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46179 上传时间:2017-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年202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第一稿中国医科大学特色发展规划(2009 年2020 年)的制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着眼于我校“ 立足辽宁,服务全国,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医科教育为主,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培养研究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类型为主, 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的长期建设目标,为进一步确立中国医科大学在 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医学教育方面的领军地位,制定本校特色发展规划。作为原卫生部直属的十一所高校之一,根据近年来中国管理科学院、网大、中国校友会、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等国内有影响的民间机构不同评

2、价体系的排名,我校的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同类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的前 13 名。自大学管理体制变更为省部共建、以辽宁省为主以来,中国医科大学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国内一流医科大学的水准。结合我校在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学科建 设、医疗卫 生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未来十二年继续保持我校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三名的特色发展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生与本科并重、高质量的医学教育继承发扬中国医科大学在教学上坚持 “三基三严” 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适应时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坚持研究生教育与本科并重、

3、以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先导,继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和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质量工程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一)本科医学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具有 11 个本科专业。在未来十二年里,学校将重点建 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 3 个专业。1、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基本状况临床医学专业于 1950 年开设,分为五年制和七年制两个层次。相继被评为省级“高等学校示范性 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含综合性院校首批 15个国家级建设点之一)。目前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4 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名师 1 人,省级专业带头人 1 名, “十一五” 国

4、家级规划教材主编 12 人。医学影像学专业于 1987 年开设,相继被评为省级“ 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 专业建设 点” (本专业 4 个国家级 建设点之一)。目前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省 级专业带头人 1 名。法医学专业于 1984 年开设,相继被评为省级“高等学校示范性 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 专业 3 个国家级建设点之一)。目前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省级专业带头人 1 名,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 1 人,全国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人。2、建设目标未来十二年,确保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 3 个专业在全国同类

5、高校中第一的位置。加强护理、口腔、预防等专业的建设,使其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 13 名。23、基本任务及时间在学科、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争取在 2011 年前,主要使 临床医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再分别获得 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在 2014 年前,使法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分别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同时,争取其它 “教学质量工程” 项目也获得国家级项目。在 2020 年前,三个主要专业至少分别获国家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 1 项。其他专业至少分别获省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 2 项。在教材建设上争取更多的全国规划教材主编。在全国专业教学

6、指导委员会任职方面, 临床医学专业在 2020 年前成为副主任委员,法医学专业在2020 年前成为主任委员,医学影像学专业在 2014 年前成为副主任委员,2020 年前成为主任委员,其他专业任职排位提前。4、实施措施加强各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等措施,并努力突出办学特色。(1)坚持以教学研究为先导,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医学教育改革与研究,并认识到改革必须以研究为先导。多年来,学校共获得大的国际与国家级教育教学课题近 20 项,省部级课题 70 余项, 总项目经费达千万元以上。教育教学硕果累累。从 1989 年

7、国家设立教学成果奖以来,我校共获国家和省级奖 54 项。其中,有两个项目分别于 1997 和 2005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完善培养目标、教育计划、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考试考核方法,成功推广教改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本科专业建设,使我校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今后将进一步对照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调查研究现状,分析差距,制定整改措施。迎接国家对我校的专业认证(2009 年2012 年)。在我校全部 11 个专业中推广开展“ 以问题为基础学BL”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2009 年2014 年)。继续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8、,推广课程整合的经验,推广到全部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班级(2010 年2020 年)。(2)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培养特色医学人才我校是最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成功的院校之一。早在 1980 年国家卫生部就在我校召开过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这一经验。由于 历史的渊源,学校于 1961 年在全国首创了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日语医学班” ,采用双语教学。以后又相继开设了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英语医学班”,本 硕融通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此基础上,我校从 2005年开始举办了全英语外国留学生医学班,目前反映效果良好。另外,我校英、日语基础教学实力很强,多年来,本科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 过率在全国医学院

9、校和省内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我校将继续坚持这一特色建设, 为 本科专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现状目前,我校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三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基本覆盖了医学教育的主要领域;拥有博士二级学科 36 个、三级 49 个;拥有硕士一级学3科 5 个,二级学科 48 个,三级 61 个;学位授权学科覆盖了我国 12 个学科门类中的医学、理学、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工学等 6 个学科门类,使我校在医学教育的学科布局上已基本完成了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综合的全医学科教育的学科建设。有博士生导师 361 人,硕士生导师 760 余人。在校生和招生规模已进入稳步

10、发展阶段。2008 年在校研究生总数 3679 人(不含七年制);2009 年计划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900人,博士 299 人。截至 2008 年,我校共授予 8886 人博、硕士学位,其中: 博士 1487人,硕士 7399 人(含同等学力 1815 人, 七年制 476 人)。近年来在中国管理科学院、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等民间机构研究生教育排名中处于同类医学院校的第二或第三位。2、 目标与任务使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有学位授权学科、导师队伍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水平等四个方面在 12 年的时间内确保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三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使导师队伍的总体学术水平始终处于同类医学院校的一流行列。

11、力争在最近一轮的授予 权学科申报中, 获得公共 卫生和口腔医学两个一级博士学科;在不晚于 2015 年前授予权学科申报中,获得药学一级博士学科,并力争在管理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在 2020 年以前,力争完成包括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科点,以及法律、历史、社保等 领域的硕士学科点建 设。3、 措施强化国际化、开放式、创新性培养和教育机制建设。加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培育,加强自主学科建设。加 强博士后流动 站建设。充分利用博士后站促 进人才和研究生培养。加强国 际化交流,促 进导师和学生的共同交流,促进国际化学术团队的建设。加强英语和论 文写作能力的长期培养和实践,促进学生参与

12、国际化交流。通过对现有我校研究生教育规章和方法的深化改革,强化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培养、项目及动手实践和评估等方面,增强学校投入和设施建设,加强评估途径,完善培养体制。突出研究生创新素质 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 有招生规模下,加强生源优化。研究和探 讨 、并强化全国“百篇优博” 类评奖的参与,务 求 2012 年前获得。(三)利用中国医科大学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乡村医生及社区医生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发挥中国医科大学综合资源优势,开展社会需求调研、调整专业结构,开 发切合农村及社区基层卫生需求的系列培训项目(20092015)。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下乡

13、、下基层,构建具备鲜明成人教育特色的多形式、多 层次、多途径的农村及社区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模式(20092015),构建乡村医生培训的区域校园模式。结合我校的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通 过区域校园以及网 络远程培训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成人教育特色的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农村及社区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并向全国推广(20092020)。二、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一)目前状况近年来我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项目数,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数目、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拥有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部级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和在全4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委以上职务的专

14、家数分别位于全国同类院校的第一至二位。据中国管理科学院近几年的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排名,我校处于第二位。(二)建设目标科研水平,尤其是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通过十二年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保持前二名,在科技人员的人均产出上争取第一。(三)时间与进度为在未来的十二年里实现建设目标,使我校整体科研水平,尤其是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有较大提升,具体时间与进度安排拟通过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用 13 年时间加强、筛选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能够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的研究方向,如:重大疾病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脑科学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 谢性疾病与

15、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的防治,器官移植研究,出生缺陷与先天畸形防治,重症医学研究,砷、氟等地球化学性疾病防治,介入与微创医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分子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与开发,生物芯片技术与纳米材料应用研究与开发,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等;同时探索科学的考核评估方法,在科研管理上进行创新。第二阶段:用 35 年时间重点扶持培育在某个研究领域或技术上有特长的研究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在政策上有倾斜,在人 财物和空 间上要全力支持,使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第三阶段:用 34

16、 年时间总结评估前期建设成效,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最终达到建设目标。(四)规划与措施根据以上现状,在未来的十二年里,主要需要提升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拟采取的 规划有四个方面。政策导向激励、公开招聘开源、重点扶持培育和科学考核评估。拟采取的措施有三点:筛选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建设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和突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三、以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继续增加为核心的学科建设(一)目前状况我校当前有 5 个国家重点学科和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省级重点学科 27个、重点(培育)学科 2 个。在全国同 类院校中排在第 2 名。(二)建设目标在保持现有的 5 个国家重点学科和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继续发展提高的前提下,争取再有 810 个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争取建设 1 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确保我校学科建设处于全国同类院校第二名。(三)任务与措施在 2013 年前使我校的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 肿瘤学、儿科学、 细胞生物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妇产科学等 7 个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