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双性化》word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087665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双性化》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读双性化》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读双性化》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读双性化》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读双性化》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双性化》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双性化》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2ABSTRACT3一、导论5二、双性化的基本理论6(一) 双性化的基本内涵61.性别62.性别角色73.双性化7(二) 双性化与相关概念的比较71.与中性化的比较72.与易性癖的比较8(三)双性化的优势8三、双性化的表现8(一)双性化的女子8(二)双性化的男子9四、双性化的影响因素10(一) 生理结构10(二)社会文化11五、论双性化的培养12结 论13摘 要双性化是指人的性格中同时具有男性的特质和女性的特质,即有刚强、独立、果敢的一面又有温柔、依赖和内敛一面。双性人格是对传统关于性别认识的突破。双性化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双性化特点的人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展现出所需要的一面性别特质

2、,更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双性化人格不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双性化的趋向。只是在这个时代一个快速发展、压力膨胀、追求个性、多元价值共存的更加宽容的时代,双性化人格的表现更多凸显而已。本文通过对双性化的解析,寻求对双性化的正确的理解以及分析影响双性化的各种因素。关键词:双性化;性别;男性化;女性化ABSTRACT Androgyny is a persons character traits .it have both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strong, independent, courageou

3、s side there are gentle, dependence and introverted side. Dual personality is the traditional breakthrough on gender awareness. Androgyny is a healthy state of mind, people with androgynous features can show the required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side of sex scenes, and more able to adapt to c

4、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Androgyny is not only produced by modern society, it is the innate human, each persons subconscious has androgyny trend. But in this day and age - a rapid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expansion,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ity, more tolerant era of pluralistic coexistence value, an

5、drogyny performance more prominent it. Based on the dual nature of the resolution, seeking androgynous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oubl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Key words:androgyny; gender; masculine; feminization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近些年来,网络用词“女汉子”一词爆红,受到很多女性的追捧,很多女性甚至以“女汉子”自称。“女汉子”一词在当代是一种

6、褒义词,特别用来代指那些外表漂亮柔美而内心坚强、果敢,性情爽直的女子。她们生活中不娇弱做作、处理问题的能力高于普通的女子,对待生活热情认真,人际交往能力强,同时她们内心又有柔软的一面,细腻而又富有同情心,这样的女子不仅受同性者的欢迎,也得到异性的青睐。现实生活中的女汉子比比皆是,例如范冰冰、杨颖等。女汉子形象是对传统意义上女性角色的突破,是当今时代女性个性的表达。这些身上同时具备女性化特质和男性化特质的“女汉子”正是双性化女子的代名词。女性的双性化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花木兰这样的代表人物,花木兰不仅能够像其他女性一样在闺中绣花纺布,还能够像男人一样代父从军。古今中外,双性化的女

7、子络绎不绝,只不过在当今中国“女汉子”作为双性化女子的表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双性化女子只是双性化人格的表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双性化男子。国外关于双性化的研究最早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Sigmund.Freud(弗洛伊德),“潜意识双性化”的内涵是他最先提出的。随后,Carl G. Jung(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提出了“Co-body theory”(“男女同体论)指出男人和女人都含的双方特质。“双性化”这一概念是由A.S.Rossi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的。在1974年,美国心理学学者Bem(贝姆)提出了,男性化气质和女性化气质是两个独立的维度,他认为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这两种气质,该理

8、论突破了对传统非男即女单一维度的性别的认知注 释 方刚.性别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5页.。在次基础上Bem将人类的性别角色分为四种,分别是双性化、女性化、男性化和未分化。我国对于双性化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距今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双性化人在总体的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下面将引入两组数据予以说明。第一组数据源自Bem的研究,如表1,第二组数据来源于1999年我国学者郑淑杰的研究,如表二。表格 1 人 群性别角色色色色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女子27%14%32%28%男子32%34%8%25%表格 2 人 群性别角色色色色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女子15.4%12.2%69.6

9、%2.5%男子23.1%32.3%37.2%9.3%通过对上面的表格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双性化人格在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有必要对双性化人格予以解析。(二)研究意义各种的研究都表明双性化与其他性别角色相比有更多的优势,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心理健康、智力水平、情绪控制上等)都优于男性化、女性化或者未分化,双性化人格在当今如此普遍,笔者想要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探究影响双性化人格形成的因素,进而寻求双性化人格培养的方式。(3) 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通过阅读双性化的相关期刊、著作了解其理论发展的沿革。同时运用理论分析法,研究影响双性化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双性化

10、。并且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将性别与心理相结合,探究双性化的心理特征。二、双性化的基本理论 (一) 双性化的基本内涵1.性别 提起对“性别”的认知,最普遍的认知是“非男即女”,大家对此认知都信心满满,觉得再简单不过了,在他们眼中,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常识问题。然而,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吗?貌似不是,更确切地说,这种对性别的认识并不全表面。在当今社会中,除了男性和女性外,至少还有跨性别。那么,究竟性别的概念是什么呢?性别这一概念包含生理意义上的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即是自然状态的性别,由基因决定的,主要表现为男女在生理结构上的不同,比如,外生殖器的不同 方刚.性别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10页

11、.。纯粹生理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并没有高低、优劣的区别。与之相比,社会性别要复杂的多,其形成受到社会、心理和文化等影响,它是指社会性别是指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个人在社会文化熏陶和影响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不同,也就是说社会文化基于对个人自然性别差异的理解,赋予其不同的期待、社会分工和行为规则,由此一个人获得了对自己性别的认知 方刚.性别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10页.。每个时代的文化都会有所不同,进而赋予性别的期待也不一样,所以说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内涵,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念。2.性别角色性别角色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一定的社会基于人的自然性别的差异,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对

12、待事物基本的态度、情感的表达等进行了划分,并规定了一定的模式。划分性别角色的同时伴随着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对某种性别角色不断地强化和巩固将带来形成对其僵化的认识,并且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发展。比如,现实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男人就该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相夫教子”。这种刻板的性别角色的划分也正被一点一点打破,比如,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下,也出现了一些完全相反的模式,女性负责挣钱养家,男性在家照顾家庭。3.双性化英国的女作家Virginia Woolf(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两种力量,分别是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中最好的状态就是

13、把这两种力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着”。该句话不正是对双性化人格的真实写照嘛。双性化是指人的性格中同时具有男性的特质和女性的特质,是这两种特质的融合,即有刚强、独立、果敢的一面又有温柔、依赖和内敛一面。双性人格是对传统关于性别认识的突破。双性化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双性化特点的人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展现出所需要的一面性别特质,更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双性化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研究一直认可双性化人格与其他性别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这种论点并不是空穴来风,我国很多学者在此方面都做过调查和研究。其优势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适应能力更强,一个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人可男可女,他(她)可以根据周围环

14、境的变化选择自己男性或者女性的一面以此更好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赵丽琴.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及其社会适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5) : 136 139.。第二、情绪控制能力强,一个双性化人格的人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在遇见事情时,既不会像男性那样更容易愤怒和暴躁,也不会像女性那样喜怒无常、情绪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男性认为女性更容易无理取闹、常常夸大对一件事物的反应,她们经常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恋爱过程中,男性们时常抱怨会女友这样任性的、不可理喻的情绪表现。而双性人人格避免两性的缺点,他(她)在对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控制上更为更为合理,能够冷静地做出身体对外部事

15、务的反应。第三、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更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自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拥有自信心是不够的,在这个社会中自信心爆棚的人多的人可是他(她)的人际关系依然很糟糕。比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双性化人格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兴趣与爱好,更能够理解不同性别的想法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因此在于他人的交往中,双性化人格更受欢迎。第四、心理更为健康,面对外部压力时,身为自信、独立而又内心丰富善良的双性化人格的抗压能力更强,他(她)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释放和舒缓压力而带来的焦躁、紧张感,比如,他(她)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哭泣等行为调节压力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 4) : 87 89.。三、双性化的表现 上文从理论上分析双性化的基本内涵和优势,但是,这样的分析或许还不够直观,接下来将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具体的表现,即双性化的女子和男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双性化。(一)双性化的女子 “女汉子”一词的迅速走红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文化价值的外在表现而已。这样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