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56684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2019/1/18,2,一、概 念,变化(change) 可能有害,也可能无害。 损伤(damage) 表示某种程度的有害变化,如对细胞,但未必对人有害。 损害(harm) 临床上可观察到的有害效应。 危害(detriment) 是一个较复杂的概念,要考虑损害的概率、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不易用量表达。,2019/1/18,3,一、概 念,放射性疾病 病因明确、病种多样的一类疾病,电离辐射所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疾病的总称。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劳动者在在职业活动中所患的放射性疾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2019/1/18,4,二、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按射线的作用方

2、式和来源 外照射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 按受照剂量的大小、作用时间的长短和发病的急缓 急性放射病 亚急性放射病 慢性放射病 按辐射效应出现的早晚 早期效应 晚期效应,按受照范围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 全身性放射损伤 局部放射损伤 按是否伴有其他致病因素所致的损伤 单纯放射损伤 放射性复合伤 按发病与职业的关系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非职业性放射性疾病,2019/1/18,5,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种类,三、放射性疾病的特点,2019/1/18,7,人体组织的辐射敏感性,2019/1/18,8,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作用机理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辐射致癌 遗传效应,损伤效应客体 躯体效应 确定性效应 放射性肿

3、瘤 遗传效应,2019/1/18,9,确定性效应,通常情况下存在剂量阈值 超过阈值时,剂量愈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 超过“阈剂量”值时,发生率100%。 出现确定性效应常见的器官和组织有骨髓、肺、甲状腺、眼晶状体、生殖腺和皮肤等 存在个体差异,2019/1/18,10,主要组织器官不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水平上限,2019/1/18,11,随机性效应,发生概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主要的随机性效应是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 癌症发病率与接受的剂量有关,接受的剂量越大,癌症发病率越高 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无关 没有最低”剂量阈值”,2019/1/18,12,2019/1/18,13,胎儿出生

4、前受照效应,1-3周内受照 不致引起活产儿的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效应 3周-妊娠终了 确定性效应 胎儿畸形,阈值0.1Gy 随机性效应 活产儿癌症概率增加 8-15周最危险 严重智力发育迟缓 0.4/Sv。 智商降低 30 IQ/Sv,2019/1/18,14,全身受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概念 全身短时间内受到1Gy以上照射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 发生条件 1)核爆炸;2)临界事故;3)反应堆事故;4)辐射源事故;5)辐射源丢失、被盗等;6)放疗事故;7)同位素应用事故;8)恐怖活动,2019/1/18,15,全身受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根据照射后的基本损伤、临床表现和预后,可分为骨髓型、肠型、脑型急性

5、放射病。,2019/1/18,16,全身受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忻州事故 2.54 Gy 乏力、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皮肤红斑、溃疡、放射病,2019/1/18,17,全身受照外照射慢性放射病,长期接受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时可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要病变的慢性放射病。 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累积剂量的下限为1.5Gy,同时必须满足法定个人剂量记录显示平均年剂量0.15Gy以上或最大年剂量超过0.25Gy的条件。 早年在防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从事X射线诊断和镭疗的工作人员可能达到这个水平。,2019/1/18,18,全身受照内照射放射病,指内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既有电离辐射作用所致的全身性表现

6、,也有该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损害。(罕见) 一次或较短时间(数日)内进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使全身在较短的时间(几个月)内,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受到照射,使其有效累积剂量当量可能大于1.0Sv,并有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多次进入体内;或者较长有效半减期的放射性核素一次或多次进入体内,致使机体放射性核素摄入量超过相应的年摄入量限值几十倍以上。,2019/1/18,19,局部放射损伤,局部放射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超过阈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发生的辐射损伤效应,其损伤变化主要发生在受照局部组织,全身也会有相应的反应。 局部辐射损伤比全身辐射损伤发生的概率高得多。 局部损伤通常虽无生

7、命危险,但其迁延性效应可导致严重的身体残疾。,2019/1/18,20,导致局部辐射损伤的典型场景,发现丢失未屏蔽的源,2019/1/18,21,局部辐射损伤的一般特征,相当高的局部辐射剂量可引起非常严重组织损伤 (经常是直接接触密封源的结果) 从中心向各方向有非常陡的剂量梯度 (“反平方法则”),2019/1/18,22,局部放射损伤皮肤,皮肤放射损伤是最常发生的局部放射损伤。受照皮肤基底组织的进行性病理反应是局部辐射损伤的典型特征。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及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溃疡。通常接受的剂量越高,病理演进越快,预

8、后越严重。,2019/1/18,23,手部的严重放射损伤 阿尔及利亚丢失 925 GBq (25 Ci) 192Ir源事故, 1978,2019/1/18,24,辐射贯穿皮肤结构,辐射 在角质层死细胞的表层被吸收 辐射 损伤上皮基底层. 高能辐射可影响真皮的血管层,具有类似热灼伤的损伤 辐射 损害皮下组织和器官,2019/1/18,25,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2019/1/18,26,照后17天,大水泡形成,显著的肿胀使手的活动受限,2019/1/18,27,照射后右手严重水泡; 左手表皮脱落。透明液体使水泡有半透明的外观,2019/1/18,28,局部损伤皮肤,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

9、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肤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局部皮肤长期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累积剂量一般大于15Gy,受照数年后皮肤及其附件可出现慢性病变。,2019/1/18,29,局部损伤皮肤,辐射或低能X射线照射皮肤的特点是临床症状出现较早,但预后不严重。 放射性皮肤癌是指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癌变前表现为射线所致的角化过度或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 辐射诱发皮肤癌属于随机性效应。,2019/1/18,30,局部损伤眼晶体,2019/1/18,31,局部损伤眼晶体,X射线、射线、中子及高能射线等电离辐射

10、,无论是局部的急性或迁延照射,还是全身的急性或迁延照射,都可能诱发眼晶体混浊。 电离辐射引起晶体混浊的潜伏期长短相差很大,最短6个月,最长35年,平均2-4年。年龄越小,潜伏期越短,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2019/1/18,3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眼部有明显一次或短时间( 数日)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 或长期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 累积剂量在2Gy以上(有剂量档案) 按照诊断标准判定 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诊断,2019/1/18,33,局部损伤性腺,睾丸和卵巢的性细胞对辐射高度敏感。 放射性不孕症剂量阈值是电离辐射引起性腺某种损伤的最低剂量值。如男性一次急性照射睾丸的剂量达到0.

11、15Gy时则可能引起暂时性不孕。 但并非受照剂量达到阈值时都能引起不孕症。,2019/1/18,34,放射性不孕症剂量阈值,2019/1/18,35,随机性效应,2019/1/18,36,随机性效应,辐射致癌效应是典型的随机性效应。 若这种变异在性细胞(精子或卵子),基因突变的信息有可能传给后代,则称为遗传效应,这是另一种随机性效应。,2019/1/18,37,随机性效应辐射致癌,辐射不是强的致癌因素。 辐射致癌不是引起“特殊癌”,而是使癌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在肿瘤的发生方面,归因电离辐射的只占4。 辐射致癌比较肯定的有白血病、甲状腺癌、皮肤癌、肺癌、乳腺癌等。 临床治疗处理同一般肿瘤。 目前

12、在判断中尚无法肯定受照后若干年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个体所患肿瘤与既往受照史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只能通过有关参数,如患者性别、受照时年龄、发病的潜伏期和受照剂量等,按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病人所患肿瘤来源于照射的可能性或病因概率(PC)。,2019/1/18,38,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白血病(除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肿瘤 甲状腺癌 肺癌(外照射不能计算PC) 女性乳腺癌 皮肤癌(不能计算PC) 其他恶性肿瘤 GB/T 18201-2000和GBZ 97-2002,胃癌 结肠癌 肺癌(外照射、氡及其子体照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除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外所有类型白血病 女性乳腺癌 食管

13、癌 膀胱癌 肝癌 甲状腺癌 骨和关节恶性肿瘤 皮肤癌(GBZ 219-2009),GBZ97-2009,2019/1/18,39,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迄今为止在人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中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遗传效应,但动物实验研究中却早已观察到辐射能诱发遗传效应。因此不能排除辐射对人类有产生遗传损害的危险,ICRP将遗传效应作为防护的对象。,2019/1/18,40,危害调整的标称概率系数(10-2Sv-1),2019/1/18,41,非癌效应,1990年代以来逐渐认识到辐射的非癌效应。受照者资料和放疗患者资料表明,辐射能使心脏病、血管梗塞、消化系统疾病、呼吸呼吸疾病等的发病率上升。 但是,尚不

14、清楚关于这些危险的剂量效应关系。还没有证据认为其剂量是在100mSv以下。因此,ICRP在新建议书中没有将非癌效应的危险纳入防护体系。,四、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2019/1/18,43,第三十条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2019/1/18,44,2019/1/18,45,2019/1/18,46,申请诊断时应提供的资料,从事放射性工作的职业史、非放射性职业史及既往史;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放射性工作场所历年放射性监测记录和评价记录、个人剂量监测记录、过量照射情况记录及其剂量; 诊断机构要求提

15、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GBZ 169-2006,2019/1/18,47,2019/1/18,48,2019/1/18,49,2019/1/18,50,2019/1/18,51,2019/1/18,52,2019/1/18,53,诊断病例数量与病种,历年新诊断病例数 1991 137 1992 134 19939 每年约 10 2003 10 2004 197 2005 56 2006 10,病种构成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7.1 % 放射性白内障 23.4 %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20.1 % 其他 9.4 %,引自:王玉珍等,2002,2019/1/18,54,有人员死亡的放射事故(11

16、),2019/1/18,55,五、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处理原则,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及时进行正确的现场抢救,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全力抢救生命。尽快使受照者脱离放射源和受污染的场所,消洗放射性污染,以及采取阻滞放射性核素吸收的措施。 尽快收集现场可能得到的用于测定或评估受照人员剂量的资料,如工作场所和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可用于推断受照者受照剂量的物品和可作为生物剂量计估算剂量的生物样品等。,2019/1/18,56,及时采取可能的综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以提高受照者的机体免疫力。 综合分析受照情况和利用各方面收集的剂量数据,评估受照者的剂量,确定病情,以采取有力的救治措施。 对根据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7)确诊为放射性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