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081245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文】《颐和园》说课稿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18课 颐和园,一、说教材,二、说设计理念,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说课流程,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这一单元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一扇窗口。颐和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

2、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

3、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二、说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4、。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三、说教法学法,、情境再现法: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以读促读法: 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

5、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随老师初游了颐和园,大家回忆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我们还学习了第2和第3自然段,理解了第2自然段写长廊的景色,第3自然段写万寿山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中第一句话都清楚地交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来领略昆明湖的远景美和感受昆明湖的近景美。 (二)、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 讲昆明湖时,出示的重点句

6、子及关于昆明湖的图片。,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吗?设计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们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我在设计这个环节时觉得是个难点,可是在上课时却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要感谢多媒体,它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直观的形象,同学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两个字的区别之处,回答的头头是道。(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

7、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讲十七孔桥时,出示的重点句子及关于十七孔桥的图片和姿态不一的两只狮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大家发挥想象,看看还有哪些姿态不一的狮子呢?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平时做过类似的训练,所以,这个环节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了,而且效果也较好。 当你站在十七孔桥

8、上,手摸着柱子上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你会说什么?想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想让同学们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指导朗读。 是啊,十七孔桥上精细的雕刻,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最后进行总结: 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找到相应的句子

9、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

10、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

11、、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按空间顺序写景,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从下往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上往下看是什么样子。或者,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远处看它又是什么样子。,对于小练笔这个环节,我没有让学生们凭空去想一个景物 ,而是多媒体出示一座山不同位置的图片,让学生们看的见,有的说,学生始终燃烧着激情,学习也成了一种快乐的体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写一篇习作,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为了使板书设计真正达到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我设计的板书可谓简洁明了。,五、说板书设计,长廊:长、美 颐和园 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美 游览顺序 (远)静、绿 昆明湖 (近)十七孔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