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150395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a),一.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社八上P63-67,佛教的宣传的来生幸福吸引了许多信徒,许多统治者把佛教用作统治人民的工具。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入。,思想得到很多的追随者,特别还有不少统治者的追随。对中国后世的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佛教与道教的比较,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八社上P83-85,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社八上P85,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动荡的社会促使一批独立特行的士人觉醒,他们冲破思想羁绊,在创作

2、中任情宣泄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和审美追求;佛教的传播;民族的交融,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等。社八上P83,三.唐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八社上P95-97,2、文化成就,四.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八社上P111-115,五.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社八下P14-40,2.晚明时期科技成就,社八下P14-40,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兴衰的因素,明清以前中国古代科技繁荣的因素,国家统一 生产力的发展 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教育和科举制的完善 明清以前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交流频繁 中华民族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

3、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思想、压制人才,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古代科技成就的启示,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1)国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4)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外的科技文化交流。 (5)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建设和谐社会,为科技进步提供良

4、好的环境。 (6)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古代科技能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B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C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不斯吸取外来先进文化 D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宋代以来,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 B知识分子的个人爱好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统治者大兴文字狱,A,C,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C

5、,“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2分),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

6、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摘自韩国世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2)据材料,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对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内容: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2分) 影响:丰富了韩国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发展。(4分),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

7、,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3)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4分),态度:汉唐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清代排斥外来文化。(2分) 影响:汉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唐代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2分) 清代: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落后。(2分),正确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