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932355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科研设计(浙大)2 描述性研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描述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科 余运贤 Tel :0571-88208191 Email: Y,案例,描述性研究案例 该研究采用什么流行病学设计方法?判断依据是什么? 研究对象如何选择?如何抽样?是否有代表性?该研究的入选排除标准是否明确? 主要的结局的指标有哪些?是否准确客观?为什么? 如何收集相关的资料? 统计方法和描述是否正确? 该论文控制了哪些偏倚?如何控制?存在哪些偏倚? 分析的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描述结果? 课题选题的建议?,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

2、况的关系,又称描述性流行病学。 指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将一个社区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情况进行简单描述,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它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即:地区特征、时间特征和人群特征。 现况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现况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基础性研究方法。 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可称为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或

3、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 因所收集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资料既不是过去暴露史,又不是随访调查所得的结果,而是调查当时所获得的资料,故称它为现况研究。,现况研究的目的,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 提供病因线索; 利用普查或筛检可实现疾病的二级预防; 确定高危人群; 进行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质量的评价。,现况研究的特点,一般不设对照组; 关心的是某一特定时点或短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和疾病的状况或联系; 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对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作因果推论; 在现在暴露水平与既往变化不大或存在良好相关性;或已知其变化规律时,可用现在的暴

4、露状态来代替或估计过去的暴露状态; 定期重复可获得发病率资料。,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Census):调查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对某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了解慢性疾病的患病及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疫情分布; 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了解人体各类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普查(Census)目的,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 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普查(Cen

5、sus)优点,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 调查人员涉及面广,技术不一,难于标准化,不能保证调查的质量; 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大、费用高。,普查(Census)缺点,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目的: 根据抽取样本所调查出的结果可以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优点: 按随机化原则抽取调查单位,以样本来代表和说明总体;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以样本推断总体的误差可事先估计并加以控制; 调查的精确度高。,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缺点: 只能提

6、供说明整个总体情况的统计资料; 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比较复杂,存在抽样误差和偏倚; 不适用于患病率过低的疾病。,设计与实施,一、提出假设 明确研究目的 二、制定计划 1. 方法 设计类型 2. 研究对象选择(必要时估算样本大小) 3. 确定研究的观察指标 (拟定调查表、暴露的测量、疾病发生的测量) 4. 确定资料的收集方法 5. 其他:如人员组织经费预算质量控制等 三、调查员培训 四、实施 资料的收集 五、资料的整理分析 六、总结报告,明确研究目的,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研究设计类型: 了解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开展群体健康检查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确定研

7、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是描述性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 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对待调查人群的三间分布的情况确定下来,同时考虑可行性。,对象选择: 样本含量,估计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1) 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高,即容许误差小,则样本要大些; (2) 预计现患率或阳性率高,则样本可以小些。 (3) 显著性水平( ) (1)凭经验 如1/10 (2)凭估算:按公式计算 软件: power and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PS) (3)查表,样本大小计算举例,某卫生机构为了制订驱蛔虫计划,编制经费、药品预算,需要抽样估计当地儿童蛔虫感染率。据该地以往经验,儿童蛔虫感染

8、率一般不高于30,若规定容许误差为0.2P,则样本含量至少应为多少人?,样本大小,(3)查表,按不同预期阳性率和容许误差时现况调查样本大小,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两级或多级抽样(two-stage or multi-stage sampling),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资料收集 收集内容:基本情况、疾病有关情况、暴露有关情况 调查员培训 收集方法:测定或检查的方法、直接用调查

9、表询问研究对象 数据整理分析 原始资料核对 分组、归类等计算各种率 比较分析 结果解释 根据“三间“分布特征的结果,结合有关因素解释疾病的分布特点 将描述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规律,找病因线索,偏倚,产生偏倚的原因: 主观选择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变成随意抽烟; 任意变换抽样方法,住院号抽样改为出院号; 调查对象不合作或不能参加; 死亡的个体不能调查-幸存者偏倚; 无法正确报告调查信息-报告偏倚、回忆偏倚等; 调查员有意识地深入调查一部分人; 测量方法不正确。,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选择偏倚: 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选择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 1、无应答偏倚 2、选择性偏倚

10、 3、幸存者偏倚,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信息偏倚 : 在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时出现的系统误差。 1、调查对象所引起的偏倚 2、调查员偏倚 3、测量偏倚,偏倚控制,在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则; 提高应答率; 控制测量偏倚,选用不易产生偏差大仪器、设备; 培训调查员,防止调查员偏倚的产生; 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 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现况研究的优缺点,优点 样本的代表性好:抽样调查的样本一般来自人群; 获得同期对照; 同时多种暴露因素和多种结局变量的数据。 局限性 由于是在同一时点评估暴露和疾病状况,很多情况下难以判断孰前孰后、孰因孰果 许多慢性病都有相对恶化和

11、缓解期,现况研究可能把缓解期(或潜伏期或临床前期)的病例错划为无病,第三节 研究实例,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 资料整理与分析 调查结论,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目的 获得全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基础资料。 类型 普查和抽样调查都可以采用,但结核病属较常见病种,抽样调查是最优的选择。,二、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研究对象:全国的居民 样本量:约38万人 抽样方法: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具体方案,全国设257个调查点 抽样比例为13200 每个调查的群体人数保持在1500人左右 折算

12、后全国抽样人数约为38万人左右,约每480万人口中调查1500人,实际调查,平均每个调查点实检人数为1420人 抽样人口为418456人 应检人口为375599人 实检人口为365097人 受检人口占应检人口的97.2%,占抽样人口的87.3%,三、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 实验室检测 问卷调查 调查、检测项目 肺结核的患病率 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 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 结核病防治措施及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四、资料整理与分析,主要对结核病现患流行情况及其人群、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结果 流行状况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 367/10万

13、 菌阳患病率 160/10万 涂阳患病率 122/10万 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1万, 菌阳肺结核196万, 涂阳肺结核150万。 结论 我国人群结核患病率依然很高,35岁年龄组的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的男女性别无差异 其余年龄组的各类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不断增高趋势,55岁后更为明显,至75岁达到最高,人群分布,将我国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各地区的肺结核疫情有明显差异 农村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项目地区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 率明显低于其他非项目地区,空间分布,表31 结核病流行的空间分布,时间趋势,标准化处理后 200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

14、患病率300/10万、97/10万和124/10万 199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523/10万、134/10万和177/10万 涂阳患病率2000年比1990年下降27.6%,年递降率为3.2%,五、调查结论,我国结核病的流行虽然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患病率依然较高 结核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不断提高 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概 念 研究目的 研究类型 优点与局限 研究实例,生态学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一种 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 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一、概 念,提

15、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评估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二、研究目的,三、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 比较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疾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到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al trend study)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 观察不同人群或地区某种疾病的分布,根据疾病分布的差异,提出病因假设,生态比较研究 Ecolog

16、ical comparison study,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和(或)某种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变动趋势,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情况,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美国1900-1999年人均烟草消耗量、男女肺癌死亡率变动趋势,经济,出结果快 提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线索 对个体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适用于研究因素暴露变异范围小,较难测量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及估计疾病发展趋势,四、优点与局限,优 点,出现生态学谬误 难以控制混杂因素 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难以确定因果联系,局限性,案例,描述性研究案例 该研究采用什么流行病学设计方法?判断依据是什么? 研究对象如何选择?如何抽样?是否有代表性?该研究的入选排除标准是否明确? 主要的结局的指标有哪些?是否准确客观?为什么? 如何收集相关的资料? 统计方法和描述是否正确? 该论文控制了哪些偏倚?如何控制?存在哪些偏倚? 分析的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描述结果? 课题选题的建议?,该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