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2494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性遗传”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遗传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

2、勤奋实践的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对调查活动的结果进行探究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3)重难点突破通过红绿色盲调查,结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现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通过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规律的复习,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通过书写遗传图解,掌握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规范正确书写要求。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

3、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方法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和色盲检查图。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学生活动:色觉测试、红绿色盲调查学生活动书写基因型和主要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计算后代患病概率表达和交流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探究活动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一步探究研究性作业布置:其它伴性遗传现象 教学设计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二、对现象的解释三、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一)各种婚配方式分析(二)遗传特点归纳四、进一步探究1、指导读书P39:色盲症的发现。2、指导学生设计相应调查表。3、指导学生调查中注意色

4、盲和色弱区别。色盲: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色弱:能辨别所有的颜色,但辨认能力迟钝或经过反复考虑才能辨认出来,4、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教师把调查的汇总结果展示给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被调查人数为750人(男性450人,女性 300人),其中色盲患者为 11 人(男性 11人,女性 0人),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2.4%,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0%。提出问题1:红绿色盲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提出问题2:我们能否推断红绿色盲基因在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作出合理

5、性假设.复习性别决定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调查报告中男女患病的比例,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提出问题3:色盲基因和他的等位基因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引导学生讨论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分布情况。 对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肯定和鼓励,为了让学生加深红绿色盲基因位置的印象,教师分析下图: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X染色体特有区段Y染色体特有区段色盲基因让学生明了红绿色盲基因只分布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因为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红绿色盲基因。1、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可能存在基因型与表现型情况。教师和同学一起规范正确书写要求。强调:书写时应注意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写法,先要写性染色体,

6、将基因写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2、不同基因型的随机婚配方式有几种?3、写出XBXB、XBXb、XbXb、XBY、XbY各产生几种类型配子?位于性染色体上 的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规律吗?复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XY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XY 也会分离,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把红绿色盲遗传规律转化为简单的分离定律。4、除XBXB XBY 、XbXb XbY外,写出其余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计算每种婚配方式中男女患病的概率。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分组写出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每组派一位同学到黑板板书,其余同学讲评纠正。强调遗传图解由亲代

7、(P)、配子、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五部分组成。纠正学生书写不规范的不良习惯。5、男性色盲发病率为什么会高于女性?如果已知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该如何计算女性色盲患者发病率? 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学生学习中发现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1、性染色体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会不会自由组合?2、X染色体显性基因,也会出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根据上面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归纳色盲的遗传特点。学生对遗传特点不一定能答全,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2、根据一位色盲男同学的家族遗传病史调查情况,分析这位同学的色盲基因的来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男性的X性染色体和女性的两条X性染色体的来源。3、如

8、果女性色盲,那么她的父母和子女表现型如何?如果男性色盲,他的父母和子女表现型又如何? 研究性作业:其他伴性遗传如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外耳道多毛症。思考下面问题:外耳道多毛症1、下图是外耳道多毛症遗传系谱图,判断它的基因可能位于哪条染色体上?2、如果某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遗传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某显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遗传特点又是怎样的? 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1、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红绿色盲的现象。2、用“色盲检查图”对三明二中高二年段每一位学生进行单独色觉测试;调查中学生红绿色盲的发病情况,调查色盲患者家族遗传病史和色盲者的性别差异,

9、得出统计结果。 4、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1、复习旧知识:显隐性判断a、致病基因为隐性:双亲无病生出患病的子女,此致病基因一定为隐性。 b、致病基因为显性:双亲有病生出不患病的子女,此致病基因一定为显性。调查中,11例男性患者,其父母均表现正常,得出红绿色盲为隐性遗传病结论。2、学生大胆进行假设色盲基因在性染色体上.3、学生讨论:X染色体Y染色体存在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不存在第种情况,如果决定红绿色盲的基因在X和Y性染色体上同时存在,那么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应该是男女相等,但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在调查中患者均为男性,考虑第种情况,通过摆事实“调查中男患的父亲均正常” ,学生质疑

10、,通过分析“如果基因存在于Y性染色体上,患者的父亲也一定是红绿色盲”,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排除前两种情况,只有第三种情况符合。结论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学生积极思考,动手书写,规范正确书写要求2、6种婚配方式 :XBXB XBY XBXB XbY XBXb XBY XBXb XbYXbXbXBY XbXb XbY3、通过老师引导比较,学生认识到色盲遗传仍遵循基因分离规律,根据减数分裂知识写出每种基因型的配子类型。4、规范正确书写要求,通过遗传图解书写,发现女性也会患病,但概率小于男性。5、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数学方法大胆寻求原因:男性只要 染色体上有 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只有两个

11、 染色体上都有 基因才表现出色盲,故Xb=7,XbXb=77=0.49,通过计算验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男性的X性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女性的XX来自父亲和母亲各一条。男性X性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结论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在遗传学上称为交叉遗传。3、通过女患和男患父母和子女比较,学生发现“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这个特点。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在遗传学上称为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把握好。探究、讨论模式结合:从调查报告中分析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提出依据释疑 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 合作学习:主要由学生进行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书写规范。学生通过图解的形式,把未知伴性遗传遗传方式与学过的分离定律进行整合。形成遗传部分的完整知识体系,并通过概率计算验证了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课堂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