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导论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2722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管理心理学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管理心理学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管理心理学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管理心理学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导论(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 理 心 理 学,主讲:聂晶,问题出在哪里?,珍妮是圣迪亚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她负责管理着10名值班主管和100名注册护士及护士助理。星期一早上,珍妮象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医院。她看到一大群护士,正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激烈地进行着讨论。当护士们看到珍妮走过来时,立即停止了交谈,并且都冷漠地注视着她。珍妮明白了,自己正是她们谈论的主题,而且所说的也不像是什么赞赏之辞。“她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珍妮迷惑不解地走进自已的办公室。 半分钟后,一名值班主管艾丽丝走进了珍妮的办公室。她直言不讳说:“珍妮,上周你发出的那些辞职信对人们打击太大了,现在每个人称心烦意乱的。”“有什么不对吗?”珍妮问道,“这

2、是主管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的,我只不过是在执行这项决议。”“可是没想到你会这么做,我们主管以为你会直接找那些护士谈话,谨慎地透露这个坏消息,并允许她们提出疑问。那样的话,可以在很大地程度上减少对她们的打击。而你却直接给她们寄了辞职信,并且寄到了家里。这些护士收到你的信后,整个周末都处于极度焦虑之中,她们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现在传言四起,整个医院人心惶惶,你说应该怎么办吧”,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导论,2006年5月28日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岁的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 多天的抢救仍无法挽回胡新宇的年轻生命,他的全身多个器官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不断衰竭, 直至最后一刻。,2007

3、年7月18日 华为员工张锐自缢身亡,2008年2月26日,华为员工李栋兵跳楼身亡,华为狼文化,危机意识 天道酬勤 床垫文化,Google快乐文化,在位于美国加州Mountain View 的Google总部里,Google公司除了24小时向所有员工提供各式各样的美食,还提供儿童日间托儿服务,医疗服务,衣服干洗等服务,甚至公司还设有健身院,篮球场和排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人的最大无知,是对人生的无知,对死亡的无知。归根到底,是对自心的无知。,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

4、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二、研究内容,(一)个体层面 个性心理 性格 气质 能力 价值观 知觉 态度 情绪 需要 动机 激励 挫折 压力,(二)群体层面 沟通 人际关系 冲突 领导 (三)组织层面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管理心理学是介于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一、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以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是个别与一般、特殊和普遍的关系。,二、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管

5、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管理理论、职能、原则、方法等组成的科学体系。 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它关注更微观个体的问题,更注重心理层面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的补充和发展。,三、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联系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密切 (2)研究内容相近 (3)研究目的相同,2、区别 (1)研究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心理活动规律(本源学) 组织行为学:外显行为(现象学)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3)形成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1912年 Mu

6、ensterberg 心理学与工作效率 心理学应用于工业 1958年 Leavitt 管理心理学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 20世纪60年代起 形成跨学科研究领域,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反应,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1、根据观察者所处的情境特点: 自然观察 与 控制观察,2、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参与观察 与 非参与观察,观察法的优缺点?,目的

7、明确,简易方便,资料系统真实。 观察者被动,研究难以深入,资料较肤浅,难以进行量化的分析。 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二)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 现场实验,一位苏联心理学家曾用该方法设计了冬夜拾柴火的自然情境,以研究儿童在困难条件下的性格意志特征。 实验者把一部分干柴放到离宿舍不远的但需走一段夜路的山谷中,把一些湿柴放到离宿舍较远的但一路有灯光的储藏室中。要求学生定期在夜晚去捡柴火(不指定地点),实验者则藏在岔路口的小房内观察。结果发现,一部分学生勇敢而负责任地到山谷中取干柴;有的学生边走边埋怨;还有部分学生怕

8、黑,宁走远路去储藏室取湿柴。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真实地了解到了学生性格意志特征的差异。,实验室实验:能够严格控制各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论具有可重复性,数据精确。 缺点:人为性强,脱离实际生活情境。 现场(自然)实验:研究者可积极控制被试活动;能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结论具有可推广性。 缺点:不容易严格控制现场的无关变量,结论可能存在偏差,(三)问卷法,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编制出内容明确、表达准确的问卷,让被试根据个人情况事实求是做出回答,从而收集所需资料和数据的研究方法。 是非式、选择式、等级排列式。,问卷法的优点: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对调查结果可进行统计方法处

9、理分析,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缺点:对于材料难以进行质化分析,不易将结论与实际行为进行比较。,(四)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被研究者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结构化访谈、无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1、结构化访谈,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已设计好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提问问题、顺序以及记录方式已经标准化),2、无结构化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鼓励受访者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 3、半结构化访谈 研究者对访谈结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提纲作为提示,鼓励受访者自己提出

10、问题,并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五)测验法,测验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或精密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的研究方法。,根据内容:智力测验、个性测验、态度测验、能力测验等 根据测验方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根据测验方法:问卷测验、操作测验、投射测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A 偶尔如此 B 有时如此 C 经常如此 D 一直是这样。,优点:简便易行,测验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科学性,能够对研究的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缺点:运用有一定难度,测验者必须经过专门训练。量表设计取样有较高要求,使用不慎,结果就有偏差。,(六)个案法,个案法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考

11、察,了解收集系统的资料,以便研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优点:呈现的内容丰富,有助于发现新问题。 缺点:研究一般都是描述性,不易在较短时间做出因果关系推论。,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成熟,成为独立学科的主要标志是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利维特(Leavitt)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古代阶段: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产生和奠定的基础 西方 古希腊、罗马、古埃及,(2)近代现代社会阶段: 工业革命时期 提高生产效率,缓和人机矛盾、劳资矛盾 二战期间 战争心理问题 新兵心理、飞行员心理、情绪

12、不稳定者心理,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七个阶段: 工业心理学(20世纪初) 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20世纪3050年代) 人力资源学派(自我实现、人本主义)(20世纪5060年代) 权变观点(20世纪70年代) 组织文化(20世纪80年代) 工作团队(20世纪90年代) 学习型组织(21世纪),(一)工业心理学的兴起,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在莱比西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Stern)最先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1903年,他提出了“心理技术学”概念。,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20世纪初,泰勒(Taylor)倡

13、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形成的先驱。 泰勒: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工作效率 “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最早具体对心理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是闵斯特伯格。1912年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心理学应对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研究内容:使用心理测验选拔合格工人;疲劳问题;提出创造心理条件,使每个工人获得最大满意的产量。,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二)人际关系理论理论霍桑实验 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是1927年由艾尔顿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 20世纪60年代初

14、期,管理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而被广泛接受。,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艾尔顿 梅奥,该理论的提出源于霍桑实验。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尔顿梅奥。 (1)霍桑试验(19241932) 霍桑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等,但工人工作积极性很低,劳动效率不高。为此,心理学家进行了试验研究。 中心课题: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包括四方面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 群体实验和谈话实验。前两者为第一阶段,后两者为第二阶段。 照明试验(1924年11月1927年4月) 主要研究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两组绕线圈女工,一组试验组,一组对照

15、组。 结果:照明度变化对生产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两个组的产量几乎等量上升。,福利试验(1927年4月1929年6月) 主要研究改善福利条件与工作时间等因素对生产的影响。6名自愿参加的女工在单独房间里从事工作,增加一些福利,两个月后取消福利。 设想:福利措施会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福利取消,生产下降。 结果:完全相反,产量不仅没有下降,而是继续上升。,试验的结果令人困惑。 1927年4月,梅奥召集了一批哈佛大学的教授,会同西方电器公司人员组成了新的研究小组,进行了第二次试验。,谈话试验(1928年1930年) 主要进行了大规模的态度调查。两年多时间内,与工人进行了两万余次的个别谈话。 以平等、关心的

16、态度与工人进行自由谈话,耐心倾听意见,不能进行反驳和训斥,详细记录。 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工人长期以来的不满宣泄后,感到心情舒畅,提高了士气,从而大幅提高了产量。,群体试验(1931年11月1932年5月) 主要研究非正式群体的行为。 14名男工,在单独的房间内从事工作,实行特殊的计件工资制。 结果: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量差异不大,群体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之上。 原因:群体的“约定”,不能干多突出自己,改变奖励制度;也不能干少影响群体利益;不许向管理者高密。,如何解释第一阶段的试验? 照明:让工人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参与者认为这是管理者的“重视”,且试验中人际关系融洽,促使两组产量均提高。 福利:人际关系比福利措施能更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2)人际关系理论,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著名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首次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或称人群关系理论。 工资不是企业员工的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