高中教材就有很多重复性的内容,原因就是教材没有规划,没有系统,不同教学阶段的教材编写各自为政。7、课堂外的音乐教育没有良好的引导。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

10、,广 播,电视电影中的音乐对学生影响很大,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节课时间的音乐教育,还不如一个小时的综艺节目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会唱的歌都是和他们年龄不相称的歌曲。适合孩子们的66歌曲反而不会唱。四、构建理想的音乐大课堂。理想的音乐大课堂应该是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可以不论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进行音乐教育。因为音乐随时随地存在。音乐,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生命的热情。在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撞击中,音乐就会产生巨大的意义。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真正得到美的熏陶。要上好音乐课,有效的音乐教学语言、精彩的教学技巧、良好的课堂设计、丰富的课堂小方法等

11、都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2、提升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批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的方式,对现有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音乐教师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胆探索,积极进取,不断强化功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教师更应该用自身的音乐能力,音乐表演,产生超强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成为教师的“粉丝”,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音乐课,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3、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业余文化生活是学校办学的一面镜子。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也使学生身

12、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同时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的品质。学校应组织音乐和其它学科老师,努力创造条77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内含。实践证明:课余文化生活丰富的学校一般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学校一定有光明的前景。4、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及其他资源,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引导和熏陶。比如播放每周一歌,课间音乐欣赏,校园铃声使用名曲经典乐句,并定期更换等等。适当地引进些教材上没有的优秀歌曲和音乐进入课堂和校园,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5、组织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如班级小歌手,校园歌手比赛,学校文艺表演等。6、利用好家庭资源,推荐一些音乐会让家长

13、带孩子去欣赏。现场的音乐欣赏往往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在欣赏音乐会之前,学校可以印发一些有关音乐会的资料,让学生和家长预先了解音乐会曲目的一些知识和内容,以便于在欣赏音乐会时达到更好的效果。7、尽量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实践性的音乐表演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音乐活动,这些实践性的表演会让孩子对音乐有更深的感触,让孩子更喜欢音乐。8、课堂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要考虑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要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各种资讯上的音乐,不要盲目学习一些与自我本身年龄不相称的音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音乐大课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大支持,如果没有社会家庭和其他资源的支持,我们的音乐大课堂是没办法实现的。88理想的音乐教育,就是所有的社会资源,所有的学校资源,所有的家庭资源,都可以引入到我们这个音乐大课堂中间来,构建成一个和谐的音乐大课堂。让音乐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给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达到开启智慧,塑造美好心灵、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目的。1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着组.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年 1 月 8 次印刷2 王次照主编.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9 月 11次印刷3百度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