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1620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4.4)ppt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了解知识领域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庸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更是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论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过程,在论述中,阐释了“诚意”“慎独”“推己及人”等主张。,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

2、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遵循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中庸中对“好学”“力行”“知耻”进行了论证,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这些见解和主张至今仍然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另外,本单元的这两篇课文,在形式上也是很美的。大学层层推进的严密逻辑性显示了思维的严谨和篇章展开的严整。中庸中大量地使用了排比句,表现了雄辩的论证力量和语言的形式美。,掌握学习方法 1.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释,自主梳理文言词句,在此基础上梳理文脉,把握文章中概念的内涵,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写读后感、小论文宣讲等活动,调动自我学习与探究的热情,认真思考分析大学中庸中所论述

3、的思想,探讨它们在历史上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论述它们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4 大学节选,文本助读,知识梳理,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是相对“小学”而言,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

4、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作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 如恶恶臭(w ) 忿懥(zh) 敖惰(o) 桀纣(ji zhu) 偾事(fn) 絜矩(xi) 2.识通假 (1)此之谓自谦(“谦”通“慊”,满足) (2)

5、上恤孤而民不倍(“倍”通“背”,违背),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分古今 (1)大学之道 古义: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 (2)此之谓自谦 古义:自我满足。今义:自己表示谦虚。 (3)小人闲居为不善 古义:独处。今义: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 (4)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古义:越出自己的家族。今义: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析活用 (1)在明明德(使动用法,使显明、彰明) (2)所谓诚其意者(使动用法,使诚实) (3)上

6、老老而民兴孝(前一个“老”是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后一个“老”是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4)上长长而民兴弟(前一个“长”是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后一个“长”是形容词作名词,长者) (5)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形容词作动词,重视,轻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6.明句式 (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2)毋自欺也(宾语前置句)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介词结构后置句) (4)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判断句) (5)尧、舜帅天下以仁(介词结构后置句) (6)桀、纣帅天下以暴(介词结构后置句)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判断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7、,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点评文章开篇便开宗明义。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所谓“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后世的学者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句段点评,多

8、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译文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点评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有了对世间万事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意、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平,就都

9、达到了“至善”的目标。 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君子慎独”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提示大学中,将“君子慎独”作为意念真诚的发端。只有意念真诚,表里如一,襟怀坦荡,才会走得正,行得直。这一点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慎独”就是要求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遵守道德规范。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们也许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但独自一人时,却不一定能够遵守规则。其实,“慎独”的核心是诚信和道德自律。我们要在有无人知晓、有无人监督时都同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绝不因为无人知晓而肆意妄为,

10、也不能因为有人知晓而做表面文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启发的。请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为例进行分析。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能做到善,然后再要求别人也做到;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它体现了儒家重视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句段

11、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本文语言方面多用铺排,如第3段阐述不能端正思想的原因及表现,从不同方面展开,运用排比进行铺垫与蓄势。 但本文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还是层层递进的说理方式,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这些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