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172777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8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解(干部在线)(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和商品经济大纲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商品经济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 劳动创造商品价值3. 价值形式与货币4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汇总概念C01:社会生产力原理和观点:K0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K0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K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K04:商品的两因素K05:劳动的二重性K0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K07: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K08: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点K09:世界货币的职能K10: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正文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的

2、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从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人的要素,一个叫物的要素。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叫做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构成中,人的因素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因为所

3、有的物质资料要通过人来掌握;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主要指的是史前社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也有一句经典的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

4、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所有的商品生产所产生的价值中,一部分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其中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劳动者所得到的价值和生产资料所有者所得到的价值。生产资料所有者就占有了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生产资料所有权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就叫

5、做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制度,即在这一阶段上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

6、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就是物质第一性的、精神第二性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分析其变化发展过程,从而揭示经济

7、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性。(2)科学抽象法 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研究方法;二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叙述方法。还有的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二、商品经济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但不等于就是

8、市场经济;当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时,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从实践来看,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在目前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二者的区别是: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

9、、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形式,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商品经济密切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不存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是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的阶段,这时市场才能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而进入这一阶段之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之日,这就有可能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本身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

10、制度。市场经济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存在和运行,与该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为该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并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2. 劳动创造商品价值(1)商品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是物品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11、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两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两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1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商品的价值质与量的统一,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

13、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一定。要区分劳动生产力的高低对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与同一个部门内部不同的企业的不同的作用。(4)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 价值形式与货币(1)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

14、的产生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起着主动的作用,是主动地要表现自己价值的商品。相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进行。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其自己的商品体反映另一商品的价值,起着价值镜的作用。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使用价值表现价值,具体劳动表现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表现社会劳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相对价值形式的表现是无穷无尽的;等价形式是不充分的。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是价值的一

15、种形式,可以属于任何一种公认的商品。这个商品因时因地而不断变更,只有局部的和暂时的社会效力。货币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贵金属之所以能固定地充当货币商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体积小而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便于收藏和携带等自然属性,因而便于执行货币的职能。(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是指货币

16、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尺度。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变化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流通手段可能导致商品交换的时空分离,从而带来危机的可能性。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