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6359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3-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炼字类题目的解题方法,(2012年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2012年全国三省,(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

2、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

3、意;古诗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动词、形容词、色彩词、叠音词、数量词等实词和虚词。,请思考: 1、炼字题常见的的设问方式有哪些? 2、炼字类题的答题方法。,如梦令 李清照,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请分析“绿肥红瘦”的妙处。,“绿肥红瘦”的妙处:,鉴赏角度,景物特点,表达技巧,主观感受,引发想象 耐人咀嚼,诗人:,读者:,拟人,借代,对比,惜春伤春,暮春时节,枝叶繁茂,百花凋零,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

4、否?应是 绿肥红瘦。,(什么),(怎么),(效果),绿肥,指 。红瘦, 。 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 的手法。 词中把用来写 ,如今却用来写 景象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 之情 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枝叶茂盛,花朵稀少,比拟,人的“肥”、“瘦”二字,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晚春,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含义,景象,作用情感,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手法,答题范式: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点修辞或手法 3、描

5、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情感(作者的主观感受、读者的主观感受) 注意:适当地加入一些表作用或效果的词。,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6、。,我来当老师,【实例解剖】 春 夜 闻 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迁客思归,是古诗的传统题材,但这首诗却有它的“出新之处”,有人评论它“多言外之味”。请从遣词炼字方面分析它的“出新之处”及“言外之味”。 (4分),得0分:没找准诗眼,全部为无效信息。 “出新之处”在表达思归的同时,写了洞庭湖的大雁,大雁等不到天明就都飞走了,表现了思归之心的急切,一个“尽”字,就将急切的思归之情表现出来;而“唤”字则是表明对春天怀念,也是对亲人的怀念,用大雁南飞写出自己的归思之情,确有“言外之味”。 (把“出新之处”、“言外之味”的炼字答反了,全为无效信

7、息),得3分:指出诗眼,有具体分析,但遗漏或者答错一点信息。 (指出诗眼,只分析了“唤”,“尽”字分析不够准确) 这首词在遣词炼字方面的“出新之处”及“言外之味”,表现“唤”,用拟人的手法,富有情味和新意,体现景物对春天的渴望,更作者对春天的思念;“尽”是“全、都”的意思,大雁全飞走了可作者却不能归,反映出作者有家不能回的遗憾以及思归的急切。,得1分:指出一个,具体分析时,只有一个有效信息点。 (能指出“唤”、 “尽”,陈述理由时,分析欠准确) 首联“唤”字既写出了严寒对温暖春日的企盼,也写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尽”字写出大雁在天明时都飞走了,而作者以大雁自比,表达了挫折只是暂时的,将来一

8、定会大作为的豁达心境。,得2分:能答出其中一个,简要分析原因时,多为无效信息。 ”。(只答出了“唤”,其他分析时多为无效信息,三四句“言外之味”分析稍好) 第一句“唤”字写作者对春归之渴望,第二句“满”字夸张地写出了迁客眼泪之多,表现了对故乡的极度思念。三、四句写雁多而天明尽飞,写出了大雁北归的急切,事实上写作者归乡之念,思念之深。作者写迁客、写大雁归心之重而不直接写自己,是“出新之处”及“言外之味”。,得4分:指出“唤”,“尽”;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出新之处”及“言外之味”。(能找准诗眼,能结合诗句分析出它们的“出新之处”及“言外之味”。最好指出含义。) “唤”字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意新

9、语奇。巧妙点明时令适值早春,笛声不但唤来春色,更唤起贬谪之人思归的情愫。“尽”字言简意丰,呼应前句“无穷雁”,将群雁向春的形象写出,更反映出作者思归的急切,委婉含蓄,言味无尽,大显身手,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解析】 寒山是唐朝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中描写寒岩附近高山深壑的景色,通篇浸透了寒意,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后两句才直接表现诗人情怀,让人联想起”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参考答案】 ”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答题范式: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点修辞或手法 3、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情感(作者的主观感受、读者的主观感受) 注意:适当地加入一些表作用或效果的词。,课后作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