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1006962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一、理学的构成因素理学在宋初虽有孙复、胡瑗、石介为先驱,以疑经惑古的创新精神,给汉唐儒学注入审视的活力,但在之后70年中却没有大的进展,汉唐儒学仍然发挥着因袭的作用,这就使思想文化界显得沉闷枯寂。这种状况在周敦颐出现后发生了根本改变,他开创性地把世界本源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和探索,其学说对以后兴起的理学发展有不容低估的影响,被学界公认为是理学鼻祖。黄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周敦颐是“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说。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周敦颐,谥号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张载)大儒倍出,圣学大昌。”宋史道学传给周敦颐创立理学学派以极高评价,称自“两汉而下

2、,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下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周敦颐,又名敦实,出生在广西贺州桂岭镇,祖籍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死后朝廷所给谥号为元公,号籍溪,世称籍溪先生。后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后,周敦颐在湖南衡阳,四川合州等地任官。1056年,朝廷任命他为四川合州通判。当时合州已有万余户人家,但却没有一所全州的学府,读书人不多。于是周敦颐决定办州学,并动员开明绅士张宗范将私家花园捐出,以办州学,并由张宗范主持学政。州学办起伊始,便广招学生千余人,不论贫富贵贱,只要天资聪慧,都一并录取。为了提高

3、教学质量,周敦颐还遍请天下文人学士来合州讲学,当时盛名天下的苏洵、苏轼、苏辙都应邀到合州讲学。于是,在合州,学子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每年都有两人殿试中进士,合州州学声名大振。周敦颐任合州通判五年,政绩卓著。离开合州后,仍对合州眷念有佳,为州学之新建养心亭景观题写“八角亭”三个字,边写边沉吟,“人,贵在养心也”。周敦颐之所以享誉理学鼻祖崇高称谓,主要表现在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思想,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有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得其秀而最灵。”他还进一步阐发自己的思想,说圣人模仿“太极”而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

4、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敬、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一思想,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思想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之后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知他“政绩精绝”,宦业“过人”,心中有丘壑,山林之志突显,有仙风道骨,却少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惟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理学造诣颇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颐、程颢送到他门下,接受其教诲。程颐说,他少年因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科举仕途,立志向学。二程后来成为“北宋五子”之称的著名理学家,与得到周敦颐的真传密切相关。

5、南宋学者胡宏对周敦颐的理学思想更是推崇备至,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对他评价特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注释。张栻推心置腹地称他为“道学宗主”。这样他的名声才逐渐大起来,九江、南安、道州、合州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宋宁宗赐周敦颐谥号“元”,因此,他被当时学人尊称为“元公”。到理宗时,周敦颐从祀孔子庙庭,确立了他理学开山鼻祖之地位。周敦颐生性朴实,自述道:“芋蔬可足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爱钱财,心慕名理,并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任官多地,但俸禄不丰,即使如此,来到九江时,还将自己不多的积蓄

6、给故里宗亲。这在北宋铜臭味十足,物欲泛滥的当下,确为难能可贵。这是周敦颐为人所重的品性所在。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鼻祖,其“无极”、“太极”的宇宙观和易、道思想当然是理学重要的构成因素。与周敦颐一样的参悟宇宙,推易、道的是同样为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创“先天说”,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壤集、皇极经世等。他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结合道家思想,虚构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创立他的象数之学亦叫先天学。他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太极生出天地,天生动,地生静。“生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静之始则柔生焉

7、,静之极则刚生焉”。这样阴阳交互作用,于是形成日月星辰;则柔相互作用,于是形成水火土石。他进一步阐释自己的思想,说天之动生出阴阳,地之静生出刚柔。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的图式展开的,并把“先天象数”归结于心,称“先天之学,心也”。他所说的“心”既是个人的心,也是宇宙的心,也即是这个“心”有主观和客观的成份。他认为作为认识主体的个人如何认识把握客观即宇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他殚精竭虑地对这一工程进行研究,创立了“先天象数”之学,并完成了皇极经世书。该书运用易理和易学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其中观物篇极为重要,堪称邵雍的哲学、易理、历史学的方法论大纲。邵雍少时刻

8、苦自学,博览群书,宋史道学传称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朱熹说其思想渊源于陈抟道家思想。值得说明的是,邵雍之学虽有渊源,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体悟。对此宋史邵雍传说得很清楚,称他“乃世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奥蕴,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这说明邵雍已不受汉唐学人只倾向传注经书,而无自己的见解创识的束缚,可谓独领风骚。因此,邵雍的易学价值不局限于对传统易学的继承,而在于在继承基础上对易学所进行精心的改造和创新。他的思想和创新精神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学之所以充满

9、生机和活力,邵雍的贡献是重要的。程颐、程颢在某种程度上也受邵雍的影响,宋元学案百源学案引用朱熹的话说:“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邵雍)者至矣,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若温公(司马光)、横渠(张载)之间。”二程在当时之所以能以易学而与司马光、张载齐名于当时,与他们推崇邵氏,“信其道”有关,足见邵雍易学影响之深远。邵雍和周敦颐的易学及道家思想虽各有千秋,但都是构成理学的重要内容,并且都对程颐、程颢及南宋的朱熹构建完成理学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个理学的奠基者张载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关学的创始人。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宋以后思想界影响深远,其著作一直被

10、明清两代朝廷视为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张载(10201078),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徙家陕西郿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明公,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在18岁时,“少喜兵事”的张载向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声言组织民团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这位少年奇才,对张载关于军事边防的看法,及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热情大加赞许,认为他将后可成大器,劝他道:“儒家自有名教,何事于兵。”意思是张载从文比业武更能成就一番事业

11、,因此勉励他熟读中庸,在儒学上下功夫。于是张载刻苦研读儒学,可却仍感不足,继之遍读佛学、道学之书,但认为这些书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更不能解答他所思考的问题,遂回过头来,深入钻研儒学。经过十多年的攻读,终于悟出了儒、佛、道各有所长,可以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在此基础上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庆历二年(1042)范仲淹为防西夏南侵,在安阳府(今甘肃庆阳)修筑大顺城竣工,特请张载到庆阳,撰写庆州大顺城记以资纪念。仁宗嘉祐二年(1057),二十八岁的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为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在诏命之际,受文彦博宰相之命,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欣与

12、洛阳程颐、程颢兄弟相遇。张载与二程彼此相慕,相逢更感亲切。张载静心听取二程对易经的见解,感到自己学识还不够,对易经的理解不如二程,便对听讲课的学生说:“会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汝辈可师之(宋史横渠先生形状)。”于是罢席停讲,对二程说:“吾道自足,何事旁求。”表现出一个智者不以长者自居,虚怀若谷,学无止境的开拓精神。他的易说一书就是在这个时期酝酿思考写成的。后张载官至崇文殿校书,正值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赞赏他的才华,希望张载帮助他一起推行新法,为其所婉拒,引起王安石的不满。不久,张载辞官回横渠家里,依靠家中几百亩田地生活,整日讲学读书,“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说之,或半夜起坐,取烛以书”。并带

13、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这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其著作有崇文集十卷(已佚),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后世编有张子钞释、张子全书、张载集。其至理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广泛流传,成为为人父母长辈者教育鼓励子孙立志为家国干好事大事的座右铭。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用这四句话来表达大国总理的心迹。张载的学术思想表现在宇宙的本原是气。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聚则有形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沉与浮、升与降、动与静等矛盾

14、的对立运动。他还把事物的矛盾变化概括为“两与一”的关系,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认为两与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两则有一”、“若一则有两”。在认识论方面,张载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见闻之知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德性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就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在社会伦理上,他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还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的扩充去“尽性”。主张通过温和的社会变革,实行井田制,实现均平,“富者不失富,贫者不失贫”。张载还提倡“民胞物与”思想,说“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天与也。”意思是,乾坤是天地的代称,天

15、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处于宇宙之中。因为三者都是“气”聚而成的物,而天地之性,就是人性,因此人类就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万物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他还深刻揭示了“知”的辨证关系,说“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意思是什么事情你都知道,实际上就是无知,晓得有许多事情你还不知道,说明学无止境,坚持下去,你知道的东西就多。较之周敦颐和邵雍,张载不单对易经有深入研究,而且对儒、佛、道进行比较研究,扬其长,补其短,注意发挥三者的综合效能,跳出了单一研究的窠臼,可谓开创一代先河。特别是他的民胞思想,为国家强盛发展而立大志的思想更是难能可贵。在宇宙观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较

16、之前者比较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宗旨和基本精神,对理学的构建和发展作了突出贡献。为理学奠定坚实基础的程颐及其胞兄程颢。程颐(10331107),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人,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其胞兄程颢(10321085)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受其父影响,反对王安石新法。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也颇多吻合,故称“二程”。程颐24岁时随兄程颢在京师(今开封)授徒讲学,神宗熙宁间(1072)偕兄在嵩阳讲学。元丰五年(1082),宰相文彦博将自己在伊川县境鸣皋镇之庄园赠给程氏建立起伊皋书院。二程在此讲学达20年之久。与兄长程颢一样,程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只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须与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在教育的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