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导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08992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8.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专业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学前《专业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学前《专业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学前《专业导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学前《专业导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专业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专业导学》(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导学 第一 讲 概述 何为学前教育? 学什么? 如何学? 一、何为学前教育 (一)概念 学前教育 ( preschool education)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前 儿童 的教育。 0-3岁:婴儿教育; 3-6岁: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是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要求学生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幼儿 教育技能 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 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培养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 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 (二)意义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

2、业。 (三)发展现状 2015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22.37万所,入园儿童 2008.85万人,比上年增加 21.07万人。在园儿童(包括附设班) 4264.83万人,比上年增加 214.11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30.31万人,比上年增加 22.28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2达到 75.0%,比上年提高 4.5个百分点。 (四)问题 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 师资队伍不健全 ,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比较突出。 (五)开设本专业的部分高校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

3、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 我国成立最早的学前教育专业,该学科点以 庞丽娟、刘焱、冯晓霞、霍力岩 为学术带头人,在保持和发扬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在 决策咨询、实践指导 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已建设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专业研究方向 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与导师 学前教育原理 杨晓萍 李静 学前儿童游戏 李姗泽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 刘云艳 胡 福贞 胥兴春 阳泽 二、学什么? 学前教育的 内容是 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

4、术 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 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等方面的发展。 (一) 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职业理解与认识 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个人修养与行为 (二)专业知识 幼儿发展知识 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 通识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教育活动的计划于实施 激励与评价 沟通与合作 反思与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技能 类 别 技能 项 目 技能要求 训练途径 考核要求 考核时间 一般 技能 计算 机 用技能 具有使用 计算机软 硬件的 能力

5、, 能 够制 作合 乎 教育 教 学要 求的 课件 。 计算机基础 、 学 前多媒 体课件制作 等课 程 课程考试 语言技能 用普通话朗读 、讲 课和交 谈有较 强的朗读和演讲 的能力 。 教师语言技能 、 儿童 剧表 演等课 程日常自主 训练 课程考 试 普 通话考核等级 达到 2甲 及以 上 第三至六学期 专业技能 讲故事 清晰 、 流畅 、 完整 、生动地讲述幼儿故事 , 能从语调 、 表情 、 语言节奏等多方面准确表达内容 ,富有感染力 。 教师语言技能 、 儿童剧表演等课程 日常自主训练教 学基本功大赛 课程考试 专业技能考核 第五学期 幼儿歌曲即兴弹唱 伴奏编配符合歌曲风格 , 弹

6、唱配合和谐 , 音乐表达准确 ,有情感表现力 。 钢琴 、 声乐 、幼儿歌曲弹唱等课程 日常自主训练 教学基本功大赛 课程考试 专业技能考核 第六学期 即兴幼儿舞蹈表演 能够根据内容和音乐编排动作新颖的幼儿舞蹈 , 舞姿舒展大方 , 节奏感强 ,表现力好 。 舞蹈基础 、学前舞蹈创编等课 程日常自主训 练教 学基本功大赛 课程考试 专业技能考核 第五学期 专业技能 环境布置 在一定时间内 , 根据内容要求设计环境布置方案 , 要求构图形象 、 逼真 , 有创意 。 美术基础 、 学前实用美术等课程 日常自主训练 教学基本功大赛 课程考试 专业技能考核 第四学期 说课 能够从教材 、 目标 、

7、教法学法 、 准备 、 过程等方面对规定的内容进行设计 , 要求内容全面 ,结构合理 , 分析深入透彻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课程日常自主训练教学基本功大赛 课程考试 第五或六学期 演课 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 、合理的教学设计 , 并模拟展示 , 要求内容生动 ,方法合理 , 表现出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专业能力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课程 教育见习 、 实习 日常自主训练 教学基本功大赛 课程考试 专业技能考核 第六学期 三、怎么学? 推荐书目 (读书笔记) 公众号 杂志 网站 公众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教育报 微言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家

8、庭教育 学前教育杂志社 学前云教研 益豆网 幼儿教育杂志(教学版、科学版) 杂志 教育研究 教育学报 教师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早期教育 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http:/ 中国教师教育网( http:/ 中国幼儿教师网( http:/ 思考 查阅文献资料,梳理 儿童观 发展历史,阐 述你的儿童观。 什么是儿童观 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中外儿童教育家的儿童观 第二讲 儿童观 现代社会的儿童观 一 二 三 四 一、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的 形态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

9、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儿童观的形态 社会主导形态 的儿童观 学术理论形态 的儿童观 大众意识形态 的儿童观 它是指一定社会中居 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 所认定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往往以法律、政令、规章等形式加以正式确认。它往往是一元的。 它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 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 所持有的儿童观,它往往是多元的。 它是指 广大国民 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可以分为两种: ( 1)形式儿童观或理念儿童观:即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把握儿童观,并用儿童观分析和指导一些儿童生活和学习

10、中出现的问题。 ( 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即不仅能从观念和理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并能加以坚决地贯彻。 二、西方儿童观的发展历程 古典时期的 小大人说 中世纪的 原罪说 文艺复兴的 儿童观 卢梭时代的 儿童观 儿童 宗教观 杜威时代的 儿童观 现当代的 儿童观 古典时期的 “ 小大人 ” 说 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 缩小的成人 ,是 成人的预 备 。 有史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笨的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实始终存在的成人特征。”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作为儿童,他

11、们有自己的天性。 中世纪的原罪说 中世纪的原罪说缘于把人看成是 生而有罪的 ,故儿童自然是有罪的,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 旧约全书 中的观点是,儿童是被剥夺权利的、邪恶的人,他们生来就有原罪。这些天生的罪人需要严加管制,以免变得更为邪恶。 新约全书 中则提到,儿童天生是无罪的,是善良的,只要环境不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长大就是好人。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早期的儿童观可以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儿童最早出现在绘画艺术中,大约在 12世纪,那时画中的儿童不如说是“缩小了的成人”。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13世纪以后,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如天使、圣婴耶稣、裸体小男孩普托( Putto)等开始像儿童了。圆脸

12、蛋的小普托出现于 14世纪末,并且很快就成为一种装饰图形而盛行于世。但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成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点缀在成人之间。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运动(公元 14世纪到 17世纪)的强有力冲击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的更替,进而导致儿童观的变革。到 15世纪末,出现了很多 关心儿童利益与教育的趋向 , 印刷术的使用 助长了这一趋势,有关儿童护理与教育的文字材料都流传开来。但由于文艺复兴的主旨在于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因而针对儿童的教材多半是古典科目,教育方式也是强制的、较死板的。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一直到 17世纪以后,一种全新的儿童概念逐渐形成,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甜蜜、

13、纯洁、逗人喜爱的天性,把 儿童作为有个性的人 来了解和抚爱了。从此以后,养育健康而又有成就的孩子就成为父母最关心的事情。 卢梭时代的儿童观 卢梭时代发现了 儿童期的价值 ,认为儿童是独立意义上的人,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从 18世纪后期到 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 的重要性,越来越 重视利用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 。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J.A.Comenius)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编写了第一本以儿童年龄特征为基础,系统讲述科学知识的书 世界图解 。此外,夸美纽

14、斯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儿童特点并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与教学原则。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英国哲学家洛克( J.Locke)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在他看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 9/10是由教育决定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 ,并认为 良好习惯的培养 应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 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法国思想家卢梭( J.Rousseau)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 爱弥尔 论教育 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提出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 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 。成人要 尊重儿童 ,对儿童的教育要 遵循“自然的法则” ,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 自然主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