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89433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性核素静态骨显像(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述1个月的规培学习情况 报告及掌握程度:总数150份; 全身骨显像:(127份,掌握程度) 骨三相(1份,了解程度) 甲状腺静态显像(13份,熟悉程度) 肾动态+GFR(10份,熟悉程度) 唾液腺(9份,熟悉程度),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2016级放射专业规培生:梁杰 核医学科带教老师:孙雯(主治医师),核医学的优势项目之一,骨显像是将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体内,通过显像仪器从体外显像,获得骨骼形态、血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病变部位与范围的情况。,解剖,骨是运动系统的一部分,全身众多的骨构成骨骼,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成人共有206块骨 按骨的形态分:

2、长骨分布于四肢 短骨如腕部和踝部 扁骨如颅的顶骨、胸骨、肋骨等 不规则骨如髋骨、蝶骨,骨的结构 -骨质(骨密度、骨松质) -骨髓 -骨膜 骨的化学成分、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及骨非胶原蛋白 无机质磷酸钙、碳酸钙和柠檬酸钙。此外还有镁、枸橼酸离子(维持骨的刚、强度),细胞和组织水平的骨结构:,骨组织中含有多种细胞成分,称骨细胞系。 骨细胞系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在骨形成、骨吸收、骨基质矿化平衡和骨修复过程中,骨细胞系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形态、功能和局部特征。 1、成骨细胞 排列在骨表面或紧紧包靠在邻近成骨细胞上。 主要功能有: (1)参与骨的形成并影响骨基质钙化; (2)释放

3、某些细胞介质,以激活破骨细胞。 2、破骨细胞 由多核巨细胞组成,主要分布在骨质表面、骨内血管通道周围 主要为降解骨基质的能力,,全身骨显像,显像剂在脏器或病变组织摄取达到相对稳定时,采集放射性分布图像的显像,一、骨显像原理 骨显像剂在骨组织的聚集是通过两种途径: 通过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方式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结合; 通过有机基质结合方式与未成熟的骨胶原结合。 二、影响因素 骨质代谢的活跃程度 局部血流状况 交感神经状态 三、显像剂 目前最常用的显像剂99m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 其它还有18F(氟),85Sr(锶)等。,四、患者准备 1、鼓励病人多饮水; 2、检查前排空膀胱;

4、3、排尿时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及衣裤; 4、除去病人衣物上的金属物品; 5、检查中要求病人保持固定体位。,2、正常影像变异和伪影 受检者自身因素 体位不正 排尿困难 金属异物遮挡 尿液污染 技术因素 注射点外漏 药物标记率降低 探头位置异常,1、正常图像 骨骼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最重要的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对比度、清晰度降低与年龄、肾功能受损及全身骨质疏松等有关 对比度、清晰度增高与骨代谢普遍加速、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原发或继发性甲旁亢及高钙血症 颅骨、胸骨等扁平骨的放射性浓聚程度高于长骨,且分布是欠均匀的。, 鼻咽部和副鼻窦区由于血流丰富,放射性的聚集相对较高 整个脊柱的放射性分布是不一致的,颈

5、椎下段的放射性增高区通常是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结果;胸椎椎间隙欠清,常通过相连接的肋骨定位;腰椎椎体显影清晰 儿童和成人的骨显像有显著的差异,相同采集条件下儿童骨显像清晰度、对比度高于成人,骨骺部位生长区呈明显放射性聚集 由于显像剂经肾脏排泄,可见双肾和膀胱显影,正常的全身骨骼显像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松质骨如扁平骨及长骨的骨骺端能摄取较多的显像剂,密质骨如长骨的骨干摄取的显像剂较少,前者较后者显影清晰。肾脏及膀胱影像可见。鼻咽部及鼻窦部血流量多,放射性浓聚,正常全身骨显像(儿童),3、异常影像 骨显像上出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和不对称,与邻近或对侧相应正常骨部位比较,呈现局部或弥散放射性聚集增高

6、(热区)或降低(冷区)现象即为异常骨显像 放射性异常浓聚区(热区):最常见的异常影像,可见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早期和伴有破骨、成骨过程的进行期。 创伤、炎症、肿瘤、代谢、血管病、骨膜新骨形成以及关节炎等 多发性异常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大小形态不一,散在分布 多个点状放射性浓聚灶成现状或串珠样排列 单发性异常放射性浓聚, 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较为少见,局部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代谢减低,破骨活跃等,可见于骨坏死、溶骨性转移癌灶,骨囊肿,缺血坏死等。 放射性分布呈混合性 甜面圈(或炸面包圈)型(doughnut):即在破骨性病变造成的放射性缺损区周围存在放射性的浓聚,往往见于股骨头缺血坏死 骨骼以外的

7、放射性摄取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局部或弥散放射性聚集增高(热区) 女 年龄 60岁 乳腺恶性肿瘤 胸骨团块状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影像学诊断:考虑肿瘤骨转移,局部或弥散放射性聚集增高(热区) 男 年龄 88 前列腺癌骨转移 颅骨、多处肋骨、脊柱多个椎体、双侧肩胛骨、盆骨多处、双侧股骨点、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灶。 影像学诊断:考虑肿瘤多发骨转移,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男 年龄 42岁 双侧股骨头可见团状放射性分布稀疏区,结合病史,为股骨头置换术后改变。,左股骨头缺损态,左股骨头“炸面圈”样改变,超级骨显像:全身骨骼浓聚,显像剂显著增高,软组本底极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弥漫性骨转移肿瘤,肺性肥大

8、性骨关节病 对称性骨盐代谢增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 T9压缩性骨折,8、判定X线摄片难以发现的应力性骨折及某些细小的骨折,长跑运动员,长跑运动员,左小腿痛,2月后右小腿痛,棒球运动员,相关文献: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应用,总结:,骨显像的特点: 优点 功能显像,灵敏度高、早期诊断 一次显像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 不足 特异性较差 分辨率不如X、CT、MRI(PET-CT可以弥补其不足),强调临床病史的重要性 局部或弥散放射性聚集增高(热区)为:为恶性病变或肿瘤多发骨转移,其中以弥散放射性聚集/放射性分布呈混合性的患者为肿瘤多发骨转移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阳性率更高。 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多见于骨坏死及骨良性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