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要素与原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4096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0.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的要素与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设计的要素与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设计的要素与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设计的要素与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设计的要素与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的要素与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的要素与原理(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饰设计基础,第一章 设计的要素与原理,第一节 设计的定义 设计这一单词来源于拉丁语designare,含有计划的意义,即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设计与美术之类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单独存在的学科,而是工艺中的一部分,是为提高工艺品的价值而存在的,为此要详细研究工艺品的技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把自己的构思用图表达的方式称之为设计,即设计应具有实用性与美的组合。,第二节 设计的要素 构成设计的要素可以从各种角度分类,可是一般以内容要素和形式要素分类。 内容要素指的是设计对象的目的、用途、功能等,形式要素指的是点、线、面、块、质感与量感、方向与大小

2、、明暗与色彩、空间、动感等。,一、点 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现实世界中的点有形态、大小、方向以及位置。点的位置可以引起注意, 紧缩空间。在造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点的不同排列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力度感和空间感。 点的性质 点的性质是由点的大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在画面或空间上的相对关系而产生的。,1. 力度感 由于一个点的出现,一个空间就有了它的重量,人的视线就会集中到这一点。,2. 视线的转移 空间中的两个点大小一致时,人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到这两个点,但如果大小不一致,注意力就会先集中到大的点,再向小的点转移。这种视线的转移在引导人们的注意力的设计中起到必需的作用。,3.

3、抽象的形象 空间中的三点在三个方向平均散开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点起到连接视线的作用。夜空中的“北斗七星”由于其形象与一个勺形相似,其七点的连线就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并增强识别和记忆。设计中要善于处理点的连接关系。,4. 空间感 点的密集会使点的特征消失,构成某种图形或者面的感觉。 空间中居中的一点引起视知觉稳定的集中注意。点在空间位置上移后有漂浮感产生,反之有跌落感产生。点的位置移至上方一侧,产生的不安定感更加强烈。点移至下方中点,产生踏实的安定感。点移至左下或右下时, 踏实安定之中增加动感。,5. 方向感、运动感 点以一定的间距,有序排列会产生线性扩散效果。由大到小渐变排列的点,

4、产生由强到弱的运动感。,二、线 在几何学上线被称为是点的运动轨迹。面与面的交界,形态的外轮廓都可称之为是线。线在创作造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线的种类主要分为直线与曲线。 (一) 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折线等) 一般情况下直线具有男性特征。能够表达冷漠、严肃、紧张、明确而锐利的感觉。,直线可分为粗壮的直线或细长的折线。,1. 水平线 水平线能使我们联想到地平线,水平线的组织能产生横向扩展感。 因此水平线能表达平稳、安静、广阔无垠的感觉。,从方向上看可分为水平线,垂直线,斜线。,2. 垂直线 由于是与地平面相交的直线形体,形成了与地球引力相反方向的力量,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上升与下落的

5、力度和强度,能表达严肃、高耸、直接、明确、生长、希望的感觉。,3. 斜线 具有前冲、奔腾、向上、前进的感觉。可联想到运动员的起跑、冲刺,飞机的升空,它将力的重心前移,有种前冲的力量。习惯理解:从左下往右上的线为上升线,远去;从左上往右下的线为降落线,回家。,(二) 曲线(包括弧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以及自由曲线) 曲线可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1. 几何曲线主要包括圆、椭圆、抛物线等。它们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明快和现代的感觉。 由于制作要借助绘图仪器,因此也带有机械的冷漠感和理智感。人们熟悉的螺旋线是最富有动态和趣味的曲线, 几千年来成为许多文化中常用的装饰要素。,2. 自由曲线的

6、产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我们人类在情绪的感染下徒手绘出的线条,如优美的波浪线,或者是一种自然的、激愤的、跳跃性的线形。 另一种是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如大自然的闪电所形成的自由曲线则具有强烈的疯狂感和流动感。,线的特性 1. 方向性 线由浓淡,粗细的变化,表现其方向性和速度感。,2. 韵律感 如图所示线按照一定规律反复变化时,就会产生韵律感。,3. 远近感 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感、空间感,同样,如图所示 用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也能表现出远近感与空间感。,三、面或形 面在几何学中的含意是线移动的轨迹。垂直线平行移动为方形;直线回转移动为圆形;倾斜的直线进行平行移动为菱形;直线以一端为中心,进行半圆形移动

7、为扇形;直线作波形移动,会呈现旗帜飘扬的形状等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的叠加或瓦切,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平面图形。面或形具有长、宽两个空间,它在造型中形成的各式各样形态,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形的种类及其性格: 平面上的形大体可分为四类,即直线形、曲线形(几何曲线形)、自由曲线形和偶然形。 1)直线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正方形,最能强调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效果,能呈现出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它在心理上具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它是男性性格的象征。 2)曲线形(指几何曲线形)。它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秩序感。特别是圆形,能表现几何曲线的特征。由于正圆形过于完美,则有呆板、缺少变化的缺陷。而扁

8、圆形,则呈现有变化的几何曲线形,较正圆形更富有美感。它在心理上能产生一种自由整齐的感觉。,3)自由曲线形。它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曲线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的个性,是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造型,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表,它在心理上可产生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感觉。 4)偶然形。它是不能随心所欲而产生的图形。如用手撕开纸张所产生的形,比较自然且具有个性。再如,用颜料喷洒,或将颜料涂在纸上进行对印,其自然形成的图形,亦具有不同的个性;此外,也可用“油水分离法”以油色浮现在水面上,进行缓慢地搅动,所形成的各式各样偶然形象等。,四、块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

9、可以由面运动形成。因为按照几何学的定义,立体是平面进行运动的轨迹。 通常,块材能给人以充实、稳定之感;几何形的块材能给人规则感;有机形的块材能给人亲切感;直线形的块材能给人冷静、庄重感;流线型的块材能给人速度感。而且,大而厚的块材能表达浑厚、稳重的感觉,小而薄的块材能表达轻盈、漂浮的感觉。,五、质感与量感 质感是指材质感,量感是指物质的体积感与重量感。在观察物体时,通过视觉可区别物体表面是粗糙的、细腻的、坚硬的、冰凉的,这些都是通过光的吸收、反射作用给人体的。物体的量感也是同样的道理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这些要素在完成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等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六、方向与大小 1. 方向 所有物

10、体都有方向,方向大致上可分为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倾斜方向。 垂直方向:给人以高尚、庄重、严肃、刚直、疲劳等感觉。 水平方向:给人以平和、安静、平凡等比较安定、舒服的感觉。 倾斜方向:打破垂直、水平的安定,具有活动性的同时有不安定,不确切的心理效果。,2. 大小 大小是常被我们忽略的要素。 但是壮大、雄伟等感觉常常是大小较大的物体上感觉到的特性。相反,可爱、珍贵、贵重等感觉都是大小较小的物体上感觉到的特性。所以大小要素在决定作品的性质与衬托作品的主题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七、明暗与色彩 物体的明暗与色彩是由光的作用而产生的,为能有效地设计要掌握好明暗与色彩的表现方法。 明暗可分为明与暗,明给人

11、以愉快、活泼、柔弱的感觉,暗给人以沉稳、雄伟、单调的感觉,而且色彩明亮时表达柔和、细腻、有朝气,色彩昏暗时表达简朴、单纯、没有灵活性。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有色彩与形状。一般认为色彩是形状的一部分,但是能看到形态是因为物体的颜色反射给人的视觉所产生的。因此,可以说色彩是视觉的根本,只有充分掌握色彩知识,才能学好设计。,八、空间 空间具有无形的立体体积,可分为绘画用的平面空间与雕刻用的立体空间。在绘画里可以把不可视部分用视觉的错觉作用和远近法处理(在绘画里把无形的部分通过可视化及远近法进行处理),而在雕刻、建筑、工艺等领域里要把实际造型的各种要素综合运用。在只利用平面的绘画里可以只美

12、化处理可视部分,但是在利用立体空间的造型上我们必须全面考虑不可视部分在内的所有部分。这就是利用平面空间与立体空间的主要区别。 特别是雕刻、建筑、工艺等表现立体空间的作品中应注重内在空间与外在空间的相互关联与有机结合。,九、动感 动感是在绘画与雕刻中非常重要的要素。线体在作品中产生律动,给作品赋予了生动感。雕刻与建筑物看似是静止的,但其中充满着动感。具有代表性的是阿莱散达柯尔达(Alexander Calder),他创作了动雕塑,塔基斯(Takis)创作了利用磁力的雕塑作品,最近的造型作品有广告塔,移动的文字,牌匾等多种表现方式。,第3节 设计原理 我们对物体的形态、色彩、质感、量的大小、空间等

13、各种要素分析时,可发现有严格的美的原则支配(形式美法则),这是造型的规范也可以说是造型原理、设计的基础,设计出的结果虽然各自不同但作为优秀的设计都有共同的造型原理。 设计的好与坏,取决于物体的形态或轮廓线与其他形态要素由怎样的关系而决定。设计的核心为统一、协调、均衡、有节奏感,除此之外细分化的几个原理有机的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设计。,对称与均衡 对称、均衡是指构图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 对称的构图方式又被称为均齐。 对称是以中轴线或以中心点为分割,并以此为依据,上下、左右的图形同形、同量,以此达到稳定、庄重、大方的构图效果。以中轴线进行分割的对称形式可划分为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上下左右对

14、称等几种。,对称式图形有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两种。绝对对称是指图形从整体到局部完全相同,不存在一点差别。相对对称是指图形的主要组成部分结构形象相同,局部形象有所变化,但大体效果仍然是对称形式,通过这种细部的不同,使稳定、庄重的形式富于变化和活泼。对称式图形的特点是统一,有较强的秩序性,具有很好的安定感及平衡感,但因没有变化,而显得缺乏生气。,均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单元形在一种内在张力的作用下,能够使视觉达到某种平衡的构图形式,均衡也称作平衡。 均衡是对称的变体,它不受中心点或中轴线的限制,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对称的重心。在设计均衡构成时,其元素并非是实际分量均等的关系,而是根据各元素的形状

15、、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产生的平衡。均衡时画面构成在静止和运动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平衡。,对称与均衡具有较强的秩序感。基本表现形式有四种,即反射、移动、回转和扩大。 反射 移动 回转 扩大,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有着既对立又相依存的关系,是在变化之中求统一,在统一之中求变化,二者相辅相成。这是构图上打破时空逻辑思维和判断的限制,凭借直觉自由地进行设计。在图形中变化的因素越多,画面动感就越强,形态就越丰富;统一的因素越多,图形就越显稳定,静态感也就越强。,在图形的设计中,变化与统一并存,但可依据题材与表现的精神内涵来确定其主从关系。或以变化为主统一为辅,或以统一为主变化为辅。在

16、表现形式上有所侧重,能有效地体现作品的个性与风格。也就是通过合理的安排、组织和巧妙的构思使画面统一协调,以小变化来服从主体的统一,局部服从整体;或者以局部统一服从整体的变化,强调画面的动感。当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图形的艺术结构和恰当的形式。,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强调差异,存在于个别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形成视觉上的张力,给人一种明朗、肯定、强烈、清晰的感觉。对比可以引向不定感和动感,但仍保持设计的均衡。各项视元素与关系元素都可以发生对比,形与形之间可以从一项元素或多项元素发生对比。,对比的形式:,1. 形状的对比 形状对比有多种方式。如简单与繁复、棱角与圆滑、直线形与弧形线、几何形与不规则形等。,2. 大小的对比 形状的大与小,其对比会很明显。同样,近者为大,远者为小,故大小对比又可说是远与近的对比。此外,大者为重,小者为轻,大小对比还有轻与重的对比效果。,3.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明与暗、鲜与晦、相对色等均属对比。任何作品都必须有明暗关系的适当配置。,4. 方向的对比 相反的方向或是互成90直角的方向,都有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