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1166702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9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读课标变化思考小语教学走向(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课标变化 思考小语教学走向,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许红琴,十年课改实践,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目标、内容渐进性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一、总体框架的调整,目录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内容( 关注课程内容研制,即引导教师重视思考“教什么” ); 附录 增加了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 (为教学与评价提供了权威的资料和依据,便于教学与考查)。,一、总体框架的调整,附录4明确指出: 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300个)。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

2、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一、总体框架的调整,附录5提供字表一和字表二,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出现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又分成两个字表。提供这样的字表,便于在教材编写中安排汉字教学的设计,也便于开展对汉字教学的评估。 “字表一”(2500个)可作为第三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一、总体框架的调整,前言 导言实实在在地陈述语言文字尤其是语言文字运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对公民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明确语文课程为学生发展打基础,为其他课程打基础。,课程性质

3、: 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不回避,也不玄虚。 基本理念: 标题没有变化,但具体文字表述有修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标题改为“课程设计思路”,提法更科学合理,定位于“课程设计”,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更强,更容易把握语文课程的宗旨与要求。 增加两条内容: 第1条“继承、汲取、借鉴、遵循”明确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求。 第2条“多读、多积累、实践、领悟”强调语文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要求。,课程目标: 改为“课程目标与内容”,明确语文课程究竟应该“教什么”。 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语言文字的运 用”“语文学习规律”“学习方法”“能力” “习惯”等。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

4、本方法。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程目标: 年段目标修改不是很大,只是作了较多整合与梳理, 高年级阅读目标与内容作了梳理归整,将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和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这四类文本学生需学习的内容、达成的能力目标等作了有序清晰的描述,教学会更有抓手,方向更明。,实施建议: 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比如,识字写字、阅读等,增加了不同年段的不同发展目标;尤其是“评价建议”,同一项内容,如“精读”“浏览”“朗读”等,在不同年段如何评价,有较为明确的评价指标;利于教学实践的操作。,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一)写字、背诵调整量化指标: 写字 “减”:减少低中年级会写汉字的总

5、量,减轻学生 负担,中低年级学生多识少写更合适。 “加”:写字时间增加了,书写质量要求提高了。 实施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写字姿 势正确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良好的 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解读: 写字量虽然减少,但对写字的要求提高了,写得正确匀称,写得美观,数量上降低是为了质量上有所提高;意义定位更高,明确指出“练字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

6、美趣味的养成过程”。,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二)模糊阐述明确化 1课程性质定位更明确 实验稿对课程性质定位比较空,教师不知语文课程究竟应该干什么。 2011年版对课程性质定位比较明确,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解读: 课标对语文的“性别”问题有了明确界定,语文教学的主心骨更明;也让教师明确语言文字教学的最终指向运用,“理解、运用”都应重视,但“理解”最终的指向是“运用”,语文教学要增强一种意识“学以致用”。,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以往认为“理解”与“运用”是并列的

7、,两者互不关联、互不交集。 对“理解”的理解也比较狭隘,更多认为的是“理解”的是语言文字的意思、含义等。,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阅读中的“理解”,还包括理解文章是如何写的,及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所谓“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 “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又包含理解、分析、鉴赏语言材料、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三个方面。,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2.工具与人文的关系更明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

8、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解读: 突出语文的专业性,进一步明确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核心目标,人文性目标只能是“潜移默化”和“渗透”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3对语文知识学习阐述明确具体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3对语文知识学习阐述明确具体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

9、、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解读: 语文知识要学习,但知识本身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该是运用语文知识学会阅读、写作即学会理解、运用语言;即知识最后要转化为能力。 语文知识学习不求系统、不能无限拓展;语文知识学习要结合具体语境;语文知识的概念不是语文测试考查的内容,不能在考查中单独去检测

10、对语文知识概念的记忆、背诵。,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4重视方法、能力、习惯 课标中多处出现这些关键词: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解读: 这些导向切合当前语文教学研究,实现语文教学的回归,“教课文”“学语文”“学会学语文”;指向语文教学的本质,学生只有掌握方法,将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习惯(学以致用),自己能听说、会读写,学生才能走得更长远,语文教学就是为这“长远发展”奠基的。,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5评价标准具体化,便于操作 评价作用阐述

11、更明确。“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各项语文能力的评价标准更明确细化。每个学段识字写字、阅读、朗读等的评价标准具体化,细化,便于考查,有的还明确什么不考查,即考试命题时有更明确的依据。,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考查的标准便于考查

12、的操作,也为教学目标确立、内容研制提供了具体的依据,教师要关注课标表述,分析各阶段的关联及序列,在教学实践中扎实、有序、有效地落实。,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6教师角色定位更明确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二、较为明显的调整修改,解读: 教师应为学而教,以学定教;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13、,基于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去创造性使用教材,善于开掘教材中蕴含的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资源。,三、课标新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1版课程标准第三学段: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三、课标新视点,连续性文本: 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 阅读取向: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三、课标新视点,非连续文本: 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

14、较等特点。,三、课标新视点,非连续文本阅读取向: 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关注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课标的“坚守”,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遵循、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有深 刻广泛的影响; 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与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让学”); 遵循汉语言文字特点。,五、课标的“坚守”,3.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4.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的培养 反对教师

15、、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 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前提是学生需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提倡“以策略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例规”“规例”)。,六、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1. 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时间保证;各年段重视;指导跟进;效益提升。 识字教学最终指向应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在生活中自主、主动识字的意识。 写字教学不追求面面俱到的指导,整体入手,重点突破,善于深入浅出指导书写规律。,六、语文教学的思考,2.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与训练 以往的语文教学重读轻写,偏重理解弱化运用。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理解与积累,但积累不能只是记忆性积累,要把“要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化为自己的实践”

16、。,六、语文教学的思考,2.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知识必须成为习惯。”(叶老)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更要关注知识向能力、习惯的转化,关注语文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六、语文教学的思考,2.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语文教学应该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切身感受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跳跃和生长。 一节一节的语文课学下来,如果只是课文内容觉着新鲜点,没有有效有趣的语文实践,学生几乎感觉不到成长的力量。长期如此,语文便会失去本身的魅力。,六、语文教学的思考,2.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1)词句语段的积累与运用 语言运用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教师首先要有训练意识,然后从教材中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即文本蕴含的教学价值,为学生搭设运用平台。 低年级,关注一些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