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24364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3.8《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唱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诗意的景,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君民碑,诗意的景,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

2、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父子碑,诗意的景,御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诗意的景,“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人称“兰亭三绝”,诗意的景,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

3、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被称为“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诗意的人,在童年时代,王羲之就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他在练字的时候,往往废寝忘食。 据说有一次,他想书法入了迷,居然把手中拿着的面包当毛笔,用来沾墨想写字! 他经常到屋外的小池塘洗毛笔,结果池里的水都变黑了。,王羲之父子一生勤学书法,他们的专心与毅力,以及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 得到了世人的推崇和景仰。每当人们提到他们的名字时,都会联想到他们的耐心和勤劳。,其人其事,墨池,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第七儿子)也是很勤于练字的。 他在12岁那年,把一个经过父亲改写过的字拿去

4、给母亲看。他的母亲也精于书法。她一看就认出丈夫所写的那一画。 王献之因此体会到自己的书法还差,不能与父亲相比。 他决心勤练,要把字练好。他找到18口缸,盛满了水,下定决心,要拿缸里的水磨 墨练字,不把它用完, 绝不罢手。 王羲之当过官。他是一 个心肠很好的人,他曾劝 过同僚,对人要公正仁慈。 后因病辞官,在公元361 年去世,享年58岁。,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东床快婿(坦腹东

5、床),王羲之故事,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唐 张怀瓘)书断,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

6、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流殇曲水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佳会,诗意的事,天 下 第 一 行 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诗意的字,“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诗意的文,兰亭集序,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写在书籍或诗文的前边的说明性文字。(相当于现在的前言或引言),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 作者情况等,也可以包括对作

7、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不同之处。,岁在癸丑 会稽 禊事 流觞曲水 激湍 形骸 嗟悼 彭殇 骋怀 静躁,gu,Kui j,x,shng,tun,hi,ji do,shng,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文中的字词读音,语句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chng,zo,1.古文观止中吴楚材的评价“当时(东晋)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旷达人,故(此文)于苍凉感叹之中,亦有无穷意趣。”请思考:哪些段落为“苍凉感叹”,哪些段落为“无穷意趣”? 2.作者的情感是怎

8、样变化的?试从 每段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无穷意趣”为1,2段; “ 苍凉感叹”为3,4段。,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乐,痛,悲,良辰,天朗气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暮春之初,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崇山峻岭,清流激湍,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曲水流觞的地方。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们列坐在曲水两旁,装有酒的杯子(“觞”)在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飘流,由于水流曲折,觞时流时停,按规定,觞停止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否则就要罚酒。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

9、人神往不己。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流觞曲水,古之“流觞曲水”处,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形作名:贤士,形作

10、名:年少的,年长的。,带:形作动,环绕。 流:使动:使流动 游:使动:使舒展。 骋:使开畅。 觞:名作动,饮酒。 极:形作动:穷尽。,句式: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定语后置】,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11、第一段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广大无边的天空,向下看,如此繁多的地上事物,(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第二段译文,一、(1-2)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实写),时间: 地点: 目的: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受:,“永和癸丑暮春”,“兰亭”,“修禊事”,“群贤少长”,“此地有又有”(景淡雅),“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情),基调:乐,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

12、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本部分文字在写法上有 什么特点?,写景抒情,叙议结合,“永和九年列坐其次”叙 “虽无丝竹管畅叙幽情”议,“是日也惠风和畅”叙 “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议,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

13、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第三段译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要点?,答:抒发人生感慨。,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境界扩大),两种人,静者:晤言一室之内;动者:放浪形骸之外,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俯仰之间,化为陈迹,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生,死,乐,痛,(沉重 、悲痛),其一:人生美好却短暂,其二:生命欲望永不满足,其三:时间无情,生命归于毁灭,欣于所遇,所之既倦,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14、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

15、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引发感慨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第四段译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要点?,对生命进行再反思、阐明写作事由。,(共鸣昔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启示后人),悲 夫,( 批判今人 ),作者将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类:昔人兴感,已契我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而玄学家的所谓“一死生”、“齐彭殇”,不过是些虚妄无稽之谈。,热爱生命,情缘事发,乐,兰亭盛会,痛,人生感慨,悲,死生之辩 (作序目的),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 死生亦大矣,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四种表达方式: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 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