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079947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A文】文言翻译六字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前言 学古文,老师常常让同学作翻译练习,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翻译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达”,就是行文要通畅;“雅”,就是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 以下介绍几种具体办法:,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二标准”: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

2、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并补调”。,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并、补、调,一、留。就是说对文言文里的有些词语,可以照录,不必翻译。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其中“公输盘”

3、、“楚”、 “云梯”等词就可以保留。 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其中“山”、“五”、“六”、“里”、“有”等词可以保留。,二、删。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可以删略。 1、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 再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以删去。 2、有的表敬副词可以删去。 如: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 译成:张良说:“遵命。”删去了“谨” 。,3、删去偏义复词中作为陪衬的词,如: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

4、弟兄。(孔雀东南飞) 文中只有“母”“兄”的意思,“父”“弟”只做陪衬,翻译时可以删去。 4、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如: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其中“既”“已”都是“已经”的意思,翻译时删去一个。,三、换。就是替换,可以替换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如: 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3、用适当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如: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

5、诗) “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很多卷”。 4、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换成本体。 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换译为: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四、并。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排比的复句中有“变文”(“互文同义”)的用法 ,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翻译时可以合并。如: 追亡逐北。(过秦论) 其中“追”“逐”都是“追逐”义;“亡”“北”都指“败逃的军队”,翻译时就可以合并译为“追逐败逃的军队”。 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译的,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那就要在传达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五、补。是指增补省略的成分等。 1、

6、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句中主语多处省略,翻译时都要补出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无御之者。 2、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如: 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3、补出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如: 陈涉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两尉”译成“两个军官”。 4、增补语句。文言文中,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语句,使意思通

7、畅、完美。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来攻打鲁国。庄公将要出兵抗战,曹刿听到这消息,要求面见庄公。,六、调。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1、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序等。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作: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2、调整使动、意动、为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译作: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齐策) 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3、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8、,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译作: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出征万里的人还未归来。韵文讲究精练,这是互文修辞的特点。,文言文翻译实例评点,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译文一: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不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译文二: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那个人的大力相助,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

9、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郑国国境。 :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不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分析:上面译文一对于文意的表达大致准确,但是没有做到字词 的一一落实。如“夫人”的“夫”为指示代词“那”,漏译; “不及此”译为“不行”,未做到对译;“亦去之”的宾语“之”(指代郑国国境)漏译, 等等。译文二能做到字词 的一一落实。,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资治通鉴,译文一:孙权祖孙三代都在

10、江东地区割据。,译文二:孙权割据江东地区,已经三代了。,分析:原句旨在强调孙权家族割据江东已历年久,根基稳固,陈述的重点是“已历三世”。译文一把“三世”移到前面同“孙权”一起做主语,这样改动原句语序和句法结构的译文,其实已改动了原句的意味。译文二根据原句句型、语序,采用一一对译的做法,比较忠实于原句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例、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分析:对比之下,译文一把前置宾语处理成了状语,译文二则调整了宾语的位置,使句意的表达更为准确。,例、夫晋何厌之有? 左传僖公三十年,译文一:那晋国是贪得无厌的啊!,译文二: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分析:原句为反问句,其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强烈。译文一没有按照原来的反问句式对译,而是把原句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肯定的语气较之原句大大削弱。译文二注意把句式仍译成反问句,使句意和语气得到较好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