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078447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七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吴开松 武大中南医院呼吸内科,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所得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 或运动状态下mPAP30mmHg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除符合肺动脉高压的条件,还应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根据静息mPAP分: 轻度:26-35mmHg; 中度:36-45mmHg; 重度: 45mmHg。,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2003年WHO“肺动脉高压会议”根据病因、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将PH分为五大类 1.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2.

2、静脉性肺动脉高压 3.低氧血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4.慢性血栓和(或)栓塞型肺动脉高压 5.其它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第二节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定 义: 不能解释或未知原因的肺动脉高压 病理表现: 致丛性肺动脉病动脉中层肥厚、向心或偏心性内膜增生及丛状损害和坏死性动脉炎等构成的疾病,流行病学: 美国和欧洲普通人:(2-3)/100万 中国目前无确切发病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育龄妇女多见 平均患病年龄36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病因不明,机制不清。可能于遗传、自身免疫及肺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症状: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肺动脉压力的

3、升高, 可逐渐出现全身症状 1.呼吸困难,活动后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 2.胸痛 3.头晕或晕厥 4.咯血 5.其他,疲乏、雷诺现象等 体征: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负荷增加的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目的是排除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因素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液检查:排除肝硬化、HIV及隐匿的结缔组致病 2.胸部X线:大多正常,肺门血管影增粗, 肺外带血管影纤细 右心室肥大 肺动脉段突出,3.EKG:右心室增大或肥厚 4.超声心动图: 未见心血管先天性畸形 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前壁及 室间隔肥厚 可反映肺动脉高压及相关表现,5.肺功能测定:可有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残气量增加

4、、最大通气量降低 6.血气分析: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 7.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排除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8.右心导术:直接测定肺动脉压 9.肺活检:有重要意义。但要注意风险和取材。,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所见 排除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一)药物治疗 1.舒张血管药:钙拮抗剂、前列环素等 2.抗凝治疗:华法林等 3.其他:利尿、强心等治疗 (二)肺或心肺移植,第三节 肺源性心脏病,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起病缓

5、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心病定义: 由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并排出先心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流行病学: 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 患病率,20世纪70年代,14岁以上人群为4.8;1992年北京等部分地区的为4.4。其中15岁的人群为6.7。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男女无明显差异。,病因(按发病部位不同分为) (一)支气管、肺疾病: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 哮喘、结核、支扩、结缔组织病。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胸膜增厚 脊

6、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等。 (三)肺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肺细小动脉栓塞、细 小动脉炎、血栓形成等。 (四)其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发病机制及病理,(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LT 和 5HT 缺氧平滑肌细胞内Ca离子肺血管收缩肺高压 二氧化碳潴留H离子,1.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2.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炎症累及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狭窄,阻力 肺泡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压力 肺泡壁破裂毛细血管网受损 缺氧肺血管重朔 血流缓慢肺小动脉微血栓形成,促红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 缺氧肾小动脉收缩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肺高压 醛固酮 水钠潴留 血容量增加,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度

7、增加,(二)心脏改变和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功能衰竭体循环淤血 (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脑、肾等,临床表现,(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痰、喘,乏力 劳动耐力下降 2.体征:发绀,肺气肿的体征 干湿啰音,(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PaO2,PaCO2)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头痛、嗜睡 表情淡漠、昏迷 体征: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生理 反射减弱、病理征(+),皮肤 潮红、多汗,2.右心衰竭 症状: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下降 腹胀、恶心 体征:发绀更明显,剑突下心脏博动可 见、P2A2、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肝颈回流 征阳性、腹水、双下肢水肿,

8、实验室及其它检查,(一)X线检查 1.肺部基础疾病的表现 2.肺动脉高压的表现 右下肺动脉干扩张15mm 其横径/气管横径1.07 “残根”征 肺动脉段突出3mm,心尖上翘,(二)心电图检查 1.电轴右偏,顺钟转位 2.RV1+SV51.05mv,肺型P波 3.右束支传导阻滞,(三)心B超:右室流出道内径30mm, 右室内径20mm (四)血气分析: PaO2 50mmhg (五)血液检查:白细胞,红细胞, 肝肾功能异常 (六)其它:肺功能、痰培养,诊断: 症状+体征+各项检查 鉴别诊断: 冠心病(肺冠心) 风心病 原发性心肌病,并发症 1.肺性脑病:首要死因 2.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多种不

9、同类型 3.心律失常:原因、特点 4.休克: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5.消化道出血 6.弥散性血管内出血(DIC),治 疗,(一)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 1.积极控制感染 2.畅通呼吸道 3.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 ,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4.控制心衰 5.积极处理并发症,(1)积极控制感染 经验抗生素使用 痰培养 抗生素选用 (2)畅通呼吸道 祛痰(氯化铵合剂) 体位引流(翻身,拍背) 支气管舒张剂(氨茶碱类),(3)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L/min,给氧浓度21+4氧流量(25-29 ) 辅助通气:无创:BiPAP呼吸机,有创:控制通气

10、,(4)控制心衰 基本原则同前(积极控制感染、畅通呼吸道 、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 ,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绝对不是强心利尿剂。 什么情况下用? 有哪些利弊?,利尿剂的使用 蔽:血液浓缩,加重肺动脉高压 导致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加重组织细胞缺氧。 适应症:高度水肿为主要表现 感染初步控制后,右心衰控制不理想 (注意补钾,保持电解质平衡),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 蔽: 缺氧及感染使心肌对洋地黄制剂极易中毒 在肺动脉高压未能很好控制时使用会加重心衰 适应症: 感染已控制,利尿剂使用后右心衰未能很好控制; 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者; 合并左心衰; 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快速房颤),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优点: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 缺点:在为改善通气时使用血管扩张剂,可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重,加重缺氧,如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硝普钠,(5)积极处理并发症 肺性脑病(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基本原则+脱水剂+呼吸兴奋剂)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休克(严重感染,失血,严重心衰及心律失常) 消化道出血(制酸剂如H2受体阻滞剂) DIC(抗凝治疗),(二)缓解期的治疗,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