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5529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8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nxpowerlite)(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遗传质量控制 微生物质量控制 营养质量控制 环境质量控制,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学控制的分类,按对微生物学质量的控制,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类: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和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2001版国家标准根据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级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 小鼠 清洁级 SPF级

2、 无菌级 大鼠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地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豚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家兔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犬 普通级 SPF级 猴 普通级 SPF级,第一节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 定义:指用现有的实验手段检测,动物的体表体内不携带其它生命体(包括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实验动物。 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 来源:第一代通过无菌剖 腹产术,人工哺乳获得; 以后通过无菌动物雌雄交 配繁殖或无菌剖腹产术, 保姆鼠代奶扩群。,种 类 培育者及育成时间 小 鼠 Pleasants,1959 大鼠 Reyniers1946

3、;Gustafsson,1948 豚 鼠 Miyakawa1958; Tanami,1959; 兔 Wostmann1959; Luckey,1963 狗 Glimsedt,1946 猫 Bleby,1969 山羊、绵羊 Smith,1961,1966 猪 Whitenair,1960 马 Drummond等,1973 猴 Reyniers,1942 鸡 Reyniers,1943 鹌 鹑 Woodard等,1965;Miles,1966,无菌动物特点:,1.微生物特点: 在动物体内外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无菌”是个相对的概念,只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验方法在一定时期内

4、不能检出病原体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病原体而不是无菌动物。,2.形态学特点: 消化系统 (1)盲肠肥大, (2)肠道肌层薄,肠绒毛变细变短 (3)肝脏变小,循环系统 (1)心脏变小 (2)白细胞数变少,且数量波动范围小 免疫系统 (1)胸腺,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不良 (2)脾脏小,无二级滤泡,2.生理学特点: 免疫功能 (1)血清中IgG、IgM水平低,几乎不存在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抗体 (2)免疫应答速度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生长率 (1)不同种属不同 (2)无菌鸟类生长率高于同种普通鸟 (3)无菌大、小鼠

5、与普通鼠差不多 (4)无菌豚鼠和无菌兔比普通的慢,生殖 (1)无菌大、小鼠略高于普通大小鼠 (2)豚鼠和兔繁殖能力比普通级低,代谢和营养 无菌动物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 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易产生这两种维生素的缺乏症,抗辐射能力 无菌动物抗辐射能力强,抗实验性烫伤和抗休克死亡能力也强于普通动物 寿命 无菌动物的寿命普遍长于普通动物,第二节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 定义: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 来源:人为将已知的微生物投给无菌动物,使其体内带有已知菌 单菌动物 双菌动

6、物 多菌动物,悉生动物特点:,微生物特点 体内携带有已知微生物 来源 无菌动物植入微生物 饲养管理 必须饲养在温湿度恒定的百级空气净化的隔离系统中,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其他 与无菌动物比较。 悉生动物肠道内存在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不会像无菌动物一样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抵抗力、生活力较强,易于饲养管理。,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应用 1、病因学的研究 如:猫瘟、龋齿的形成 2、微生物学中的研究 (1)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 (2)微生物和宿主之间关系 (3)病毒学研究,3、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无菌动物体内既无抗原也无特异性抗体,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很适合用于各种免疫功能的研究。 如,无菌动物暴露于

7、微生物,先产生球蛋白,再产生球蛋白,最后产生球蛋白。 制备高效价,无交叉反应的特异性抗体,4、肿瘤学研究 如,制备人体肿瘤模型需要免疫抑制动物,而普通动物给予免疫抑制剂后常继发感染死亡,所以可以应用无菌动物。 研究垂直传染的致癌病原,如白血病病毒。 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降解无害的苏铁素,使其致癌。,5、老年病学研究 无菌动物普遍寿命比普通动物长,说明微生物和机体老化有关。 普通大鼠寿命2年,而无菌大鼠寿命34年。,6、营养学的研究 无菌动物是研究营养的良好模型,很多营养成分是靠细菌产生的。如VB和VK是靠肠道细菌合成的,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VB和VK,所以可以用来研究哪些细菌合成了哪些维生

8、素。,7、放射医学研究 无菌动物可以耐受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可用区别放射引起的症状和继发感染的症状。 8、毒理学研究 如:研究发现青霉素过敏是因为肠道菌代谢引起,而非青霉素本身。豆类中毒也是由肠道细菌的代谢活动引起的。,9、心血管病研究 实验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分解胆汁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 10、宇航中应用 可以用来携带地外微生物。,第三节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 定义:指不携带特定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但带有未知的微生物群的动物。 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内 大规模生产/隔离器内 保种 最初来源:将无菌动物/ 悉生

9、动物转移到屏障系统 中饲养繁殖,SPF动物特点:,1、微生物特点 SPF动物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研究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2、来源 SPF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3.饲养管理 SPF动物必须饲养在温湿度恒定的万级空气净化的屏障系统中,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SPF动物的应用:,目前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它的应用价值在于它无人畜共患病,无主要传染病,无对实验研究可能产生干扰的微生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物应为SPF动物。,第四节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 定义:微生物控制级

10、别介于SPF动物和普通动物之间的动物 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大规模生产 来源:SPF动物扩群 应用:各种科研、教学用大小鼠,清洁级动物特点:,1、微生物特点 清洁级动物比普通级动物要求排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多,但比SPF动物少。清洁级动物除肉眼观察无病外,尸体解剖时,主要脏器、组织无论是肉眼观看还是病理组织切片均应无病变。,2、来源 清洁动物来源于SPF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或剖腹产动物。,3、饲养管理 清洁级动物饲养于温湿度恒定的万级空气净化的屏障系统中。 其所用的饲料、垫料、饮用水、笼器具等都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工作人员需换灭菌工作服、鞋、帽、口罩等进入动物室进行操作。,清洁级动物的应用:,清

11、洁级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 它较普通级动物健康,又较SPF级动物易达到质量标准,在动物实验中可免受动物疾病的干扰,其敏感性与重复性亦较好。 目前在我国已成为适用于科研的标准级别的实验物。,第五节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 定义:不带有严重危害动物自身健康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动物。 饲养条件:普通开放环境 来源:经微生物学检查不带有上述病原体的动物,或SPF动物降级。 应用:豚鼠、兔、犬、猴等大动物的实验研究。,普通动物特点:,1、微生物学特点 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2、饲养管理 饲养于开放系统。但仍然对温

12、度,湿度,饲料,垫料,饮水,卫生等有一定控制。 3、生理学特点 外观健康,饮食排泄正常,无异常分泌物,无临床症状,脏器无眼观病灶。,普通动物的应用:,仅可作为生物医学中教学示教之用, 或作为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予试验之用, 不可供科研、生产和检定之用, 由于普通级动物繁殖力强,生产量大,生产成本低,适宜作一般性的教学实验和预实验用。,第六节 洁净动物与普通动物的比较,洁净动物通常是指来源于剖腹产、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饲养于空气净化系统设施内的动物,包括清洁动物、SPF动物、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洁净动物与普通动物相比,在很多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一、微生物控制比较 种 类 饲育环境

13、说 明 无菌动物 隔离系统 无法检出任何生命体 悉生动物 隔离系统 确知带有的微生物 SPF动物 屏障系统 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 清洁动物 屏障系统 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 普通动物 开放系统 微生物情况不明确,二、对科研实验结果影响的比较 GF SPF CL CV 传染病 无 无 无 未知 寄生虫 无 无 无 未知 试验结果 明确 明确 明确 有疑问 用动物数 少 少 较少 多或大量 统计价值 很好 可能好 较好 不准确 长期实验 好 好 可能好 困难 死亡率 很少 少 较少 高 长期实验成活率100% 90% 80% 40% 实验标准设计 可能 可能 可能 不可能 结果讨论价值 很高 高 较高

14、有疑问,总之,使用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及SPF动物和清洁级动物,由于有明确的微生物背景和可控的饲育环境,可大大提高动物实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洁净动物与普通动物相比,在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方面均产生一定变化。 如清洁级大鼠与普通大鼠相比,白细胞较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胆固醇值较高;尿素氮、肌酐值比较低;空肠淋巴结、脾脏较轻;肺、肾组织形态比普通大鼠健康。,第七节 洁净动物的培育,一、无菌动物的培育 无菌动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胎盘屏障和屏障观念。,1、无菌手术 小哺乳动物动物:子宫切除术(剖腹产

15、) 大哺乳动物动物:子宫切开术(剖腹产) 鸟类:消毒卵,2、哺乳 人工哺乳 代乳,注意: 供胎动物:不携带垂直传播的微生物 手术时间的选择 手术速度 无菌操作 环境温度 防止羊水呛入呼吸道 手术后微生物的检查 代乳动物的准备,3.放入隔离器进行饲养,二、悉生动物的培育程序 (1)获取无菌动物 (2)准备好特定的微生物材料 (3)把上述材料转入无菌饲育隔离器 (4)在隔离器内给无菌动物授入微生物,三、SPF动物和清洁动物 将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使其自然感染特定微生物以外的微生物,但应严格防范特定病原体的污染,并需要定期检查。,第八节 卫生防疫 一、传染病流行环节 1、传染源: 有症状或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 3、易感动物 传播途径: 水或食物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 虫媒传播 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 垂直传播,二、防疫与隔离措施 1、小型实验动物一旦染病,不可用药治疗和疫苗接种 原因: 干扰实验结果 成为潜在感染源 经济上不合算,2、应采取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1)从有资质的实验动物供应商处采购动物 2)制定科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