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0518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最少的悔恨告别过去,用最低的浪费直视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2011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今日话题预告, 点读考纲,把好高考方向 了解考情,走近高考命题 合力备考,迎接高考丰收,一、点读考纲,把好高考方向,考试大纲是高考遵循的“宪法”,是专家命题的依据,是复习备考的“指挥棒”大纲有多深,复习就多深;大纲有多难,复习就多难。不可雷池稍越,哪怕半点,也是无用之功;不可妄自疏漏,一毫之差,可致千里之谬。笔者认为,要点有三:,1.考纲之重,第一,把握考纲要求,务求全面通透。考试大纲上明确对(理综)化学部分有三个层次的要求:第1个层次是了解,要求对相关的化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地复

2、述、再现或直接使用,这部分内容不算是重点内容。在理综考试中,化学试题从原来的26道减到12道,考试的重点肯定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特别重要的、理解比较深的内容理所当然成为考查的重点;第2个层次是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够正确审查、解释、说明有关化学现象的问题;第3个层次是综合运用,运用所掌握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计算、解释、论证具体的问题。显然第2、3个层次的内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要放在这两个层次上。当然,对第1个层次了解的内容也不能说就不管了,至少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1.考纲之重,1.考纲之重,第二,关注考纲之变,及时调整方案。全国各地的教材不尽相

3、同,甚至大相径庭;相应的考纲又分别随之调整,所以要格外注意考查范围的变化,现在各省市对高考的一些要求也有区别,一定要注意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不要求的、必须靠记忆才能掌握的内容。有的考生在准备复习备考的时候总是不放心,有一些是教材里没有的、大纲上不要求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扩充知识面或者为了使体系更加完整,就补充了一些内容。但是,综观这几年的高考题,考查的知识点没有超出课本范围的,也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要求的。,1.考纲之重,第三,重视题型示例,多做对比迁移。在考试大纲中,一些单独命题省市比较优秀、典型的题目也在题型示例里出现,这对我们复习准备高考的时候是有导向性的。所以要认真地去分

4、析和研究,这些题目的难度要求、考查的范围以及知识点如何去考查,一定要吃透彻,才能全面地了解高考命题的大局大势,才能保证复习备考的时候有的放矢。,原 考 纲,新 考 纲,选考模块,选考模块,2.考纲之变,(1)考试范围和内容上的变化,化学考试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从已经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省、市命题情况来看,选考内容占化学总分的7%15%不等。 必考内容现行高中课本的“必修1”和“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考纲之变,由于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基础化学至今已相当成熟了。所以高中教材无论怎样调整章节内容,其基础知识仍是化学的主干知识,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熟悉的物质组成和变化、离子反应、氧

5、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电解质理论、电化学以及重要的无机物和应用、重要的有机物(烃、烃的衍生物、糖蛋白质)和应用、化学实验基础仍是化学的核心主干知识。,2.考纲之变,必考内容中增加了3点新课标的新内容和理念,体现新课标的时代性。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液平衡。,2.考纲之变,2.考纲之变,选考内容除前面谈到“有机化学基础”外,还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模块虽然我们省没有选修,可化学实验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必考的。,内容条目的理解: 与旧考纲相比有多

6、处“理解”改为“了解”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应用 了解常见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应用 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考纲之变,(2)新旧课程考试大纲(说明)的比较,思考一:新考纲将原考纲中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2.考纲之变,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

7、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2.考纲之变,从新课程对能力的要求的内容来看:新课程对能力的要求更具体(如: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2.考纲之变,例1(08广东18)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 滴定反应的终点。右图是用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

8、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说明】本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答案:D,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旧课标: 1(07广东卷)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D ) (A)盐酸的浓

9、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2000广东卷)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B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新课标: 1.(09宁夏卷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D ),答案:,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

10、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原大纲”: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思考二:比较新考纲与原考纲,新课程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删去原考纲中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对考试内容 “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理解,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1、 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元素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2. 本内容是化学学科考试的指导性内容,(1)反映了新课程的性质

12、、理念和目标,(2)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指导性内容。,新课程关注化学与生活、能源、环境的关系,重视考查学生对利用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把握程度,并从定性和定量等多角度研究来进行考查。,3.对具体内容的思考,(1)说明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重在考查考生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线索、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例408山东18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

13、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D,(2)说明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重在考查考生具有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5(08广东21)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

14、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 假设3: 。 2、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3、实验过程 根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3)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只有了解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才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探究。只有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原理和能量变化,才能体会化学对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和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

15、用。,(4)实验探究的重点-定量实验,重在考查考生对定量实验的理解,掌握定量实验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看出考试说明虽然没有单独把化学计算作为一个部分,但并不能说化学计算要求降低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仍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例6,(5)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认识社会与生活,培养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方法。,高考力图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化学问题,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创导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例7 (广东理科基础3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

16、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图7所示装置没有尾气吸收的装置,所以凡是有污染的气体都不行,故 B、C、D都没有污染的气体,只有A有氮氧化合物产生,所以A不行,例8 (09山东卷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B,本内容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掌握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联系实验省的已有考题,应该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对高考的复习也会的很大的指导作用。,化学双向细目表:老课程:五大知识板块,四大能力品质,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自学能力,双向细目表:新课程:七大知识板块,三大学习能力。,1.了解化学科学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