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2865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及点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吉林省白山市通煤一高中 袁秀婷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理解发展概念和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通过“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判断新旧事物标准的教学,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辩论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教学方

2、法:讲授法、目标分层教学法、创造性思维培育法、举例分析法、辩论法、讨论法等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疑问导入)同学们,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问候语的变化历程吧。多媒体显示:问候语的变化。设疑:问候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问候语的变化告诉我们,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高精尖产品不断涌现出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方便,因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这一物质的根本属性。那么

3、,什么是发展,它与运动和变化的关系如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讲授新课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多媒体显示) 请看大屏幕,设问: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几大领域?生答: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 活动设计:下面我要考考同学们的智慧,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大屏幕马上要连续播放一些画面,请同学们快速把这些画面记录下来,辨别这些画面分别属于哪一领域,画面的内容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多媒体连续播放多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动植物演化过程的图片、人类进化的图片属于自然界领域,图片的内容说明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进步的阶梯示意图属于社会领域,说明人类社

4、会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人类对机器人研究的深化属于思维领域,说明人的认识也是由少到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变化发展过程。多媒体显示世界无限变化发展的知识结构图,教师总结:总之,无数事实证明,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思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变化和发展。那么什么是发展?有人认为,运动、变化就是发展。活动二:多媒体显示讨论题: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多媒体显示运动、变化和发

5、展三者关系的知识结构图,教师总结。 设置疑问:如果用图示来表示发展,请说明哪种图示代表发展。多媒体显示三种图示,学生判断,教师总结,这再次说明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曲折性前进。强化对发展实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多媒体显示辨析题: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鉴于这种认识,多媒体出示选择题,请同学判断画面上哪种观点代表发展?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浪子回头金不换 D、沧海桑田,海枯石烂E、树欲静而风不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A项是一种倒退变化的过程, D、E项都只体现运动变化,不符合发展实质,B、C项是一种进步的变化,是人的新生,是新

6、事物代替旧事物。既然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那么,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请看大屏幕,判断一下它们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为什么?多媒体显示股份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孩、电脑算命。在学生判断、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新旧事物的特点。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进一步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问题探讨一:一提新事物,很多同学都认为它是新出现的。没错。那么,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吗?多媒体显示事例,饮食文化中的新鲜事。设问:这些新鲜事是新事物吗?学生评价,教师总结:饮食

7、文化中出现的这些新鲜事不是新事物,因为这反映了一些人愚昧无知、落后的消费观念,而也正是人们的这种无知需求,才导致了一些不法之徒大肆掠杀国家野生动物,造成生态失衡。人类自身也由于这种无知,食用了携带冠状病毒的果子狸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所以,我们要摒弃这种迂腐落后的消费观念,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新事物都是后来出现的,但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就不是新事物。我们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判断事物是新还是旧。 问题探讨二:今年是建党85周年,至今我们还不能忘记浙江

8、嘉兴南湖游船上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画面。设问: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力量比较弱小,是不是新事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其明确我们不能仅仅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因为,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新事物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力量比较弱小,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最终会发展强大、成熟和完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力量很弱,也很不成熟,但由于它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是新

9、事物。不论反动势力怎样疯狂地镇压,中国共产党还是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辉煌。截止到现在,我党已有党员7000万。问题探讨三:除了上述时间标准、现状标准外,还有没有其他错误标准呢?多媒体显示事例:关于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一个故事。设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学生回答,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等,而不从本质上、内容上去作深入具体的分析,常常被表面现象甚至假象所迷惑,把旧事物误认为是新事物。那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被表面现象迷惑进而新旧不分的事例呢?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总结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即:时间标准,现状标准,旗

10、号标准。 问题探讨四:新事物永远都是新事物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二、一”。即掌握三个概念:发展、新事物、旧事物;两种标准,即判断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和错误标准;一个核心观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既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这

11、个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与壮大。课堂反馈: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我们成长中的困惑?(多媒体显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但它们是暂时的,我们要树立信心,不悲观、不动摇,坚持发展的观点,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下面让我们以几句励志古诗共勉(多媒体显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白居易。希望我们能像这些诗人一样,以豁达的胸怀来笑看

12、人生。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点评刘 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价值目标必须在现实的生活中才能实现。新课程就是要实现学生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有机统一,那就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鲜活的背景中感悟哲学,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提供问题发生的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递进式地探究,通过开放、互动、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获取新知识。课堂教学实效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活动,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两个对课堂成功具有决定意义的设计,即问题的设计与活动的设计。思维是从问

13、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开始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问都是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乐趣。且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以讨论和体会为主,体现了实效性原则。在活动中,学生放飞了心灵与才思,更好地展示与锻炼了自身多方面的才能,进而促进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即努力实现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参与”: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地使用音像资源,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本节课的课件构思精巧,朴实无华,贴近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