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497007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推荐作品《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单 元,推荐作品,篇 目 五 今 别 离 (其一),自主疏通语篇,识记基础知识,美文迁移应用,故事素材大观,拓展阅读积累,名家名作赏析,zi chumu du sh,已经,旋转,更,通“否”,是否,心中,合力,片刻,短时间,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疾速,忽然,三、佳句诵读 1 ,一刻既万周。 2 ,行止犹自由。 3今日舟与车, 。 4送者未及返, 。 5望影倏不见, 。 6去矣一何速, ?,别肠转如轮,车舟载离别,并力生离愁,君在天尽头,烟波杳悠悠,归定留滞不,说作者 (一)简介: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

2、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二)作品: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三)评价:清末诗人、外交家家。,寻背景 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这里选的是第一首,用韵和句意均从孟郊车遥遥诗来,饶有新意。,链常识 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是戊戌

3、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明清时期,诗歌呈现衰落趋势,有识者早已表示不满,并力图改变。同治七年(1868),黄遵宪作杂感诗,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表示要“我手写我口”。光绪十七年(1891),他在人境庐诗草序中主张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提出了推陈出新一整套纲领。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更直接称自己的创作为“新派诗”。诗界革命,的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览译文(教师用书独具),知文意

4、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今别离共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副标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这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帖帖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 这首诗采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带给人们的离别之苦,表现了近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赏技巧 1推陈出新,独具特色 这首诗的创作被梁启超誉为“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本诗借传统的游子思妇的主题来赞美轮船这一新鲜事物,并将新事物、新观念融入自己独特的印象与感觉中,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的用韵与句意受到唐代诗人孟郊车遥遥的影响,但诗人

5、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所写的离情别绪,而是渗入了一种现代性的体验。诗人的感受有别于孟郊,诗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志,也就是一种现代性。,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诗中围绕着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离别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今别离是当时诗界所推崇的“千古绝作”(何藻翔岭南诗存)。诗人用乐府的形式,以传统的男女离别相思为主题融进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翻出新意,构思了崭新的诗境。这一首咏火车、轮船。全诗紧扣火车、轮船的特点,处处与古代的车船相比,抒写了今日男女别离的新境况。前半首

6、,诗人从今日车船的快速和准时上落笔,突出今天的离愁别绪更甚于,古代。“虽有”以下四句,写轮船不怕逆风恶浪,也及时启航,而古代船只或可因风浪延误推迟别离的时刻,更烘染今日别离的愁恨。“送者”以下,写亲人离去的神速,并由此生发奇想,以“快乘轻气球”表达希望亲人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显得新颖别致。,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 生命萌动伊始,人在母亲的胎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生命终结之际,一堆坟冢、一方净土便是人最后的位置或高或低,或浮或沉,人一生总有自己的位置,或如鹰击长空,或如鱼翔浅底。 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使“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莘莘学子千百年来的梦想如一中举出仕,一生便是享不尽的荣华

7、富贵,还有,那高高在上的位置。,美文迁移应用,然而,这真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吗?人生真的需要这样的位置吗? 陶渊明曾走过这样的路。寒窗十年,一朝功名,而他却在官场上寸步难行:官场的路,泥泞湿滑,一不小心被染得一身污泥,水洗不去。他终于看清楚了自己的位置,看清楚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最适合他的生活。三十年误入尘网,久在樊笼中的苦闷,最终他选择归隐,归园田居而“复得返自然”。这是属于陶渊明的位置隐逸于山水之间,悠闲自如地做他的山水田园诗人。,李白也曾走过这样的路。虽然他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却因为超凡脱俗的才情为唐玄宗所赏识,坐侍御前,享受着贵妃端砚、力士脱靴的待遇。但他终究是个天真烂

8、漫、不经世事的“仙人”,怎堪忍受官场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能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怎能在官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李白的位置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永不是官场。于是,他饮酒放歌,潇洒人生。这是属于李白的位置独酌于明月之下,做他的浪漫豪放的“诗仙”。,又如张良、范蠡,在辅佐君主成就霸业之后,都选择了泛湖而去,归隐山水之间。 这或许才是人生的最佳位置。当历尽沧桑、洗尽铅华,人总需返璞归真,重回宁静。 何必为了俗世的所谓“位置”而苦闷烦恼?功名利禄不过如过眼云烟,倒不如保持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用心去品味生活。这样,才能找到真正

9、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位置,自在人心,且放白鹿青崖间,复得轻松返自然!,故事素材大观(教师用书独具),李白事略(一)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 仗剑任侠 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给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思想冲撞,糅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 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

10、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

11、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赠韦秘书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二、青年狂(狂热自负 悲喜更迭 侍君荣亲 始终不渝) 1志在宰辅游历拜谒狂热自负 李白自负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雄气,

12、梦想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他自喻为“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的北溟巨鲲,“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的天马、“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的凤凰。他能“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崔宗之赠李十二白)。他“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年轻自负的李白,在四川绵州初谒益州长史苏蕤时就呈上得意之作大猎赋冠年闻天子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等,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传递着豪迈、奔放、昂扬的激情。他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苏蕤的非凡礼遇,真心推许和诚挚教导,使他信

13、心倍增,对仕途充满希望,但因苏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举荐。李白又怅然若失,当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却费尽周折,年轻气盛,狂傲自负的李白,借谢罪之辞,给李邕呈上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引起李的震颤。,两次早期拜谒,均以失败告终,仕途不顺的阴霾笼罩着这颗狂热自负的心。他感慨良深:翼挟万钧风雷的大鹏,何时冲天九万里;横吞百川水的巨鲲,何日“簸却沧溟水”。他第三次拜谒一代道宗司马承祯,得到盛赞,李白欣喜若狂,热血沸腾,意气飞扬,慷慨陈词济世安邦之道。相信自己定会名

14、动万乘之主,定取卿相之位。,2安陆成家 渴求荣亲失意窘迫 三次拜谒,并未给李白带来入仕的契机,年轻自负的李白,没有停止奔走干谒的步伐,其间历经八年多的游历拜谒,此时的李白,已千金散尽,生活困窘。近而立之年的李白终于在湖北安陆入赘为婿,娶已故相国许圉师之孙女许如素为妻,安陆成家,但赘婿的生活使李白更渴望功成名就。他企盼“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南轩松)。,此时,他全身心投入自己选择的幸福婚姻,度过了一生中难得的一段好时光:“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白头吟)。可惜不久,恃才自负的个性却使他无意得罪了安州前长史李京之,又得不到新任长史的赏识,其实李白他还是充满矛盾

15、地希望地方官的提拔:“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新颜,自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他上书表意,屡遭冷遇。自负有王佐之才的李白却无用武之地。他失意郁闷,窘迫的赘婿生活迫使他又迈开了奔走拜谒的步伐。,3别妻离女 两次拜谒悲多喜少 公元734年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已为人父的李白别妻离子,奔赴长安,拜谒求仕。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侍君荣亲,他为了妻儿为了理想,不顾拜谒裴光庭时遭受的冷遇,继续拜谒当时文坛典帅燕国公张说,满怀希望却再遭尴尬境遇。一个多月幽禁似的生活,让李白郁闷失落,随感而发的:“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却惨遭张说二子厌弃,失去生活供给。,他又

16、遭李灿冷遇风雪途中,处境困窘,壮业未成,悲愤伤怀:“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登新平楼)。他思念妻儿:“长相思,在长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这期间他在几番痛苦思索后,又信心百倍,决心用他惊天动地的诗,济世扶危的剑,行非常之事,树非常之名,建非常之功!。,4谒见狂客 举荐未果惆怅失落 在典当和友人资助中生活的李白,在长安酒肆痛饮狂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他凭着七分豪肠,三分剑气,吟诵排律长歌,写大块文章,杯不停笔不休的惊人之举,在长安城名气远扬,却并没有得到理想的举荐之机,他黯然神伤,慷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