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75516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前培训_第四讲大学生心理健康2010年(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据调查,中国大约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根据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一、什么是健康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与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2、,1948年,WHO: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1989年,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999年,“躯体五快、心理三良好”: 1.躯体五快:吃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 走的快 2.心理三良好: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智力正常。 这是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二)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

3、,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三)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四)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整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4、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五)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六)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

5、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七)社会适应正常 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八)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应具有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

6、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诸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大学生心理教育.rmvb,2008 年是大学生自杀事件高发年,全国直属高校共发生63 起大学生自杀事件, 分布于 13 个省 38 所高校,达到历史顶峰。其中北京、上海各有23宗。 2009年,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广东26 名大学生自杀身

7、亡,另有 5 人 自杀未遂。3月到4月湖北多所高校也连发5宗,死者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及专科生。 今年全国已发生 7 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自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极端表现,(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生活适应问题,目标失落 角色失调 生活失序 学习失范 人际失和 心理失衡,主要表现:,核心特征是“失落感”,如:高考结束后松懈所带来的失落感 因理想与现实不符而引起的失落感 因角色地位变化而出现的失落感 因失去压力而引起的失落感 因目标不明确所造成的失落感 因目标过多实现不了形成新的失落感 因对现实缺乏认同所带来的失落感,(一)生活适应问题(续),常见后果:

8、 情绪困扰(茫然、焦虑、恐慌、自卑、抑郁等等) 适应期恋爱(特殊心境下不成熟的恋爱自暴自弃),丧失愉快感,某项调查显示: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有42的学生经历过考试失败,调查30人的大四工科班级成绩,在七学期中,有63门次不及格,人均2.1门次。,(二)学业问题,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主要表现:,(三)情绪困扰,主要表现:,焦虑 抑郁 冷漠 易怒 嫉妒 压抑 情绪失衡,易激惹或愤怒,情绪低落,(四)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人际关系敏感 少言寡语 敌意 偏执 自闭 多疑,(五)自我意识问题,压力过大 自卑 抑

9、郁 心理失去平衡 严重的导致轻生,主要表现:,自杀,(六)恋爱与性心理,恋爱动机不健康 恋爱态度不端正 恋爱行为不文明 恋爱感情不稳定 恋爱能力不具备 恋爱心理不成熟,主要表现:,失恋了,心理补偿型 生活依赖型 感情寄托型 目标替代型 私欲满足型,不健康的恋爱动机,适应期恋爱 寂寞期恋爱 痛苦期恋爱 匮乏性恋爱 攀比性恋爱,主要类型,(七)就业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2001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由115万增长到了610万。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导致就业岗位大大减少,企业单位对应征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就业岗位数量与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成比例的情形下

10、,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 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认知障碍 情绪障碍人 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报告摘要截至 2010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2 亿,突破了 4 亿关口,较 2009 年底增加 360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1.8%,较 2009 年底提高 2.9 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23.3%.,(八)上网成隐,孤独不安 情绪低落 思维迟钝 自我评价降低 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主要表现:,思维迟钝,是一种现代的新形式的心理疾病。患者因为缺乏

11、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却较前更为严重。时间一长,这些影响就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对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

12、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冠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痴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许多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一门心思扎在里面,导致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直至逃课、逃学,有的甚至厌学、辍学。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由于没有了上课的后顾之忧,一些学生便一头钻进网吧,玩得天昏地暗,以致达到足不出户、不知饥饱的地步。,深陷网恋难以自拔 除了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交友也是青少年们所热衷的事情。上网聊天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结交上天南海北的朋友。这便他们激动不已。于是,不少青少年一有空便上网狂聊不止,交了许多“网友“。交上同性朋友的不少,而更多的青少年则

13、是在网上交了异性朋友。不谙世事的他们情窦初开,又缺乏相应的自制力,在网上谈情说爱,深陷网恋难以自拔,而且这种网络爱情又是那么的隐蔽,让家长难以察觉。如今,这一现象已成为困扰许多青少年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网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日渐成为让家长和学校深感头疼的难题。,第四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尽管如此,只有极少数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而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

14、不能不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重视智力教育,忽略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育方式上简单、粗暴。 子女考入大学后缺乏言语沟通,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一)家庭因素,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心理活动较以前更加复杂。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往往难以适应,无从选择。 而社会变革对人才心理素质要求却需要大学生发展开创、自信、进取的精神,以适应竞争的时代。 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以致许多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出现种种迷惘、忧郁不安等。毕业后的选择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学生。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二)社会因素,教育的功利性突出,

15、 学生的学习被动,学习无愉快感; 因材施教没有重视和落实,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情趣、爱好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三)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作业如山,大学生个体作为基本独立的社会人,从知识到身心都在经历向成熟个体发展的过程。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悲观,丧失自信心和意志力。他们求知欲望盛,易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感情丰实,热情奔放,但又经验不足,易冲动,内心充满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四)个体自身的因素,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一、自我维护,(一)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在现实

16、生活中,来自工作或是家庭的压力,总会人感到焦虑烦躁,对于如何放松身心,解决生活压力必须有实际的方法,以下提供数种实际可行的压力消除法:,吹气 放松肌肉 浸泡热水 散步 对自己说话 不要过度恐慌 打开音乐,随歌而舞 利用运动 请教专家 什么都不做,(二)减轻自己,放松自己,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来说悦纳自我就是:,(三)悦纳自我,(四) 改变悲观、培养乐观,德国心理学家皮特?劳斯特提出了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10条建议:,(四) 改变悲观、培养乐观,(五)柳暗花明逆境带来新生,(六)不满,会使你有力量,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人都陷进了自己所不期望的人生境况里,动弹不得。这些人不满意自己的职业,不欣赏同事的态度,甚至对现在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及社会地位都感到不满。这些他们感到不满的事物并非应该受到非难,问题在于他们错误的处事态度,而不是他们所厌恶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