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80450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 二、2012年科学备考策略 三、如何进行总复习前的“过渡” 四、我校历史复习经验介绍 五、关于考场用书,2012年安徽省历史学科中考备考 暨经验交流研讨会,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与题量: 题型: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等五种基本题型。,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3,2、试题的分值及其所占总分的比例 结构安排基本合理,重视近现代史实,体现了“厚今薄古”之原则,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

2、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4,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5,3、今年中考命题特点简析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仍是今年中考试题的重点。 如: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开元盛世、五四运动、中国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斯大林模式、改革开放、农业发展情况、民主法制的确立和发展情况、科技革命和能源等。,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6,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选择题第1、4、9、10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等。,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7,(3)注重创

3、设问题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与周年大事 试题素材来自生活且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如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建设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三农问题、民主与法制、文艺事业)、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等。,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8,如:,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9,关注安徽历史,培养乡土感情 今年中考安徽地方史总计3分

4、,约占总分的4.3%,考查内容注重安徽古代文化和现代经济的发展,置安徽地方史于中国历史大环境之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安徽自身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乡土情感。但特别注意的是考查形式上以及内容上有重大突破。如:,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0,形式更加活泼、内容打破传统定式,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1,命题材料不拘泥于初中教材,来源及考查角度有高考趋势。,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2,一、2011年中考试题分析,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

5、17秒,13,一、2010年中考试题分析,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2011年合肥市参加中考人数达26748人,试卷得分情况,具体统计数据见抽样表。,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4,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单选题难度较大。 关于组合列举和辨析改错题无谓失分较多。 材料解析题难度较大,是直接影响学生得满分的“杀手”。,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5,一、2010年中考试题分析,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基本历史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2.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不高,综合探究能力不高。 3. 开放性试题的解

6、答缺乏技巧和方法。 4.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语言表达逻辑混乱,不知所云。,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6,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1.制定计划,有序复习 复习的时间紧、内容多,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计划要有一学期的整体计划,另外还要有阶段性计划,每一周的复习计划,甚至每一堂课的计划。制定好计划以后,应严格执行,坚决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打乱。制定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内容、重点章节需要重点把握,时间上应有所侧重。(2)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3)确定好单元检测的时间以及次数。,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7,计划应包括:新课完

7、成计划(一般在来年的三月中旬完成);一轮复习计划(先初二后初三再初一和地方史内容,四月底完成);二轮长效与短效专题复习(五月底完成)最后冲刺复习(主要是考试技巧、考试心理、预测性检验等),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8,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2.勤于研读课标与考纲,分析中考试题,在中考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把握中考对能力要求的变化。考纲是历史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试说明是对当年考试命题原则和要求的解读。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尤其要重视:命题原则;独立对比考纲变化。不仅关注知识点增减变化,还要关注题型变化等。 附:2011年考

8、试纲要,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19,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对中考试题要有深度的研究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近三年来中考考点按时间进行梳理,把握历史中考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也是有效进行中考备考的捷径。,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0,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整理中考试题 举例:2010、2011年中考试题知识点分布及2012年中考预测简表(此处限于篇幅,具体内容略),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1,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明确中考试题命题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试题结构上、呈现方式上和命题规律上。 把握历史中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a基

9、础性:突出对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 突出对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不仅是中考命题趋势决定的,而且更是历史学科的知识地位决定的。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涉及的内容都是主干知识,在平日复习也不宜过度拓展。 b能力性:突出对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2,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中考虽是两考合一,但毕竟要为高中选拔人才。中考的终极目标价值取向就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学生最薄弱方面,也是最需要训练的。 3.关注热点、周年问题,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在日常复习中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家大事、关

10、注社会、关注生活,并有意识地把这些热点与历史基础知识相结合、相联系。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联系密切,但注意历史学科的特点,不要搞成时事政治,注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和历史现实反思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教学与联系。 以下是整理2012年周年事件简表。,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3,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4,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5,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4.注重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复习,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将知识进行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可以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进行专题、综合复习最好采用表格法、结构图法、列举法。如:“

11、中国科技与思想文化”、“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对外政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等等,就可以运用以上方法进行归纳和对比,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6,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5.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技巧与规范 为使学生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技巧。例如,解答材料分析题和材料式开放题,要做到:一“读”,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二“找”,从材料中找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三“答”,围绕设问,组织文字解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四“活”,灵活联系现实;五“美”,文字简洁通顺,答题规范,卷面美观。,20

12、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7,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6.了解高中教材体系及高考命题趋势,与高中教学和高考方向接轨。 近年中考命题出现向高中教学靠拢,与高考接轨的趋势,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有必要了解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教材体系、高考方向。例如,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样的体系,更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类似的事件学会归纳、对比。另外,近年高考命题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越来越丰富,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复习阶段,应根据课程标准灵活地补充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历

13、史思维能力,为中考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28,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7.充分利用备考资源 了解和把握历史学术研究最新成果 ;了解和把握新史学观点,有助于我们激发新的教学热情。 分类整合各类复习资料 市面上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什么“世纪金榜、创新设计、三维设计、优化设计、导与练、全程攻略、名师对话”, 这些资料从名字上看,可谓应有竟有,从质量上看,可以说是良莠不齐,但是拥有总比手里什么资料都没有,或难得有两三种资料要好。有了足够的复习资料,也就有了选好题的基础,没有足够备考资料供复习参考,是不可能做到好题。,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

14、6时18分17秒,29,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任何一种资料都或多或少地收录了全国和各省市近几年来的中考和各地模拟试题,无论是文本的还是电子版的,我们都要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归类筛选,把那些有价值的试题选出来,放在一起作为学生训练的备用。 无论是中考题,还是模拟题,或一些历史老师的原创题,有优有劣,有好有坏,如果不加以判别,胡乱找些题来,随意组成一套试卷用于练习,这对于学生的复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因为试题训练的目的性不明确,没有区分度,对于学生的复习毫无意义,不仅不能达到巩固知识,训练和培养能力,而且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伤害师生感情,降低老师在学生心

15、目中的崇高形象。,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30,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与热点是有区别的。热点往往具有突发性和时效性,它能轰动于一时,但不能影响于长久。现实热点,其受关注的程度有高低之分;其时效性有短期和长期之别;在中考试题中的表现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热点问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在一定时间和 范围内起稳定作用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当前的热点问题往往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相关。是近年带有普遍意义的国内外大事,是人们也包括中学生普遍关心的大事。,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31,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对待热点问题必须注

16、意两个方面 : 一、要科学选择。所谓科学选择要注意科学取舍,并不是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都是热点。一般而 言,每年“”上反映的社会热点、历史上深远影响的。在中考当年是周年的事件的需要注意;一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诸如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科技革命问题、中国与东盟合作等长久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更需要重视。,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6时18分17秒,32,二、2011年科学备考策略,对待热点问题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 二、要理性思考。所谓理性思考就是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寻找结合点、交叉点和渗透点,逐步形成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是初三最后阶段进行热点问题复习、实现学科内资源有机整合的关键。关注社会热点,重点放在关注当今社 会重大现实问题,反映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与趋势的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战争与和平、和谐社会等。关注体现国家意志,关系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与这些热点有关的历史内容应是我们后期复习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及时总结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