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816024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7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1.“小阅读”呈现以科技类文章命题为主趋势 2.“大阅读”选文时代感鲜明,人文色彩浓郁 大致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一是通过自然事物抒写启迪,感悟社会、人生。 二是直接来自现实人生的感悟。 三是连接历史和现实人生得到的感悟和启迪。,3“大阅读”命题趋势: (1)主观性越来越强,开放性试题越来越 受到关注 (2)分值越来越高 (3)突出鉴赏能力的考查,“小阅读”以科技类文章命题为主,“大阅读”以散文类文章命题为主,是现代文命题的基本格局。削减“小阅读”客观题题量,增加“大阅读”主观题题量,主观性越来越强,分值越来越高,强调文学的评价鉴赏,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基本趋势。,1.眼有单句

2、,胸无全文 19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案为: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例一: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1分) 例二: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转身彻底离开人群。(1分)。,2.整合信息能力低下 21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 答案: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例一:答“超越欲望的高远的精神境界”(2分)。 例二:在人群之外,我们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1分) 例三:是指远离人群

3、的地方。(0分),3.忽视题干提示,盲目作答 20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4分) 答案为:“似乎”一词的含义: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例一:一方面他们远离人群,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带来了丰盛的精神礼物;另一方面,他们离不开人群,仍然生活在社会人群中。(4分) 例二:“似乎”有好像的意思,他们好像是我们中间的一员,又好像远离我们。(2分) 例三:说明这些伟大的人物只能暂时远离

4、人群,但是还是要回归人群,不可能拒绝人群。(2分),4.下笔有言,得分无据 20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2分) 作用: 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例一:通过这些伟大人物的远离人群,说明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也应该暂时地走出人群,去与天地对话,万物对话,永恒对话,丰富自己的内心和精神,提炼思想。(1分)(仅仅从内容的角度) 例二:为了深化主题,论证作者“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观点。(1分)(仅仅从内容的角度) 例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表达),5.主观臆断,架空分析 例:人是社会的一员

5、,一出生就属于社会,无法选择。(不给分) 6.表述不准,文面不洁,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有针对性进行训练,重视练后的反思和整理,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复习的实效性。,2.应重视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 (1)研究性阅读试题 例一:2005年重庆卷阅读试题: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有三个方面,即“辨证的态度,时代的眼光,深刻的反思。 例二:2005年上海春季卷阅读试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给了作者认识历史的方法,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给你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2)个性化阅读试题 例一:2001

6、年上海高考卷阅读试题 两个文段中你更喜欢哪一段?就你最欣赏的一点说说理由。 例二:2003年上海卷阅读试题 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字左右) 例三:2003年上海春季卷“流浪的二胡”阅读试题: 有人说这段文字优美流畅,但有点消极悲凉。你是怎么看的,请说说理由。 例四:2005年北京春季卷带着村庄上路阅读试题: 联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的。,3.增强整体阅读的意识,提高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一通读,了解内容(作者、文体、主要内容、主旨等); 二看题,明确所问; 三找点,圈定区域; 四过滤,综合判断; 五权衡,规范作答

7、。,4.重视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 (1)摘要连缀 例: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本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 。 答案: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2)浓缩概括 例:“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答案: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充满生机。(意思答对即可

8、。),(3)调整顺序 例:“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问:根据本段,把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浓缩在下面的句子中间,注意句子通顺。填充部分(文字、标点)不超过55字。 创造性思维是 思想活动。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5.仔细审题,充分利用题干的信息(显性、暗示)解题。 例:2004年浙

9、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其中的第题要求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文章最后一句“假如我能像从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的含义以及表达上的作用。 6下笔有言,得分有据 7表述要准确、简洁、规范、文雅,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及规范 2006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象四川卷的乡村的瓦、北京卷的给“书虫”当夫人、全国I卷阳光的香味、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江西卷秋光里黄金树、辽宁卷杨柳、安徽卷行吟阁遐想、山东卷文赤壁、湖南卷在山阴道上、福建卷泪与笑等都是如此。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

10、,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分类进行思路探析:,一、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命题特点 所谓的名词术语及概念无非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及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

11、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2006年重庆卷第17题 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 解题思路 由文章的题目“说村落”可知,“村落”是作者着意表达的物象,是一个关键词,一个中心语,要结合全文进行理解。由文章的首句“村落的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文眼句推断,除“居住的地方”这一物质意义外,“村落”还应有精神上的价值,筛选文章第2至4段可知“村落”是诗意与温馨、愁苦与艰辛的共存体,还包括最后两段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参考答案:

12、农民的居住地,诗意与温馨,愁苦与艰苦,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二、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命题特点 所谓关键性语句即内容上的文章不同层次的中心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常有这样几种: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对于此类题,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13、,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高考原题 2006年山东卷第17题 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主要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文意,经过一定的分析理解加以整合,不可只从字面上去理解。题干中的“反而”一词暗示了“主观情绪”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无辜获罪被贬的失意、郁闷、愤慨,一是在浩瀚的宇宙时空下豁达开朗的胸襟。概括“客观环境”,从“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容易找到答案,切不可

14、漏掉了社会人文环境,即“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参考答案: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三、信息筛选整合性试题思路,命题特点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

15、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原题 2006年安徽卷第15题 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及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关键在于理解“相感”是一个动态的逐渐加深的历时过程。本题信息集中在第三至六自然段,分别从“少年时代”的喜欢而不懂真谛,“青年时代”聆听教诲加深理解,而“五年前的初春”我终于“相感”,领悟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及九死不悔的精神。本题参考

16、答案: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四、归纳内容要点类试题思路,命题特点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解决这类试题,应该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先要找出相关的答题区间,然后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或者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往往是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 高考原题 2006年山东卷第18题 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