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5941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知识与教学》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法知识与语法教学,杨同用,2010.3.14,思考题,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词类及划分标准。 汉语词的语法类别。 各类词的语法特点。 短语的主要类型。 汉语语法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句类系统。 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的结构和特点。 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复句。,主要内容,一、汉语语法知识 二、语法教学原则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四、语法偏误研究 五、语言理论与语法教学,第一讲 汉语语法知识,本讲主要内容: 一、汉语语法特点 二、词法 三、句法,一、汉语语法知识,(一)汉语语法特点 (二)词法 (三)句法,一、汉语语法特点,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

2、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 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 转播中断(主谓关系)中断转播(述宾关系) 紧握(偏正关系)握紧(述补关系),一、汉语语法特点,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 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语义却发生变化。例如: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 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

3、格阿Q的性格 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一、汉语语法特点,3.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比如英语中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 4.量词丰富,二、词,(一)词类及其划分标准 为什么要给词分类 ? 现代汉语里的许许多多的词,它们在造句中的作用并不都是

4、一样的。请看下面三组词: A. 写、修理、了解 B. 信、自行车、情况 C. 刚、马上、很 这三组词在造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划分词类的标准: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功能标准。 词的类别: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副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二、词,(二)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大多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不做补语,一般不做状语:“和平过渡”“正面宣传”;不受“不”修饰;不能重叠。 方位词、处所词和时间词,二、词,2.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 主要作谓语;多数动词能带宾语;“不”“很”;多数动词

5、能重叠;“着”“了”“过” 动词的分类: 按照能不能带宾语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动词的两个特殊小类:趋向动词和能愿动词。,二、词,3.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不”“很”,谓语、定语和补语;不带宾语;重叠。 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二、词,4.数词 5.量词 6.代词 代词的分类 7.区别词 8.副词 9.拟声词 10.叹词,二、词,11.介词 介词结构的功能 12.连词 13.助词 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其他助词。 14.语气词,三、词组,(一)偏正词组 定心词组和状心词组 (二)述宾词组 (三)述补词组 数量补语、情态补语、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程度补语。 (四)联合

6、词组 (五)主谓词组,三、词组,(六)同位词组 包括几种类型: 1.通名与专名同位:省会石家庄 船长老张 2.别称与本称同位:春城昆明 黑旋风李逵 3.数量短语构成的同位:夫妻二人 祖孙三代 4.人称代词构成的同位:我们大家 他院长 5.指示代词构成的同位:摔跤这种运动,三、词组,(七)连谓词组 常见类型: 1.表示前后动作,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出去闲逛 2.肯定与否定两方面说明一个动作:站着不走 3.由动词“来”“去”跟其他动词构成:来上课 上班去 4.由动词“给”跟其他动词构成:送一本书给他 5.由动词“有”“没有”跟其他动词构成:有事情做 6.前面动词的受事宾语也是后面动词的受事:买本书看

7、 (八)兼语词组,三、词组,(九)量词结构 (十)方位结构 通常表示处所、时间或范围。 (十一)介词结构 (十二)“的”字结构,四、句子,(一)句类 句类是按照不同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型。 四种类型。 1.陈述句 陈述句用来向听话人报道一件事情。陈述句经常不带语气词。如果带语气词经常是“的”“了” “嘛”“啊”“呢” “罢了”。,四、句子,“不”和“没有”的区别。 从主客观、时间、搭配词语的词性等方面考虑。 1.“不”往往表示主观意愿,“没有”表示客观情状。 2.“不”在时间上没有限制,“没有”不用于将来时。 3.“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没有”只能修饰动词。 4.“不”可以跟助动词结合,

8、“没有”只跟部分助动词结合。,四、句子,2.疑问句 (一)疑问句的结构类型 1.是非问 2.特指问 两种简略形式。 (1)NP呢 (2)VP呢 3.选择问 4.正反问,四、句子,3.祈使句 命令句与请求句 禁止句与劝阻句 4.感叹句 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 1.直接用叹词构成的感叹句。 2.句中有明显标志的。 3.句子形式在书面上跟一般的陈述句一样,但句尾用感叹号。,四、句子,(二)句型 1.双宾语句 双宾语句是一个述宾短语再带一个宾语的句子。近宾语(间接宾语)和远宾语(直接宾语)。 近宾语一般指人,回答“谁”的问题,远宾语一般指物,回答“什么”的问题。 动词类别 1.具有“给予”义的动作动词。

9、 2.具有“取得”义的动作动词。 3.具有“认定”义的言语活动动词。,四、句子,2.存现句 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基本格式是“处所词+存现动词+事物”。 存现句的类型与特点。 (一)存在句 静态存在句与动态存在句。 二者的区别。 (二)隐现句 位移性和非位移性存现句。 存现句宾语的特点。,四、句子,3.把字句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和结构特点 介词“把”的作用是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由于某种动作或原因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或状态。 把字句谓语部分的特点: 把字句的谓语不能是光杆动词。动词可以带补语、宾语、状语、带动态助词,或是动词重叠等。,四、句子,把字宾语

10、的特点 把字宾语经常是受事。也可以是其他与动作有关的对象。 把字宾语经常是已知的信息。 构成把字句的动词 较强的动作性,一般有处置义。 否定词、助动词的位置,四、句子,4.被字句 (1)被字句的语法意义和结构特点 介词“被”的作用是引进动词的施事。 “被”后的宾语可以省略。 (2) “被”的变体 “被所” “为所” “叫”“让”“给” “被给” “叫给” “让给”,四、句子,(3)被字句的主语 受事与定指 (4)构成被字句的动词 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与光杆动词 (5)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把字句和被字句经常可以转换。把字句强调结果,被字句强调被动。 有些情况不能转换。,四、句子,句法结构中

11、的语义分析 在语法研究中要注意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形式和意义结合,是指形式和意义要互相渗透、互相验证。 进行语法分析,可以从形式入手,要力求在意义上得到验证,找到意义上的依据。也可以从意义入手,力求在形式上得到验证。语义分析越全面,对语法结构的认识就越全面,解释就会越合理。 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四、句子,1.语义关系 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格关系 名词性成分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施事、受事、系事、与事、结果、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材料、致使、对象。 分析 吃苹果/吃食堂/吃大锅饭/吃劳保/吃房租/吃床腿/吃一耳光/吃掉敌人一个团,四、句子,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建立

12、起语义关系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复杂情况。 他吃了苹果。/他们盖了房子。 能否转换为把字句? 动词可以和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 名词也可以和不同的动词搭配。 吃面条/做面条/煮面条/煮饭,四、句子,2.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四、句子,(1)补语的语义指向 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完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把球打破了。 可分别指向动词、主语、宾语以及“把”的宾语。 砍光了/砍累了/砍钝了/砍快了/砍疼了/砍坏了,四、句子,(2)状语的语义指向 老李顺顺当当地通过了考试。 几千只眼睛亮晶晶地仰望着他。 他在黑板上圆圆地画了个圈。 师傅们把楼板横七竖八地堆在了一起。 状语的语义可指向它的中心语、主语、宾语或“把”的宾语。,四、句子,3.语义特征 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比较 大孩子了,也该懂点礼貌。/?孩子了,也该懂点礼貌。 都二十几岁的人了,做事要有头脑。/?人了,做事要有头脑。 都中午了,该休息了。/?都早晨了,该休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