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5196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4.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第三讲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体验高考,一、理解能力,1(2010全国,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选择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选项A、C、D均正确。 答案:B

2、,2(2010山东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可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物 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有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 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 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个体,通过对个体的选择作用来改变种群的 基因频率。 答案:D,二、获取信息的能力,3(2010福建理综,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 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3、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 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A处插入碱基对GC 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处缺失碱基对AT 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解析:首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TTC,确定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处插入、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AAA还是赖氨酸,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GAG,对应谷氨酸。 答案:B,5(2010天津理综,7)某地区从1964年开 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 中期停用。右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 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 因,S表示野生敏

4、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乎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 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 。,基因突变,97%,不再使用杀虫剂,低,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三、实验与探究能力,6(2010福建理综,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

5、体不能分别移向两 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 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卡诺氏液用于染色体的固定,解离液为盐酸酒精 混合液;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时期是前期,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用于染色体的染色。 答案:C,7(2010全国新课标,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 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 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

6、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 中 (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 结构的改变,包括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是碱基 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含量变化和RNA含量变 化,故A、C、D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B,四、综合应用能力,8(2010江苏生物,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 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 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 )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

7、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 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 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 成新个体 解析:A、B、C项分别得到四倍体、单倍体和二倍体,选项D中, 化学试剂阻止了次级卵母细胞的正常分裂,生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的卵细胞,与精子(含一个染色体组)结合后,受精卵含三个染色体 组,经培育形成三倍体牡蛎,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9(2010江苏生物,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

8、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 代 解析:抗药性强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 将基因传给后代,D项正确;通过人工培育获得的新物种也能生活在 自然环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二 者的方向不一定相同;C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答案:D,10(2010安徽理综,31)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 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 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 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

9、状中,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 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显性,隐性,AaBB,aaBb,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解析:(1)由诱变当代自交,诱变1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确定棕色为显性性状,

10、低酚是隐性性状。(2)由诱变当代棕色、高酚自交结果,颜色发生性状分离,高酚稳定遗传,可确定棕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同理可确定白色高酚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有纯合AABB和杂合的AaBB,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纯合体AABB。要培育棕色低酚的纯合植株AAbb,需用AABB植株与诱变1代的白色低酚aabb植株杂交,因要求尽快选育则需用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单倍体育种法育种。,考点1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整合,1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2. 网络图示 (1)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等,(2)基因重组与进化的关系,(3)细胞分裂图示,1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区别,2.

11、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片段上碱基对的种类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原 因可有三: 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2)基因突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 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突变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 (3)基因突变引起性状的改变,具有

12、突变性状的个体能否把突变基因传给后代,要看这种突变性状是否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若有,则为有利突变,可通过繁殖传给后代,否则为有害突变,被淘汰掉。,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例1】 (改编题)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子代的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 植物 C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 异三种类型 D若蝗虫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最可能是发生过交叉互换,答案:D,【例2】 (济宁5月模拟)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 以下叙述错

13、误的是 ( ) A从染色体组成分析,如图所示的果蝇可以产生16 种配子 B图中所示的细胞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其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全 是控制性别的基因 C对此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检测5条染色体上基因的脱氧核苷 酸排列顺序 D、X(或Y)四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 全部遗传信息,答案:C,1关于育种方案的“选取” (1)单一性状类型:生物的优良性状是由某对基因控制的单一性 状,其呈现方式、育种方式、原理及举例列表如下:,(2)两个或多个性状类型:两个或多个性状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首先要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再选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这可以从不同的水平上加以分析: 个体水平上

14、: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细胞水平上: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从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 分子水平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体内,从而实现基因重组。,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选择与分析 (1)育种的目的: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生活 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基因 组成上看,目标品种可能是纯合子,可防止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便于制 种和推广;也有可能是杂合子,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如杂交水稻的 培育、玉米的制种等。 (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 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

15、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 交。 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 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 若要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用多倍体育种。 动、植物杂交育种中应特别注意语言叙述: 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双亲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选F2与异性隐性纯合子测交的方法。,【例3】 (改编题)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 秆、易倒伏(A)对矮秆、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